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山是位于熊本县的日本百座有名山岳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活火山。因其由根子岳、高岳、中岳、乌帽子岳、杵岛岳等五座山岳所组成,故又被称之为阿苏五岳。从远处眺望阿苏山,五岳恰似一座仰卧着的釋迦牟尼象。所以阿苏五岳自古以来一直是山岳修行者向往的信仰之地。

图1五岳恰似一座仰卧着的釋迦牟尼象

惊蛰刚过,“乍暖还寒时候”,我们首次前去挑战攀登阿苏山。山脚所到之处,注意火山有毒气体的警告牌比比皆是。牌上还特別注明患有哮喘、支气管病和心脏病的人要注意。有鉴於此,我们明智地选择了远离有毒气体、海拔也仅有1,多米的乌帽子岳作为这次登阿苏山的目标。

图2中岳喷火口弥漫着有毒气体

前往登山口的途中,碰上已时过境迁的旧式“记帐所”;因其外形象个鸟笼而格外引人注目。不过登山者仍然可以在此登记留底,以便万一出事时,可查出登山者的来龙去脉。

图3登山者用的记帐所

过了“记帐所”不久,前方又出现了一个临时的布告牌。提醒登山者:前方路线崩塌及裂缝等多有发生,情况危险要注意通行。

图4临时的布告牌

到达登山口,我们第一次见识了日本气象厅的无人气象发报站。它利用自身的太阳能和蓄电池的动力,实时地从这里发出准确的气象信息。使登山者在手机上随时可收到实时信息,预防在登山途中因不测天气而发生登山事故。

图5气象厅的无人气象发报站

乌帽子岳乍看山峰逶迤坡度平缓貌不惊人。谁知上山之后才发现这里不但道路狭窄高低不平,还蜿蜒曲折。加之连日的雨水使得路湿地滑令人步履为艰。

图6乌帽子岳乍看山峰逶迤坡度平缓

笼罩在山上的湿雾,挟带着凛凓的寒风,使人脊背感到阵阵的逼人寒意。颈罩虽好可惜只能挡住耳朵,双眼不能不露出来看路。虽然已是冬末春初,但是惊蛰前后的雨水和寒风,稍不留心便会造成体温迅速下降,酿成“大意失荆州”之祸。正如一曲宋词菩萨蛮写得好:“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使人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于季节的透彻了解。

图7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爬到山半腰之后,身体渐渐开始变暖,退下颈罩脱了羽绒服。回首过来之路,好一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时间快近中午,算算尚有近一半的路程,无心观景不敢怠慢加快了步伐。

图8一览众山小

越过了一段泥泞小道,路边赫然出现了一块环境省的警示牌。牌子上不但有非常醒目的小心墬落的黄色警告标志,还用日英韩中四种语言提醒登山者小心前面路险。

图9环境省的险路警示牌

果不其然,山路变成了仅有一人多宽的羊肠小道,而且逐渐趋向崎岖险峻。路两侧便是悬崖峭壁,我们每走一步都感到步履艰难,举手投脚也更加谨而慎之了。

图10羊肠小道两侧便是悬崖峭壁

眼看离顶峰已不足一公里之遥,突然发现脚下的路面部分崩塌,树桩阶梯的三分之一竟然悬挂在半空中。第一次遇到如此惊险的路况,令人胆战心惊裹足不前。定下心来仔细观察,发现路右侧的悬崖边上長着一些矮小的杜鹃花树。用劲拽拉树根,居然根深柢固毫不动摇,能承担一人之重量。这大大地坚定了我们登顶的信心。收起了登山杖腾出了双手。紧抓住杜鹃花树根,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并偏向右侧。精神高度集中地一步一爬、一步一攀,终于渡过了这一难关到达山顶。此时午时已过,匆忙找个避风口补充了饭食和水分。顾不得欣赏最高峰的无限风光,稍事休息拍照纪念之后,开始用望远镜搜索和实地侦察下山路线。确定了下山方案后,事不宜迟匆匆出发。途中虽然也遭遇到几处坍塌及滚石流木的险处,但有惊无险地抵达山脚平安归还。

图11无限风光在险峰

结尾

据统计,世界按人口比例的登山人数以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为最多。特别是日本男性6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的每年登山次数为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高龄登山大国。当然这和日本人口的老龄化及政府为完善登山基础设施所作的努力不无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扩充了山岳网络,在网上注册后便可制定详细登山计划与同行者共享。网络提供精确地图可确认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距离和海拔高度等。并可在手机APP上收到与自己登山计划同步的天气预报、雨云移动、落雷地点的预报等等。尽管如此,日本每年的高龄登山遇难者依然人数不减。究其原因,日本登山医学会长增山茂教授的谈话可作参考。

登山是一项全身运动,对脚腿腰手均要求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必需坚持平时锻练以维持必要的肌肉和充分的体力。

登山常用的装备和事前周密的准备不可或缺。

面临危险时的精神集中力至为重要,轻举妄动和深思熟虑是一张纸的两面,稍不慎重就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用业余的心情去做专业的努力,切不可把登山当成休闲。这是我作为登山一年级生的体会。

征成写于福冈

.4.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xj/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