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而贵德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5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啥叫“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就是说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它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在道中去孕育,用德来蓄养它,然后让它成形。咱们知道整个世界分神气形三界,之后还要通过形体来让他呈现出来,这就是物形之。物形之之后,积少成多,最后势成之,积攒成大量的,最后变成势不可挡。 举个简单的道理,“道生之,德蓄之”,我们要做一件事物,首先脑子里要有,脑子里有了之后,慢慢地成熟,成熟之后付出行动,买东西置办设备,“物形之”,召集到更多人,置办更多的东西,势起来了,事成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见微知著,从小到大,渐渐而长,一点点而来的。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不尊道而贵德,它就不能生长,不能化用。这个道什么德什么,老子始终在讲。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他这个好在哪儿呀?这个东西“莫之命”,什么叫莫之命呐?没有什么规矩、规则,要怎么怎么做,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叫“常自然”。就像那个杜鹃鸟,它下蛋,一定要下在黄雀、其它的鸟的巢里。你说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其它鸟的巢里下了它的蛋,让那个蛋孵化出来之后,把那个鸟的巢里面的其它的小鸟都推出去,摔死,然后只让这个母鸟,养活它一个。养活起来之后,飞了。飞了之后,再产卵,再产蛋又会产到这个小鸟的窝里,自己不做窝,不养育后代。那就像蜘蛛结网一样,母亲也没教小蜘蛛结网,小蜘蛛怎么会结网呢?所有这些,都是“常自然”。 有的带孩子,学语言、学走路,这个是大人带,但还有些是自然而然,那他就会呀。那你说那个小鸟,从这个巢里面出来,从巢里往下蹦,就会扇动翅膀,那怎么回事儿呢?这都是大道自然,自己的本能。我们身体有调节疾病的本能,老天爷已经把我们这个基本的所有能够生活、能够生命的本领,都交给我们了,只不过我们这个现代社会,由于自己的小聪明,觉得自己可以掌控这个东西。但是,回头发现,我们丢了很多本能,或者我们不了解我们本能。比如说困了睡觉,这不就是本能吗?现代人,想摆脱这个,想不困,不睡。或者困了,挣扎着不想睡,这个不对。他困了,就是给你释放一个信号,告诉你这个身体呀,该休息了,该休整了。 模仿?它也不是模仿。你说这个大量的非哺乳动物,产蛋下卵后,爹妈就跑了,那些卵孵化出来,都没有爹妈,为什么爹妈会的东西它自己都会呀?你说就像那个蜻蜓,水里蜕壳,然后到天上去了。蝉,一直在地里呆着,呆好几年,最后爬到树上,鸣叫一夏就死了。那你说所有这些东西,它怎么就一代一代这样走?咱们可以说基因,基因控制所有的行为。 大家要注意了:任何一个物种,它本身就有一个神识,这个神识,笼罩了这整个的物种,不要把它看成一个个体。就像我们一个家族一样,也不要把这个家族,看成一个个体。我们学气学,知道一个道理,一切事和物都由气团组成的,这个气团里面都注入了神识。那么物,你可以分动物和静物,分无生物和有生物,你可以当成一个个体,也可以当成一个集体。跟蚂蚁一样,一只蚂蚁是个体,一群蚂蚁还是一个集体,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物来看待,它也是一个气团组成。就像我们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都有气数,在这个期间,是保持稳定的。 一个物种,不管怎么繁衍生育,都保持这种物种自我的特性,而且,在这个物种不断的演变过程当中,它不断的变化,调整。就像一个物种,它慢慢生下来之后,可能飞上天空,飞上天空之后,它这个气慢慢降下来,它又从天空回到地面。如果气沉了,它又从地面走向海洋,就是这么回事儿。这个物种气团开始膨大,个体由小变大,慢慢的,一代一代的演变,越来越大。还有气团开始收紧的时候,它这个物种由大变小。这个大家明白吧?有气团衰弱,慢慢这种物种就消失,比如说,恐龙的时代。你可以说所有的物种,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处在一种膨胀的一种状态,因为膨胀而生长,像发面包似的,所以那时候,个体非常大,那后来,整个气团收紧,致密的时候,哺乳动物出现了。 我们用这个还可以了解,什么事情都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种族的命运,甚至地球的命运,太阳系的命运,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气团的思想,去了解,分析。整个气团,它里面内在的神识,神识统一这个气团保持了稳定,和谐。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说的啥意思呢?拍拍打打、抱着、搂着,让他成熟、成长、化育,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起作用,养着他,又不占有他,也不主宰他,整个一个蓬勃的大气中,化育生长。 这个叫什么呢?叫玄德,天地的玄德。这个直接这样讲,也没有好讲的,他只是在老子的道德经当中,不断的细节的了解,多少体会一下什么叫道。其实这个道,就是你要体会那个气,气更接近于道。这个道德经说,水近于道,其实这个气更接近于道。不论气、神、形三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自身的性质,决定了道。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宰不是杀的意思,宰是主宰的意思,我给你养大了,但是我不统治你。就像爹妈养孩子一样,我养活你,但是我也尊重你。我不会说主宰你的一生。 大千老师讲道德经往期回顾: 神秘的道——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 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 任何事物都是有阴阳的——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 少思寡欲,自然恬淡——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 阴阳相冲,大道若虚——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 和于道则道养之——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6) 天地无私,仁德不显——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7) 虚实更替,执一守中——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8) 生生不息,永无穷尽——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9) 天长地久——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0) 上善若水——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1) 不与物争——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2) 持满之戒——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3) 有无互用——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4) 五脏安宁,气血得养——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5) 上实下虚,去彼取此——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6) 无形无象——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7) 蔽而新成——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8) 虚极静笃——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9) 我自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0) 有正有邪——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1) 无正无邪——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2) 得道宣言——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3) 惟道是从——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4) 虚怀若谷——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5) 希言自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6) 顺其自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7) 道法自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8) 燕处超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29) 各取所需——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0) 松静自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1) 顺应自然——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2) 不可强为——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3) 生生之德——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4) 道常无名——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5) 超越自我——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6) 大道泛兮——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7) 执大象天下往——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8) 柔弱胜刚强——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39) 无名之朴——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0) 自然之道——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1)上 自然之道——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1)下 天清地宁——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2)上 贵以贱为本——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2)下 与道相近——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3) 反者道之动——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4)上 弱者道之用——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4)下 勤而行之——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5) 三生万物——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6)上 焉知非福——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6)下 无为之益——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7) 量力而行——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8) 清静无为——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9) 知足之足——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0) 不为而成——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1) 无为而无不为——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2) 圣人无私——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3) 出生入死——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54) 本文的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所有归原作者 健身者的乐园——德明健身养生一群,欢迎追求健康与热爱健身的你加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xj/2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杜蕾斯又放大招了,这个套路我给满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