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味插花与民国ldquo少女rd
最近,很多还在上学的药粉都陆陆续续放假了,于是芍药就收到好多「去哪儿玩」的问题。讲真,大热天的,除非是去避暑,不然我宁愿待在家里吹空调吃西瓜。 至于避暑的去处,除了四季如春的云南,躲进山里也是不错选择。前几天,芍药就给自己放了假,跟朋友跑去莫干山的颐园凉快了两天。 没去颐园之前,就对这座民国老宅充满了好奇,去了之后,才明白终于明白为什么连陈丹青、张小娴都对这里念念不忘。 {芍药姑娘Vol.} x 夏日小时光 六月,山下是热浪,山里面却是凉滋滋的~ 热辣辣的阳光被山林层层过渡后,变温柔了;山涧中流过的水,掬一捧凉入心底。穿过竹林,走过绿荫覆盖的石板路。 颐园似一朵水莲花般静默、娇羞,她伫立着,不声不响就带着我们穿透了时光的墙。 肆意野趣的花草, 代表主人先欢迎了我们。 老式的木格子窗,旧时的插梢, 薄薄的白轻纱掩着,窗外一片透绿。 一进门就爱上了, 果实与花草的亲密相拥。 每一个窗台上都有花草陪伴, 窗外是竹,窗内花篮里也长出了竹子。 芍药爱的蕨叶,就地取材的枫叶, 山里的插花也很野。 随意插的两支蒲葵, 就让人爱到不行。 有人说,颐园像个手捧鲜花的少女。青涩的,初长成的,初恋样子。白纱掩着的景是少女的胴体,总想透过轻纱去看。 又有人说,颐园里藏了个少女。颐园充满了文人气,书桌上留着某个民国文人昨晚点灯未看完的书,这位少女应该喜欢穿朴素的黑,不苟言笑,颇有些曲高和寡的淡漠。 芍药觉得啊,颐园里藏的少女,充满灵气,爱诗酒花茶,也最懂生活。芍药庆幸自己来对了,可主人说,这不是颐园最美的时候。 「颐园,一年应至少来四次。」 春日,银铃池边,杜鹃花开成一团红云时,一次;盛夏,纳凉数星辰,重重绿叶隔绝热意时,一次;冬天,大雪封山时,一次。客人们穿着适合走雪地的鞋,走2个半小时上山来围炉煮酒喝。 木心先生说,「莫干山是秋景最好,日夕尤佳。」最美的一次,可能是秋天。 在那个秋末,石阶上落着一层绯红的枫叶, 而桂花的香气飘散开来,恍若仙境。 年的秋,颐园现在的主人夏雨清,正是被秋天的颐园迷住的。然后他便租下了颐园,花了30万重修装修。那一年,杭州的房价才二三千一平。 夏雨清没学过设计,全凭感觉做减法。把杂七杂八的违建都拆去,把内部乱隔的17间房打通成5间。租时的㎡,等弄好实际只剩下㎡。这听起来自然是傻事。 自此之后,「三天城中,四天山上」。颐园,恰是他想要的,半隐生活。 每天,被窗外的松涛和北红尾鸲的鸟鸣唤醒,拉开窗迷迷糊糊的分辨松杉、枫树、翠竹、金梧桐的颜色。 在一丛野生的绣球花上剪了几枝老干,在院里随手插下,几年后长成了一大丛绣球。芍药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绣球花开。 一开始,颐园是夏雨清在山上的一个家。 年,英国人马克在山里开了家叫TheLodge的咖啡馆。外国人喜欢冬天来,没地方住,马克就把客人往颐园带。 那时颐园是山上设施最好的房子,也成了莫干山最早的一家民宿。 年,颐园再次改造升级,加了暖气片,把民国时的壁炉给恢复了。 那时候的夏雨清,可能并不知道这次改造正好赶上莫干山民宿爆发的前夕,他纯粹为了方便朋友来时围炉夜话,喝酒聊天。 来的朋友陈丹青是其一。那天是个月夜,月光穿过叶子,照着竹径,走向下榻的颐园,陈丹青有种发现的兴奋:「木心先生的《竹秀》写的就是这种味道。」 这些年莫干山的民宿遍地开花,而颐园,这个莫干山第一家民宿,曾经山上设施最好的房子,会不会跟不上时代了? 于是,年,戚山山来了,颐园会被重新设计吗? 戚山山,国际新锐建筑师和艺术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STUDIO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曾获「WA世界建筑居住贡献奖」、「UED中国最美民宿奖」、中国40Under40杰出设计师,著《民宿之美》。 山山第一眼看到颐园,感受到的是「豁达而平静」。 从的民国到,颐园从来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一年比一年有味道。 在外,颐园用古朴简单的石头,面对百年的山茶、桂树,悠远的山林,金碧琉璃、飞檐画角的华庭,没有一丝怯意。反而用稳重且朝气的气韵,把一切山色都包容进来。 可进入内里,颐园又是朴拙的平和、寡言、温柔。 芍药晚上住的是三楼一间套房,房间极大,里面是卧室,外面是书房。 之所以说它是书房,是因为这里完全没有客厅喝酒聊天的兴致,一架的书,让人不禁想伏案读书。 桌上摆着鲜花,无处不在的枫叶, 清清淡淡,最适合「颐园少女」。 床头的矮窗,让芍药呆坐了好久, 傻傻地看着窗外的景, 每一个来到颐园的人, 心灵都被会这里的绿意洗净吧~ 芍药最爱的是颐园的窗,每扇窗包容的风景都各不相同。 明亮时,光影绰绰, 风吹过,树影在动,感觉也在跟着变。 暮色渐沉,屋子里就暗了下来, 像是回到了风雨飘摇的民国。 黄昏,太阳还未落,但已起了风。 坐在走廊里,喝一瓶名为「落昏」的酒, 闭上眼,听一场鸟儿演奏的交响曲。 当太阳落山, 小伙伴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布置晚餐。 西兰花、胡萝卜的突然出现, 是餐桌插花中最惊艳的一笔。 颐园做饭的阿姨,简直可以单飞出道。简简单单的家常小炒,虽不名贵不花哨,但入口的清新感,让人产生一种久违的感动。 在颐园待的时间不长,却有种亲切感,来了就不想走。 这里的山、竹、溪水,平凡得好似每一个人都见过,但年的颐园,一窗一景,待上一辈子也看不厌。 夏夜的虫鸣,清晨的鸟叫, 我们偶尔在诗酒山野里忘记自己, 醒来后在钢铁森林里,继续前行。 生活如果让你感到疲惫, 就让一场风月来重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2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孟河镇首届ldquo裕华r
- 下一篇文章: 清明假期,一起去看杜鹃花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