三傻大闹宝莱坞打了填鸭式教育一记
很多年前,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看了几个部印度电影,特别好看,并推荐给我,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也没看。因为提起印度人,我脑海中画面是“异域风情的女子带着大鼻环”,想想就有点怕怕的,比较排异。但是随着对外来文化的接触,这种恐惧也就渐渐消散了。 年初的时候,一部进口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挤进中国电影市场,也让进口商扬眉吐气了一回,这刷新了我对印度电影的认识,我甚至愿意去了解片中人物的背景。《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的杰作,提起这个名字,很多圈内人士非常景仰,因为他拥有演员、导演、制片人等多重身份,他的创造力无与伦比。 切入正题,今天给泥煤安利他另一部多年前的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豆瓣评分9.1。 这是一部对教育有批判色彩的影片,说实话,有点后悔才看这部电影,09年的时候,还在上学,如果早看了,没准会影响当时的思想,进而做出不同人生的选择。 影片以现实寻觅与回忆校园穿插进行。 一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上,一个男人(法尔汗)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他示意空姐想要下飞机。航空公司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无理要求影响全体乘客的行程呢?飞机照常起飞,他并没有放弃,他佯装自己心脏病发作,飞机紧急迫降带他就医,刚一出舱门,他就活蹦乱跳了。这比王宝强“吐牛奶”让空姐开窗户高级多了。 出了机场,他给好基友打电话,基友也是非常激动,风风火火地出门,连裤子都没穿,好在印度人穿那种到膝盖的长衫,盖住了看不出来。 他们相约去了大学校园的天台,见到了一个趾高气昂的小人(查特),但是唯独没见到他俩最想见却失联五年的人——兰柯,查特约他们到这里,是为了赴多年前的赌约:看谁混的最好。主人公并没有出现,查特说他有线索,于是他们便踏上了寻找兰柯之旅。 影片以法尔汗的回忆视角展开: 他用比喻阐述了自己从出生就被赋予的处境,父亲希望他以后必须成为工程师,规划了他的命运,并且没人在乎他的喜好。就这样,他考上了工程师类的牛逼院校——ICE,进入了竞争池,他说从一开始就被灌输“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要么超越别人,要么落后”的思想,直到他见到兰柯,所有的教条都被打破。 一、兰柯是个“刺头兵”,一言不合就开怼 开学第一天,有个老生欺负新生的规矩:新生要脱光衣服只剩一条内裤以示敬意。所有人都脱光衣服照办,唯有最迟到来的兰柯,他并不喜欢这样打招呼的方式,在学长的要挟下,他急中生智,将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快速制作简易的电流装置,并教训了随地小便的学长,在新生里是独一份的有胆识。 校长绰号“病毒”,他不能容忍任何人超越他,他为了节省时间,衬衣用魔术贴、领带用钩子挂上去、甚至还双手写字。 他对新生进行了开学演讲,并用杜鹃鸟(自己不建窝,把蛋下在别的鸟的窝里,把窝里原有的蛋摔碎,只留下自己的蛋让别的鸟养大)的生活习性讲述竞争的残酷,新生们能脱颖而出进入ICE也是打败了40万的竞争者。 他还炫耀了一支科学家花了四百万研发成功并送给他的“太空笔”(钢笔和圆珠笔在太空无法使用,而这支笔能在任何情况下书写),他自述花了32年都在找能配得上这支笔的人。自此小评以为,影片后面的情节该是同学们相互竞争去争夺那支笔,其实不然。 比起其他同学对这支笔的渴望,兰柯竟然提出质疑:钢笔圆珠笔在太空用不了,为什么不用铅笔?还能省下那万。校长顿时哑口无言,这位同学的脑回路真是与众不同,因此也为校长对他的“特殊对待”埋下恶果。 教授让兰柯解释“机器”的含义,兰柯用很通俗易懂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及机器存在的价值,教授却说他胡搅蛮缠,而另一个教授的马屁精噼里啪啦背了一堆自己都不懂的术语,却得到教授的赞许。兰柯质疑填鸭式的教育(比喻灌输式教育,填鸭意思是指鸭子在饲养的过程中养鸭人用含糖量高的柱状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被教授轰出课堂,临走前他以牙还牙地怼了教授。 有一次考试,他和自己的俩朋友迟到半个小时,所以当其他同学都交卷了,他们还在写,最后老师坚决不收他们的卷子,一(恐吓)二(试探)三(耍赖)四(开溜)技能连发,监考员无力招架,只能认输。 学校有个跟他一样特立独行的学生(乔伊.洛博),一直沉迷于自己的发明——无人机,他自信自己离成功只差一点点,却遭到校长的扼杀,校长打电话告诉他爸他将无法毕业。后来,兰柯接过他未完成的作品继续发明,想要给他惊喜,没想到无人机试飞成功,拍下的竟是他上吊自杀的那一幕。 兰柯将同学的死归咎于校长的身上,校长雷霆大怒,把他带到课堂上让他给大家上课,他又出奇招,让同学们看清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竞争,而是要明白为什么学习? 这段犹如当头棒喝,让小评想起高三那年,老师会各种“押题”,所谓押题,就是赌重点会考的题目,如若押中,我们每个人高考分数将可能多考20分。对于老师押的题,我们乐此不疲地、强制性地要求自己背下来。我们因为自己可能会多考这20分而开心,而并不是因为学会了这个知识点而开心。躺枪没? 查特每天死记硬背18小时,各种吃提高记忆力的药(吃后放屁没声,但奇臭无比),在考试前夕却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分散其他同学注意力,以求自己取得好成绩。兰柯决心惩治他,兰柯和法尔汗密谋篡改了查特作为学生代表的演讲稿。由于他死记硬背,并不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所以并无发现稿件异常,演讲时慷慨激昂,却没想到兰柯篡改后的演讲稿,全程都在骂校长和教育部长。就在那天,受到屈辱的他立誓几年后比谁更出人头地。 前面的情节中,兰柯有给一个孩子买校服的钱,让他可以在交不起学费的情况下随意蹭课,他用同样的方法穿上礼服带自己的两个好兄弟去婚礼上蹭饭。他目睹了一个伪君子不懂得怜香惜玉,他用很简单的方法向一名女孩鉴定了“此男为渣,当远之”。没想到这个女孩正是校长的女儿琵雅。 后来,在大街上,兰柯又用同样的方法让琵雅看清渣男的真面目。 琵雅是医生,和兰柯一同抢救了拉贾的父亲。 谈话间,琵雅发现兰柯的与众不同,并逐渐喜欢上他;兰柯也喜欢她,但爱在心口难开,并说不能娶她。(与他失踪五年有关,泥煤可看片寻真相) 二、两个差点毁于死板教育体制下的人才 校长拿兰柯没办法,只能拿他俩兄弟法尔汗和拉贾开刀。 1、法尔汗,一个活在伪装中的“好孩子” 法尔汗的父母是工薪阶层,付出全部心血都是为了把他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当收到校长的小报告后,法尔汗的父亲把兰柯邀请到家里,通过谈话希望能让兰柯离自己儿子远一点。兰柯却意外发现法尔汗有摄影的天赋,只是苦于父母的压力,一直不敢坦白。 在认识兰柯之前,他是一个活在父母期望中的“好孩子”,不敢忤逆。直到受到兰柯行事作风的感染和带领,他才有勇气对父亲说出自己内心的那份渴望和炽热,并得到应许,最终实现了自己做摄影师的梦想,且很有名气。 坦白前的法尔汗,是很多孩子的化身,这类孩子被父母捧做宝,但父母很强势,他们不敢忤逆,表面看上去,他们拥有父母很多的爱,其实他们幸福指数非常低,他们苦于自己的懦弱和父母的严苛,时常压抑自己。 2、拉贾,一个被家庭重担压弯了腰的“苦孩子” 至于拉贾,如果注意细节,不难发现影片一开始,拉贾非常迷信,他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带了比自己手指还多的圣环,各种烧香拜佛,祈求上苍垂怜。 收到校长警告的拉贾的母亲把兰柯请到家里谈话,拉贾的家像是五十年代黑白电影里般的陈旧,一个瘫痪卧床的父亲,一个不停抱怨的母亲,和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家里的重担全落在拉贾一个人身上。也正是这些有形无形存在的压力,压得拉贾无法专心学习,所有成绩平平。 搞笑的是,导演每当给到拉贾家镜头的时候,都用黑白色调,突出这种寒酸气。 因为背负太多重担和使命,所以拉贾任性不起,受到校长离间的他很快就屈服了,他搬出了兰柯的宿舍。直到有一次,拉贾的父亲病危,幸好兰柯出现送医及时,捡回一条命,拉贾感动不已,三个人和好。 俗话说,不作不会死,仨人喝醉后去校长家折腾,拉贾在校长家门口撒尿被逮个正着,校长决定对他做开除处理,唯一可以让他脱罪的办法就是做伪证说是兰柯(校长早就视他为眼中钉)干的。拉贾一面想着家里瘫痪的父亲、劳苦的母亲和嫁不出去的姐姐,一面顾念朋友之情,他懦弱了,他选择逃避,他纵身从校长室的窗户跳了出去。 经历生死后的他,大彻大悟,他不再惧怕面对现实,他想要活出自己的态度,他做到了,并且也因此获得了好的offr。 “浴火重生”这个词用在拉贾身上非常恰当,从出生就注定低人一等,承受着该受的和不该受的,长年的压抑让他身心俱疲,画地为牢,拉贾代表的就是这一类人。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每40秒,世界上就有一个人自杀,因为自身的格局很小,他们敏感,即便有幸熬过学习的压力,也可能因为无法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而选择逃避,自杀就是最简单的解脱方式,他们坚信活着比死难。 三、融入配乐和歌舞剧足见影片的细腻 1、影片一开始,三人踏上兰柯的寻觅之旅,镜头俯瞰给到蜿蜒的公路,一首欢快的背景音乐接入,非常应景,歌词大意为:“他如风随行,似疾飞的风筝;去向何方,让我们追寻;他到底来自何方,触碰了我们的心然后销声匿迹,他要去往何方,让我们找寻”。 好像给沃尔沃拍MV 2、剧中有一段乔伊.洛博的吉他弹唱,他一直被校长打击,得知自己无法毕业后,无助地弹着吉他唱着的一首歌。(很好听) 歌词“GivmsomsunshinGivmsomrain,Givmanothrchanc,Iwanagrowuponcagain。”简单的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饱含着他对未来的迷茫,对于准备毕业,寻找前路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引发共鸣。 吉他弹唱足以撩妹的何必自杀 3、兰柯想要完成无人机的发明给乔伊.洛博惊喜,此处有歌舞接入 4、兰柯告诉琵雅“当你感到围巾被风吹起,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远处传来风铃和音乐,那才是爱情。”果然爱上兰柯的琵雅,沉入了音乐和舞蹈的幻想中。她看到电视台里的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厨师...周围的一切都觉得那是兰柯,兰柯充斥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就像歌词里唱的“我愚笨的心儿啊,七上八下”。 琵雅翻看相册时,由相框中翩翩起舞的男主角,到婚礼现场的双人舞,到后面的大群舞,流畅转换不同的场景:月下的梦幻,雨中的热烈,婚礼上的甜蜜让观众不自觉地被这种欢快所带动。毕竟歌舞剧中,爱情才是歌舞场景的最佳桥段。 5、拉贾自杀未遂,尚未清醒的那段期间,朋友们夜以继日的陪伴,也有音乐接入,歌词中的“我们不会抛下你”,既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团结,同时也让拉贾有足够活下去的勇气。 四、细思极恐,片中每个人物都是“赌徒” 1、校长:他赌自己三十二年对教育的管理方式没错;他赌拉贾和法尔汗找不到工作;最终他输给了兰柯,作为赌注的胡子也被剃掉了。 2、法尔汗:跟父母的坦白,其实也是在和命运打赌,他赌父母对自己爱的深度。最终他如愿以偿,父母妥协。 3、拉贾:他赌了自己的性命;赌了公司对他坦诚态度的包容程度;最终他逢凶化吉,还拿到了offr。 4、查特:他赌自己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是对的,他赌自己毕业后混的会比兰柯好,最终他输给了兰柯。 5、琵雅:她婚礼上逃婚了,赌的是兰柯对她的爱永恒不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6、兰柯: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他从未质疑,自始至终,他都相信“追求卓越,成功会找上你”,他唯一赌的应该是琵雅对自己的爱,毕竟人性是难以捉摸的,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事实证明,他赌赢了,成了终极BOSS。 仨人喝酒聊天中,兰柯一针见血地分析出俩兄弟存在的问题——恐惧和伪装,我们何尝不是活在其中。如果我们放下恐惧和伪装,野蛮生长,或许也能如片中主人公一般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其实该片有一条很隐秘的悬疑的暗线嵌在了法尔汗和拉贾对兰柯的寻觅上,让观众会不自觉地疑惑“他们关系那么好,为什么兰柯会失联这么多年呢?”带着这个疑惑看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地方,一切恍然大悟,除了俩兄弟对他油然而生的钦佩之情,也让小评深有触动,学历证书对于有权势的人是脸上贴金的东西,而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人,不过是废纸一张。 该片以“现实主义”开头,用乐观的态度调侃那些存在多时的沉重话题——教育痼疾,用调皮的方式代替粗暴的反抗去改变令人窒息的制度和教条,最终以每个人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理想主义”完结,值得一看。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跳转观看影片~ (非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蓝字可点击跳转) 第一期:一部看完想妈想家的电影 第二期:从第85分钟一直哭到最后,你能忍住不哭算我输... 第三期:韩国棒子太会扎心,男主放个屁都让我哭得像个斤的孩子 第四期:国产版《嫌疑人X的献身》妖孽气好重 第五期:《看不见的客人》,豆瓣8.7,漏看一句台词就会比别人晚看懂十分钟 第六期:一部关于朋友的电影,情谊缘于校园,终于社会... 第七期:《蛮荒故事》中没有花千骨和东方彧卿,有的愈演愈烈的暴脾气 第八期:《盲山》:就算有一百根稻草,也敌不过那些被猪油蒙了的心 新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会推荐更多更好的片子给大家,小评比较懒,也请大家监督更新,希望能成为泥煤的剧荒伴侣,荐片神器,晚饭后的首选读物。 设想一下阅读场景:晚饭后该干嘛呢?打开该翻一翻往期推荐的优秀电影,择一而看之,看完歇之,完美一天,情侣和单身狗必备,欢迎转发点赞评论(aying)~ 长按识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最好的十佳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1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杜牧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 下一篇文章: 汉字解密篇丨睡坐着打瞌睡古人说的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