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

()

隹其鳺鴀——说“隹”

朱英贵

一、“隹”字小引

本篇文字试图解说一下“隹”这个字,首先想要找一个含有“隹”字的成语,以便按照惯例给文章取个名,然而,“隹”这个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个生僻字,注意,本文所说的“隹”(单人旁一点四横一竖),读作zhuī,不是“佳”字(单人旁两个土),汉语中没有含有“隹”字的成语,勉为其难,以“隹其鳺鴀”四个字来命名。

“隹其鳺鴀”并不是成语,源自《尔雅·释鸟》:“隹其,鳺鴀。”如果说《说文解字》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的话,那么时间早于《说文》的《尔雅》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它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也可以说它是解释词义的辞书之祖。从上面引文可以知道,《尔雅》将“隹其”一词解释为“鳺鴀”,这样连起来读就是“隹其鳺鴀”翻译下来的意思就是:“隹其”就是“鳺鴀”。

那么,“鳺鴀”又是什么?据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鳺,方扶切。鴀,方浮切。”这是在给这两个字用反切注音法来注音,将其翻译作今读,应该是读作fūfǒu。“鳺鴀”是什么?据给《尔雅》作注的郭璞(郭舍人,四川犍为郡人,汉武帝时人,与司马迁、司马相如等同时。现今乐山大佛所处乌尤山之乌尤寺尚存据传是当年作注的尔雅台)认为,鳺鴀,一名隹其,又名鹁鸠(按:此处鹁之原字应为左孚右鸟,下同),又名夫不,又名祝鸠,又名鵻(音zhuī),又名鷱瞗,又名隹(音zhuī),又名楚鸠,又名鵻鸠。

可见,“隹”字如果再加上个“鸟字旁”,便是“鵻”(音zhuī),也就是说“隹”就是“鵻”,而“鵻”就是,“鳺鴀”。《诗·小雅.·四牡》曰:“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翻译下来的意思就是:鵻(隹)鸟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由此可见“隹”(鵻)的造字本义是一种鸟类的名称。

二、“隹”字的古文字字形

“隹”字的古文字字形十分丰富,不下一两百个之多,足见“隹”是一个重要的名词,它所代表的是一类常见的飞鸟。下面是“隹”字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以及简帛文字形:

“隹”字的甲骨文字形

“隹”字的金文字形

“隹”字的简帛文字形

三、“隹”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隹”字的甲骨文象鸟侧视的样子,有首、身和羽翼,金文字形进一步突出强调它的翼与爪,可见这是一种擅飞擅捕的猛禽。

《说文解字》卷四隹部:“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隹之属皆从隹。”许慎认为“隹”是短尾鸟的总名,后人因此附会为“短尾名隹。别于长尾名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其实。愚以为,“隹”的尾未必就短,“鸟”的尾未必就长,只是因为字形要突出其擅飞的特征,故强调其羽翼而忽略其尾。因为鸟儿在展翅飞翔中尾巴不太明显,而鸟儿处于静止栖息状态则尾巴显得突出而有特点。因此不妨理解为“隹”是一种擅飞的鸟。众所周知,“鸡”字曾经有过几种写法,最早的写法是“雞”,后来的写法是“鷄”或者“?”,简化字写作“鸡”。早期的“雞”字从“隹”,说明它会飞,还不是家禽,后来它不飞了,于是偏旁就换成“鸟”了。可见,“隹”与“鸟”的区别并不在于短尾或是长尾,而在于擅飞还是不擅飞。

“隹”不仅是一种擅飞的鸟,它还是一种善于捕获猎物的猛禽,大约相当于“鹰”或者“雕”一类的飞禽,这两个字也都含有“隹”这个部件。猎鹰或者大雕因飞行极快和善于袭击,常被猎人饲养为捕猎助手,用于追击地面小型走兽目标,所以“隹”的读音与“追”相同。“隹”不仅追击的速度快,而且还瞄准猎物的能力强,因此“準”(准)字也含有“隹”这个部件,所以“隹”又应该同“隼”(此处读作sǔn)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也就是说,“隹”就是“鹰隼”一类的猛禽,因为它目光锐利(鹰眼),且瞄准猎物的能力强,准确无误,故有用作“準確”的“準”(准)。“隹”以鹰(捕食其他鸟的猛禽)的形象为代表,它的翅膀大、强而有力、有利爪,可以向下垂直俯冲,猎鹰的功能之一也是由于其动作迅猛而准确可代替主人去追捕猎物。

四、“隹”字作为构字部件义的演变解析

“隹”字除了《说文解字》所言“鸟之短尾总名也”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引申义,但这不等于“隹”字的意思没有引申和演变,只不过它是在用作构字部件(偏旁)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变化而已,下面简单梳理一下。

需要声明的是,拙文认为,“隹”字的造字本义不是什么“鸟之短尾总名也”,而是鹰隼一类猛禽也。它的意义演变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首先,由于“隹”字的造字本义是鹰隼一类猛禽,而猛禽都善于展翅飞翔,于是当“隹”字用作构字部件(偏旁)的时候,大凡擅于飞的禽类都可以用“隹”作构字部件(偏旁),例如:

隼:鸟类的一种,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

鷹:鸟类的一种,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

雕:鸟类的一种,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

鹤:鸟类的一种,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

雁:鸟类的一种,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

雀:鸟类的一种,吃粮食粒和昆虫。有时特指“麻雀”,有时泛指小鸟。

其次,一般的飞鸟也都可以用“隹”作构字部件(偏旁),例如:

雎(jū):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亦称“王雎”。

雟(guī):子雟,即“子规”,杜鹃鸟。

雉(zhì):野鸡。

雏(chú):幼小的鸟。雠

稚(zhì):幼小的鸟。

雠(chóu):成偶成对的鸟

第三,表示跟飞有关的动作行为的字或者跟高飞有关的字,也都可以用“隹”作构字部件(偏旁),例如:

進(进):“隹”类飞禽向前或向上飞翔。

集:群鸟栖止于树上,例如:“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舊(旧):“隹”类飞禽回巢。

隺(hú):极高。1.古通“鹤”(读作hè);2.鸟往高处飞。

第四,由于“隹”类猛禽强而有力,故“椎”、“锥”、“推”、“摧”等字也选用“隹”作构字部件(偏旁)。

第五,由于善于飞翔的鸟显得雄壮,所以“雄”字用“隹”作构字部件(偏旁),与之相对的“雌”字也借此成字。

第六,“隻”(只)和“雙”(双)这两个量詞用“隹”作构字部件(偏旁),分别表示手中逮住一只飞鸟或是两只飞鸟。

根据上面对“隹”字用作构件(偏旁)时的字义演变情形,现将其演变脉络简示如下:

至于还有一些将“隹”字用作构件(偏旁)的字,诸如:雅、隽、骓、難(难)、雍、雒、維、唯、惟、帷、谁、雇等等,究竟跟“隹”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尚有待于进一步探寻,这里只好存疑待考了。

相关链接:

细说汉字():飞龙在天——说“龍”(上)

细说汉字():飞龙在天——说“龍”(中)

细说汉字():飞龙在天——说“龍”(下)

细说汉字():惊弓之鸟——说“鸟”(鳥)

可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xj/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