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茶器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清明已至,人们也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清明活动,感受大自然的节奏,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清明是传统节日中最特殊的一个,也是内容最多的一个,从自然节气,到后来融合寒食、上巳二节,使得它的节日内容非常丰富,郊游踏青、蹴鞠、秋千、风筝......遍翻典籍,暮春三月,清明时节,总是充满诗意和灵动。在众多的诗文典籍中,也可以看到太多关于清明活动和风俗的影子,《兰亭序》中“暮春之初……修禊事也”,人们在暮春三月,上巳之时,聚会水滨,濯洗沐浴。又引水为渠,次第饮宴,名为“曲水流觞”。在杜牧的诗里,牧童遥指杏花烟雨中的酒家,杜甫的句子里,长安水边迤逦的丽人…… 现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处处鸟语花香。借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一句:“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今天,就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欣赏一回花鸟题材茶器:
在长期的发展中,花鸟题材深受人们的喜爱,花鸟可以入画,可以入诗,可以制器……在讲究写意的中国画中,花鸟画并不是为了描绘花鸟而画花鸟,也不是对自然的照搬照抄,而是通过“借物喻人”等手法来展现人们的某种思想情感以及心理状况,所以一幅花鸟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描绘的花鸟,更在于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画如此,茶器亦然。
此套组在表现技法、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笔墨浓重,色彩斑斓。杯面景色富于变化,个性鲜明,层次井然;色调亮丽,花鸟传神。由景德镇艺术家手工绘制而成,栩栩如生、精致动人,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无论是使用还是收藏都能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 此月白花鸟杯整体感觉空灵自然,釉面白皙油润,黄鹂与荷叶相互衬托,相映成趣,动静结合,画面虽然简单,但是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情趣。
古人以喜鹊作为喜的象征。《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可见早在唐宋时代即有此风俗。当时的铜镜、织锦、书画等,已有很多喜鹊的题材。同时,我国人民以所喜爱的梅花谐音“眉”字,画喜鹊站在梅花枝梢,即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图案。在陶瓷纹饰中“喜上眉梢”也是常用的题材。民间多以喜鹊喻喜庆之事,“梅”与“眉”同音,故又作“喜上眉梢”,描述人逢喜事,神情洋溢的样子。喜鹊,红梅,爆竹配合,则为“早春报喜”,“喜报春光”,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喜鹊登梅”是中国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 聚宝龙花鸟系列茶器今天先为您介绍到这里,最后,我们要说:生活的意趣随处可得,自然的韵味也并非一定在野外,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拓宽心界,复归无我之境,享受殊胜妙味,有时间就多喝茶吧! 查阅与分享 ·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点右上角→查看公众帐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yf/8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夜读丨美丽的清晨
- 下一篇文章: 云雾藏仙境,杜鹃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