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文学总第期,陈精云南纪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编者语: 近来,打开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少不了宣传去云南、贵州旅游的广告,心头有一点痒痒的。今天看见文友陈精去云南旅行的三篇游记,一口气读下来,感觉哪些地方确实好玩,文章也确实写得很棒,文笔简洁、具体、活泼、生动。作者调动了描写、排比、比拟等各种许多把那里的风景、风情描写得栩栩如生、纳西族女子给人印象深刻,跟团旅行的特点,旅途中的感受写得实际、真切……从中可见,作者创作的用心、充满了喜悦和激情,才华可赞。 文章贵在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懂得写作技艺,有才情,才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人事写得生动感人。陈精的这一组游记作品做到了,《雨中游石林》将桂林与永安大湖的鳞隐石林对比,顺便推介了永安石林,足见其文笔的活泼,神来之笔。 文川山人 、7、14 1、雨中游石林 雨中游石林——云南之旅(一)七月八日我们一行18人乘坐前往昆明的火车,开始了我们的昆明――大理――丽江九日游。我们这个旅行团大部分由女同胞组成,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是一位退休教师。开始,看她孤身一人出来旅行,身边又没有人陪伴,我们大家还为真她捏了一把汗。其实,她的心态比谁的都要好,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为了此次旅行还特意全去买了一个照相机,一路上并没有给我们添任何的麻烦,相反,她的精神气还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游兴:你看,老人家都比我们更吃苦,更有精神,且游兴十足,干劲冲天。我们比她年轻多了,还好意思叫苦叫累,让人感到败兴吗?而她的乐观和豁达也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九日中午到达了昆明,在此之前大家早就从诗句中认识了昆明,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又由于世博会的举办,世博园的花团锦簇,美轮美奂,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而云南路南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距昆明市86千米,其壮丽的景观和神秘的阿诗玛的传说早已让我们心驰神往。一下火车也没有顾上休息(跟团游都是这样,时间非常地紧),就乘上大巴直接开往石林。 1个多小时后,车至石林时,天公真是不作美,刚才还是万里晴空,艳阳高照,霎那间,乌云密布,开始还只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众人纷纷取出遮阳的伞遮雨。还好石林间的路大部分平坦好走,大伙说说笑笑的,不时地停下来看看景,也没觉有得什么不方便的,反而认为雨中的石林景色蒙蒙胧胧的,别有一番情趣。导游也说,云南的天气就是这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是云南十八怪之一,应该过一会儿就会晴了。没想到,老天像是故意和我们作对似的,雨越下越大,几分钟后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部分没有带伞的游客霎时被淋成了落汤鸡,只见雨水象小溪流水似的从头往下流,衣服湿漉漉地紧贴在身上,显得很难受。这时,谁还有心思看景啊,就是阿诗玛和阿黑哥从面前走过也没有人发现了。大雨整整下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管大伙的情绪如何,导游催促着继续玩石林(团队游就是这样,就是下刀子也得在预定的时间完成游玩,有时觉得不是在休闲娱乐,而是在玩命)。就在大伙心情进入低潮的时候,只见眼前一亮,原来是来到了“阿诗玛”的景点,阿诗玛和阿黑哥的美丽的爱情故事如泣如诉、源远流长。“那边有彝族服装出租,我们快去租一套穿上照相留念啊!”有人大声地招呼着,我们这一群女士立刻蜂拥而上,每人租了一套彝族服装穿戴起来,并纷纷留影以作留念,惹得几个尼泊尔和印度的游客也挤上前来,要和我们这些冒牌的阿诗玛和阿黑哥留影。我们也乐于和这些老外照相留念,他们视我们为希奇,我们也视他们为异己啊!于是,两边的相机一起拍照。哈,还照了好几张那,回家到电脑放大一看,还真象是那么一回事那。虽说是走马观花似的游了一趟云南石林,但还是有了一些印象,回到家有朋友问:“和福建石林相比,那一个石林更好啊?”我想,两个石林虽然是同属于喀斯特地貌,但它们各有千秋,各有特点:云南石林比较大,各种石柱象树林那样,密密匝匝的布满了整个石林地区;而福建石林虽说面积小些,却更有特点,像“猴子报仙桃”、“猪八戒相亲”、“石破人不惊”、“千年一吻”、“风门”、“冰室”……,决不是作家笔下的夸张之作,而是实实在在的神来之笔。若有喜爱旅游者可到福建石林一游,做个比较,就知道我所说句句属实,绝无夸张。 温柔、浪漫的云杉坪——云南之旅(二) 传说丽江的云杉坪是纳西族青年男女殉情的地方,既然是殉情的净地,自然也是产生爱情的地方、是情人温柔缱绻的地方、是情深深雨朦朦的浪漫之地、是纳西族青年男女纯洁爱情的见证之地。想想啊,一对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因不满世俗的阻绕,怀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这样的心情;怀着“生不能同时,死也求同穴”的必死信念;来到这遍地布满高大的云杉的山谷,远眺披着神秘面纱的蒙蒙胧胧的玉龙雪山,在长满蓝色勿忘我的宽阔的绿茵茵的草地上,双双地躺着,仰望着飘着白云的湛蓝湛蓝的天空,心无旁骛,身边只有心爱之人,这样的情景和境界,这样的寂静和旁若无人,这样的两情缱绻、缠缠绵绵,令梁山伯和祝英台自愧不如;令罗密欧和朱丽叶也为之倾倒;令贾宝玉和林黛玉羡慕不已;就是神仙也想下凡来看看这神秘的、温柔的、浪漫的云杉坪啊!我们一行在导游的带领下,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更主要的是好奇、猎奇、遐想的心情,乘坐缆车上云杉坪的。云杉坪海拔米,是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位置处于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海拔多米)的背面。我们沿着原木铺就的栈道在山谷逶迤前行,只见周围布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苍翠欲滴的原始的云杉,四周空气的纯净使我们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大氧吧,高原的太阳光透过林间照射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令人心旷神怡。在上云杉坪之前,导游告诉我们说,海拔多米对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高海拔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高原反映,这警告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些忐忑,可是当我们置身于其中,并为其魅力而倾倒,为其神秘而震撼,为其美丽的景色而折服,为其环境的静谧而倾心,为其纯净的空气而留连,为其古老的传说而入迷,为纳西族第一对情死的开美和于勒排而叹息时,所有的不适和连日的疲劳顿时抛却九霄云外,就连同行的一位70岁的老人也和我们一样,谈笑风生、兴味盎然、兴致勃勃,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倦意和不适。在山谷的木栈道大约走了30多分钟,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足有三、四个足球场大的绿色草坪展示在我们面前,如同绿绸缎般的草坪上,点缀着成片的开着蓝色小花的勿忘我,玉龙雪山仿佛从天而降似的屹立在草坪的上方,真是“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啊!“这就是云杉坪了!”同队的年轻人欢呼雀跃着,充满勃勃生气的他们兴奋地沿着大草坪周围的栅栏奔跑。这时,我的眼前好像显现出在六月的火把节上,云杉坪附近村寨的青年男女,编制了标志着开美和于勒排的纸人,来到云杉坪祭奠第一对情死的开山鼻祖,祈求自己的爱情甜如甘醇、美似鲜花、地久天长;“此景只应天上有,不慎遗落在人间”,不知那一位竟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诗句。是啊,云杉坪是美丽的,她的传说更是充满了神秘和浪漫;云杉坪是温柔的,因为美丽的传说和苍翠的云杉融为一体;云杉坪是浪漫的,蓝色勿忘我的花丛中隐藏了凄美的殉情故事;云杉坪是久远的,因为有着玉龙雪山: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的映衬;云杉坪,温柔浪漫的云杉坪,魅力无穷的云杉坪,你是纳西族人的骄傲,也是纳西族青年男女心中的圣地,你不但见证了爱情的坚贞,也见证了纳西族儿女情意绵长的今天,凄美的殉情之地已成了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之地。再见了,多情的云杉;再见了,缱绻的勿忘我;再见了,温柔浪漫的云杉坪 3、久违了丽江 久违了丽江——云南之旅(三)站在丽江的新城与旧城的交界处时,我的感觉是久违的朋友相见了。看看古老的水车,站在诸红色的大型壁雕面前,我仿佛看见了古老的四方街繁华贸易的情景:那马背上驮的是纳西族人日常生活所需的盐巴、布匹……,而纳西族人则用茶叶换回他们的日常所需;马蹄的的,人声鼎沸,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四方街周围客栈的老板则倚在门前,细心地观察着他们的客人,耐心地捕捉着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商机。咦,那是什么,那是纳西族妇女衣服上绣的披星戴月:纳西民族是一个以女人为主的民族,女人出门干活挣钱养家糊口,男人则在家中带孩子整理家务,所以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是男人出外带着孩子。而纳西族女人由于要养家糊口,则要夜以继日、早出晚归、马不停蹄地干活,披星戴月就是用来比喻她们的吃苦耐劳,勤奋能干的传统美德。丽江的美在于她的不事夸张、不动声色,一部古老的水车,一幅大型的壁雕就把这新与旧、古典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巧妙地区别开来了;没有内地古城高大的城门和古旧的围墙,甚至没有任何特殊的标记。记得从大理到丽江的车上,导游告诉我们一个笑话:一伙从东北来的游客一脚已踏上了丽江的土地了,站在旧城与新城的交界处还一个劲的问:丽江到了没有?丽江到了没有?并不是他们没有文化不懂丽江,而是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普通,没有任何雕饰,就是大名鼎鼎的,被许多文人墨客倾心赞美,使许多游客留连忘返,连老外也迷恋的地方,竟然会是这样的。我们一行是在8月10日的中午抵达丽江的,在酒店安置好行李后,大伙没顾上休息,稍事洗簌后就直奔丽江古城。遗撼的是那天天公并不作美,我们刚到丽江就下大雨了,而且越下越大,根本就没有要停的意思。在来丽江之前我就知道丽江有独特的三眼井,分上、中、下,上一眼是饮用水,中眼是洗菜淘米用的,下眼则是洗衣服和其他用品的,清水顺序而下,即科学又卫生;因为,丽江的水或是流经人家,或是流经街道,几乎每户人家,每条小巷都有清冽的水流经过,真是“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城中的三眼井有的在小巷里,有的在居民家中,有的就在街道边,我一心要寻找我心目中的三眼井(我的家乡只有一个眼的井,只做饮用水,小时候经常奉母之命到井边去打水,长长的绳子系着一只小水桶,左右摆动长绳就可以将小水桶汲满,提上后倒入大桶,如此往返几回,待大水桶装满了水,就可将水挑回家了。从打水装满大桶到挑水回家,是很有些辛苦的),就是想亲眼目睹这即科学卫生又省时省力的具有无穷魅力的丽江三眼井。像要考验人们的耐心似的,雨越下越大,虽说撑着雨伞,可是我的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先生催我赶紧到路边的店铺躲雨,我执意前往寻找三眼井,先生无耐只好撑着雨伞追上。从古城的路口足足走了有20多分钟,终于在一条小街的下边找到了我心仪已久的三眼井,也不管大雨倾盆,赶紧举起相机一口气喀嚓、喀嚓就是几张,以做永久的记念。丽江的美,不仅是静态的,更有动态。到了晚上,整个丽江古城就像烧开的水一样开始沸腾起来了,酒吧街的对歌声此起彼伏,就像“刘三姐”唱的一样:这边唱来那边和,歌手们坐在酒吧二楼的窗台(酒吧的二楼是开放式的,也许就是为了方便对歌)互相地比拼着。游客也可以参加对歌,歌手们非常厉害,什么歌都能对上,多数游客唱到最后,无不落荒而逃。我们一行中似乎没有这样的雅兴,再加上几天连续游玩的疲劳,只是站在边上欣赏一会儿就打道回府了。在这具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高原水乡,面对着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我们久久地徜徉着、细细地品味着;每一个人都留连忘返于街头巷尾,在这纯净的、尽善尽美的空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忘却了喧闹,忘却了烦恼;丽江是美丽的,美得让人心醉;丽江是纯净的,纯净得让人不忍;丽江是古朴的,古朴得让人心颤;丽江是独特的,独特得让人为之倾倒;久违了,丽江!久违了,四方街! 作者简介: 陈精,年10月出生,祖籍福建大田县,现居永安。小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爱好文学,紫云山文友群文友;永安燕江诗社会员;三明诗词学会会员。曾经在网络和《杜鹃花文学》《伊诺原创》等发表过诗歌、散文等作品。 《杜鹃花文学》征稿说明 《杜鹃花文学》是“紫云山文友群”期刊中的对外期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xj/8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云南bull大理杜鹃花盛放,浪漫
- 下一篇文章: 极美杜鹃谷云南最美的春天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