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

12月28日

杜鹃鸟很早就出现在古人的文学视野当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寄托着古人的思乡愁绪,悲苦哀情和亡国之痛。

名家笔下的“杜鹃鸟”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

寄情于“杜鹃鸟”

思乡

愁绪

古人认为杜鹃鸟啼叫四声一顿,这鸣声就像人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当身不由己的游子听到杜鹃的叫声,怎会不思乡呢?于是他们借杜鹃鸟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悲苦

哀痛

传说周朝蜀地的君王杜宇因亡国身死,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日夜悲鸣,一直啼叫到嘴里滴血,声音哀婉,古人由此以杜鹃鸟为寄情载体,表达心中的悲苦哀痛之情;另外,当面临国家衰亡之时,古人会借杜鹃啼血表达亡国之痛。

“杜鹃鸟”的故事

杜宇为传说蜀国开国国王,勤政爱民。晚年时期,无法治理水患,于是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成功治水的鳖灵。鳖灵成为蜀地新的君主,号“开明”,又称为“丛帝”。望帝杜宇禅位之后,退居西山。谁知道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流言传来,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杜宇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但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

"杜鹃鸟“的别称

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tí)鴂(jué)

今日互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这句诗中,杜鹃鸟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评论告诉我们吧。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小程序码

还可以跟老师一起打卡

完成各种有趣的学习任务哦!

赶紧来加入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SEM(竞价)总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