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因为这个而臭名昭著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但是在我们眼中非常漂亮的杜鹃鸟却是另外一种形象臭名昭著,那就是它习惯借别人的窝来孵化自己的孩子! 杜鹃的这种做法名为“孵育寄生”(broodparasitism),即某种动物施展诡计、让另一物种的生物替自己养育子女。通常来说,这些被迫替他人养儿育女的动物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自己的子女往往还会吃亏。杜鹃有许多耍花招的手段,如让卵的颜色接近“养父母”的卵,且在寄主巢中产卵时速度很快、效率极高。 食雀鹰是芦苇莺的天敌,听到前者的叫声,芦苇莺便不敢轻易返回巢中,因此杜鹃可以停留更长时间,增加得手几率。最后,芦苇莺回到巢中,丝毫没有意识到某些投机取巧分子已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卵。 一只普通杜鹃。 杜鹃喜欢将卵产在芦苇莺的巢中。 约克和戴维斯的研究解决了长时间以来关于杜鹃的一大谜团。雄性杜鹃的叫声和雌性区别很大,听起来如笑声一般,类似于“kwik-kwik-kwik”,因此杜鹃又名“布谷鸟”。科学家为此困惑不已,无法理解雌性杜鹃为何要在偷袭时做出如此引人注目的举动。约克和戴维斯推测,雌性杜鹃其实是在模仿食雀鹰“kiii-kiii-kiii”的叫声。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实验来证明这一点。他们记录了雄性和雌性杜鹃、食雀鹰、以及灰斑鸠的叫声(灰斑鸠对芦苇莺不构成威胁,此处作为对照),然后在野外环境中播放给芦苇莺听。当它们听到雄性杜鹃和灰斑鸠的叫声时,没有任何反应。 “杜鹃模拟食雀鹰的叫声可以分散宿主鸟类的注意力,让它们离开鸟巢,以此提高成功寄生的几率。”该研究作者在报告中写道,“在这场一骗一防的斗争中,杜鹃或许‘笑到了最后’。” 雌性杜鹃可以模仿食雀鹰的叫声。 芦苇莺听到雌性杜鹃和食雀鹰的叫声时,都会进入“警觉”模式。 为确保研究方法无误,约克和戴维斯用山雀开展了同样的实验。这种鸟类并不是杜鹃下手的目标,但也是食雀鹰的捕食对象。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雌性杜鹃为提高成功几率,不惜强迫雌性芦苇莺进行两难选择,使其不得不为保障自身安全、弃子女于不顾。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就去破坏其它的,这样确实有点不道德。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弱肉强食!只有想办法让自己能够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生存,只要不是违背道德的,我想都是可以理解的。 更多时光趣事请时光书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白颠病初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yf/1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品读杜鹃泣血文杨紫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