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学员说起孩子撒谎的事情,通常家长都表示出戚戚的担忧。

孩子撒谎是不是学坏了?怎么说才能改掉撒谎的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顺着解决问题普遍的思路,我们梳理一下:

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源头在哪里?

如何应对?

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作为个人,我没有资源做大范围的调研,40年的生活+这一年遇到的超过百位的父母,这些“模糊数据”告诉我,这是普遍现象。

正在读本小文的你,撒过谎吗?我是肯定撒过的。

既然是普遍现象,就可能有普适性的源头。每个人撒谎又有各自的个性特征,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源头在哪?

看普遍性也得把太太太太爷爷、太太太太奶奶放在考察范围内。达尔文更绝,他把所有生物都放在范围内。

他老人家如是说的:

在生物的世界中,欺骗无处不在,甚至比进攻更广泛。毕竟进攻需要本钱,而欺骗成本远远小于进攻。-达尔文

有证据吗?太太太太多了。随便说:

杜鹃鸟是欺骗的高手。它们把自己的鸟蛋放在芦苇莺的巢穴中,让别人代劳孵化。小小鸟儿一出来就尽量去除掉所有的竞争对手,即芦苇莺自己的孩子。可怜的芦苇莺糊里糊涂做了义父义母浑然不知道,自己孩子遭迫害也还不知道,还忙碌着为“义子”找食物。

越是高级动物欺骗手段越是高明,据说西南林学院教授在长达两年观察白头叶猴的过程中,发现处于弱势地位的猴子许多的欺骗行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欺骗的目的只有一个:生存,虽然手段是如此“不道德”

人当然是生物,虽然比其它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高级那么一丢丢。

源头找到了,原来就在我们的基因中。

所以,孩子的欺骗行为,仅仅是个自然进化的产物之一,不仅仅是学来的,谁让Ta遗传了你的DNA呢?嘻嘻

在谈如何应对前,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在我脑海,欺骗等于不道德吗?先看看先哲们的思考。

苏格拉底:一个父亲看孩子不能吃药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一个人要自杀,他的朋友把他的剑偷走;一只阻击敌军的军队士气消沉,将军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结果提高了士气。

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看来哲人们都没有完全把撒谎等同于道德败坏,看起来撒谎只是手段,而更重要是背后的目的。如目的是“义所在”,即使手段不是那么好看,我们可能需要“另眼相看”。

对了,还有个问题:撒谎一定要揭穿吗?

例:家属处于心理压力的考虑,策略性地向病人隐瞒病情?主治医生当然一切看在眼里,又会有几个医生会拆穿这样的谎言吗?

例:最近埃及总统亲自接见一位单身妈妈。她是一位隐瞒自己是女性,而用男性身份去获得工作的母亲。21岁丧夫,怀孕6个月,因孩子而不愿再嫁。在那些个国度,女人们备受歧视的地方,装成男人,终于获得一份烧砖的工作,这一装就是45年。

有时候,坦率往往意味着残酷……拆穿可能是精神杀戮……

遇到有人,满脸豪情地说:“我很直的……”,我想我说话就得多个心眼了。

最后,如何应对(仅仅说孩子的事)?

1,一般在家庭环境,经常就是为了几个糖、一集电视、一个玩具什么的,也不是什么正式对簿公堂的环境,我还没有想到有什么情况一定要“当场”拆穿。

2,考虑一下,撒谎背后,真话意味着什么样的压力?通常是说真话,会有低自尊的感受(自己不够好、被骂、被嘲笑……)。

3,信任和亲密的时机(重要、重要、重要):讨论感受、允许小朋友犯错、表达接纳。想想成人在什么人面前、什么氛围下,愿意坦然讨论曾经说过的谎言,就制造那样的环境。

最近对“进化论”的进一步研究,《正面管教+》的Week2,关于“情绪与接纳”,Week6,关于“合作及善行”,又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4,不让孩子“承诺不撒谎”,而是讨论:下次遇到问题,我们用什么机制来讨论、来合作、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渠道是畅通的,成人是接纳的,我想孩子们应该没有动力去“撒谎”了吧。

最后,生物学家说:生物身上可能存在着一种倾向于欺骗的潜在生物因素,因为这是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

如今还要通过欺骗求“生存”吗?像杜鹃鸟那样的身体生存可能不需要了,“精神生存”的需要可能不少。

小广告:最后如何应对的部分,当然还不在操作性层面,比如如何用句、用词、表情……那样的信息量会很很很很大,有兴趣可以来课上互动了解。

正在筹备春节过后《正面管教+》的周四早上班,周六下午班,下面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白斑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yf/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