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您心目中的贵州黎平ldquo魅力
????????????????????? 黎平首届“魅力村寨”评选活动投票截止时间:年9月7日总票数=电脑票+ 欧家团村坐落在敖市镇政府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在黎锦公路两侧。该村户,人,是侗、汉杂居的地方。该村稻田都是山冲田,与乾隆皇帝赐封的御田湾(玉田湾)的稻田连成一片。这里自然风光秀美,林业生产是该村一大支柱产业。欧家团、杨家团两寨屋后龙坡上约亩的原始生态灌木丛林,古木参天,茂密葱茏,四季常青。在杨家团寨的凉亭边有千年历史古松、红豆杉和宝瓣花。年长日久,古松盘根错节,与红豆上相拥而长,成为“同体异种”古树,常年四季一棵树可以观赏两种植物,四季青枝绿叶,宝瓣花开绚丽夺目,遍地清香。年挖掘出有多年历史的阴沉木。 欧家团村是敖市镇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是省级“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点,同时还是该镇第一个农家乐山庄挂牌营业点。 目前,该镇正在对人行观光步道观光长廊建设和荷花池两侧绿化工程进行规划,并继续增加荷花栽种和管护工作,现在初步形成观光、休闲、体验一条龙的旅游村寨。 秦溪村[敖市镇]敖市秦溪是黎平民居建筑群最集中,最有代表性,保存得最为完好的村寨之一。寨内四合院、封火墙鳞次栉比,古井、石板路星罗其间,有著名的省级名胜文物古迹—秦溪白塔,白塔对面山上有两座高5层的文笔塔,与其遥相呼映,南北丛峦叠嶂,林木葱笼,溪水潺流,景色十分秀丽。整个寨子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象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 高场村[坝寨乡]坝寨乡高场村距黎平县城约40公里。这里山高林密,原始森林众多。全村辖三个自然寨,均坐落于宽阔的山谷之中,寨中小河自西向东蜿蜒而下。大寨后龙山有片亩的珍贵树种含笑树林。全村共户,人,均为侗族。 年12月19日——21日,中央红军长征经“黎平会议”作出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挺进黔北的战略决策后,3万多红军队伍从黎平县城出发,向西行进,途经高场侗寨,在这留下“一把铜锁、老婆婆为红军送草鞋、收养红军伤员”等很多感人的故事。高场村民族节日有二月二、六月六姑娘回娘家、十月平安节等;有与众多民族不同的“贺寿67”。 高场村自然风光优美,传统建筑文化浓郁。村里有老式集体禾仓2个,修建于大集体、人民公社时期,最高存粮量达80万斤。高场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寨。 高场村含笑林为全省最大面积最大。品种有亮叶含笑、深山含笑、金叶含笑等3个品种。其中,胸围直径1米以上的有多株,平均树干高达25米,树龄都在年以上。该树种是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它四季常绿,花大芳香,色白如玉,每到立夏节气,整片含笑林花朵盛开,把整个村寨的后龙山染成了白色,成为侗寨一个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高孖侗寨[大稼乡]高孖侗寨位于黎平县西北部,东邻岑凤村,南邻容咀村,西连扣朗寨,北与盘现侗寨接壤。海拔米。属北部侗族方言区。全寨有10个村民小组,户、人,侗族聚居。 高孖侗寨历史悠久,自元末吴、杨两姓族人迁居高孖落寨起,迄今有多年历史。清朝至民国时期为高东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东乡国民政府驻地。清朝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三日立的高东款碑如今还立在规现坳口。 修筑于清同治十二年的千步石梯从寨脚归格溪边沿犀牛鼻岭穿过山寨延伸到后龙山,共级,蔚为壮观。山寨东西南北四个出口到高岑,西至扣朗,北抵盘县,南达机颖均为花街步道。后龙山上有珍稀树种榉木林保护区。4株“杉木王”(也称“仙女杉”)仍矗立于寨边,树龄已有余年历史。寨中青龙大井冬蒸雾而作暖,夏气渺而生凉。 高孖侗寨是侗族琵琶歌“嘎端”的发源地。侗族著名琵琶歌歌师杨故岚创编的“嘎段”(侗语,意为琵琶组歌),传遍大稼、尚重、平寨、德化四个乡镇的侗族村寨和九潮镇的顺寨、高寅,榕江县的晚寨、七十二寨等侗族村寨,至今传唱不衰。新中国成立后,高孖侗寨又涌现出杨秀椿、杨胜美、杨再芬、杨再炳、王仲已、姜兴贵等歌师,他们除了传唱杨故岚的琵琶歌,还自己编歌。 民族节日有“记间”节、破新节(尝新节)等。已亥是高孖寨的“记间”年。每逢“记间”年,高孖侗寨都祭祀祖先、开歌堂、斗牛,芦笙声、歌声、炮声互相交织,震山撼岳。 蒲洞村[德凤镇]蒲洞村隶属于黎平县德凤街道,距城区23公里,辖11村民小组,户,人,森林覆盖率达96%,其中有古树棵,均为侗族。 蒲洞村民族文化浓厚,有侗戏班和芦笙队,逢年过节均有各种形式的侗文化展演、踩歌堂表演等。传统节日以祭萨、六月六、春节最为隆重。 寨内有花桥、鼓楼和登甲塘。登甲名的来由即登科甲第,象征第一,历年来村里出了不少大学生。登甲塘旁的红豆杉,据说是夫妻红豆杉,约有八百余年历史。蒲洞民族风情浓郁,村寨建筑保存完好。 年2月13日李克强总理到蒲洞村视察,作出了“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促和谐,让贫困落后的蒲洞村村民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真正过上新农村生活”的指示。目前,黎平县正以总理指示精神为总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着力把蒲洞村打造为生活环境舒适、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富裕的乡村文化体验旅游示范基地及生态种养殖生产基地。 目前,腾讯公司和蒲洞村共同创建了“互联网+乡村”模式,旨在打造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窗口,探索发现乡村价值、为乡村连接信息,连接情感,连接财富的“为村开放平台”。 岑纪村[德化乡]岑己村位于德化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地处于贵州高原东南边缘向湘桂丘陵的过渡地带,海拔米。全村共有2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户,人口人,均为苗族。 岑纪村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村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保存完好,是追求淳朴洁净、回归自然的还去处。七年一次的牯藏节是当地最为隆重的民族节日。 平甫村[德顺乡]平甫村位于黎平县德顺乡东南部,距县城55.5公里、距乡政府驻地7.5公里,森林覆盖率84.4%,年被全国绿化委授予“造林绿化千佳村”。是黎平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太平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列为全省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年获州爱卫委命名为“卫生村寨”,年获省环保厅命名为“生态村”,年被省侗学研究会授予“魅力侗寨”称号。 平甫寨四周松、杉、常绿阔叶林、楠竹环抱,古树茂密,四季常青,余棵古松高高挺拔,几百亩的桔园和菜地环绕,呈“莲花状”,形成“天然养吧”。平甫寨民族风情浓厚,是“洪州琵琶歌”侗族生态文化保护区。腌鱼、侗果是这里独具特产,每年的“鱼冻节”最为热闹。 地坪上寨[地坪乡]地坪上寨位于地坪乡驻地,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处,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坪风雨桥溶为一体,是一座古老的民族村寨。全村户,总人口人,侗族占90%以上。距黎平县城公里,进入国道仅6公里。该村前有南江河环流,后倚公路,左右奇峰对峙,古榕苍翠,树茂林幽,翠竹摇曳,丹桂飘香。 村寨以鼓楼为中心向外延伸,构成网状结构,分大寨和甘龙两个自然寨,建筑基本为木质结构,小青瓦,吊脚楼等含有浓厚的侗族建筑元素。 地坪风雨桥独树一格,横跨南江河上,雄伟壮观!此桥结构巧妙,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大小柱、枋、檩、凳、栏杆,全部用杉木穿榫构成,不用一钉一铆。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居全国之首,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为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民居建筑基本采用传统的吊脚楼形式,多为2—3层,依公路,河流而建,自然组合,井然有序,民居建筑与鼓楼协调呼应,花街路,肌理清晰,街巷格局等及其典型建筑物保存完好。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是上寨的花桥节。过节当天会举办芦笙比赛、广场舞比赛、河歌对唱、侗戏表演、多耶等民俗活动,更好地传承了侗族文化和弘扬了民族精神。 八舟村[高屯街道]高屯镇八舟村位于黎平县东北部,亮江河上游八舟河畔。黎平机场坐落在境内;黎(平)洛(香)、黎(平)三(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辖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八舟河风景名胜区坐落于村内,吉尼斯世界之最天生桥、飞龙洞、仙人岩、画壁长廊、八舟电站、田园风光等景点交织在一起,山光水色相映,令人心旷神怡。年以来,先后被列为省级、州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州县级党建精品示范点。目前,全村香莲开得正艳,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游玩。 六爽村[洪州镇]六爽村(又称高山村)位于黎平县洪州镇政府所在地南18.5公里,地处三省坡西南山麓半山腰,海拔米,东南面与广西三江县独峒乡接壤,东北面与湖南通道县独坡乡上岩村交界,是三省坡周边地区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辖1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现有户人,侗族聚居, 六爽村地理条件独特,山势险峻,山上多雾,梯田层叠,依偎着的三省坡上森林呈原始面貌,山下红心松高大挺拔,郁郁葱葱,风光绮丽,在三省坡上有千亩杜鹃花海,从村后往三省坡顶端,树种繁多,其中不乏有国家二级、三级保护树种和大量的中草药材。 进入六爽村,首先要穿过一片原始的红心松古树群,山中小路纵横交错,形成一幅天然的屏障。村寨内建有鼓楼、花桥等标志性建筑。闲暇之时,群众们聚集在鼓楼和花桥中谈笑、议事、休闲。村民喜爱侗歌,其琵琶歌同平架琵琶歌相似,并常有芦笙伴奏。 近年来六爽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目前建有钩藤基地亩。是一个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山水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的好地方。同时,由于六爽村独特的区位优势,除了徒步观光旅游之外,更是一个美丽的避暑胜地。 宰蒙村[尚重镇]尚重镇宰蒙村全村户人,其中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属南侗语系。据史书记载,元代早期宰蒙开始有人居住,村寨历史已近千年,“宰蒙”系侗语,释成汉语为“牵头的寨子”。 宰蒙村依水而居,尚重河绕村而过,与另一端的尚重村隔河相望,两村连作一体成为尚重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远眺整个村寨,山水、鼓楼、凉亭、梯田、古树、古井、吊脚楼错落有致,组成一幅完美的传统村落图。 宰蒙村是全国传统村落村,是黔东南州命名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该村民风古朴纯正,民族风情浓郁,主要有七年一次的侗族牯藏节、侗年、斗牛、春节、祭萨、破新节、望红节等节庆。宰蒙村是“尚重侗族琵琶歌”传承地之一,琵琶歌声世代相传。 纪德村[平寨乡]平寨乡纪德村坐落在一个群山环绕斜岭之上,人称“虎形”,后山峰峦独秀,杉茂林荫,前山叠叠屏障,重重青峦,四周梯田密布,一条小溪从寨脚流淌而过。全村以苗族聚居。 纪德村历史悠久,村寨建设始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苗族文化丰富多彩,苗族刺绣堪称一绝。同治五年(年),纪德头首姜吉胜以苗族总理防堵名义,召集黎平、锦屏四十八苗寨头首在纪德立约,废除了姑表亲(还娘头)的陋习,对苗族婚姻进行了重大改革。 传统民族活动主要有祭萨、三月三、四月八、吃新、过苗年、吃牯藏等。年,纪德村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岑湖村[孟彦镇]孟彦镇岑湖村在黎平县西北角。该村距镇所在地10公里,全村户人,县道X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岑湖村是个典型的侗族古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顺沿着山坡缓缓而下,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曾有人形象地称为“小西江侗寨”。相传古时村中央原是一个湖,湖中生活着一对金鸳鸯,保佑着村民世代平安,岑湖因皆音金湖而得名。 岑湖村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最具特色的是西阳河,河道弯弯曲曲穿寨而过,曲径幽远,河水从崚峋的石缝中汇聚而下,形成一道道小瀑布,风景线延绵长达数公里,沉浸其中犹如步入人间仙境,大名鼎鼎的九寨沟也莫过于此,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岑湖村已有余年历史,至今仍保存有古粮仓、7公里青石长廊和老井等文物,它们建于元、明、清时期,具有重要科考价值。当地群众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每年均要举办众多民俗节日,其中最为隆重的是7年一届的枯藏节,祭祀先祖以求得五谷丰登、健康平安。 年,岑湖村被评定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随后孟彦镇美丽乡镇建设示范点落户岑湖。 目前全村产业呈百花齐放态势,其中,核桃种植面积亩、金银花种植0.5亩、白术种植亩、金钩藤种植亩、葛根种植78亩、蓝莓种植亩、美艳朝天椒种植67.5亩、养殖大户2户。 地扪村[茅贡乡]地扪村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黎平县城47公里。地扪,是根据侗语音译的地名,直译为泉水不断涌出的源头,意译为村寨发祥、人丁兴盛的地方。地扪是区域侗族村寨发源地,据地扪侗族古歌口传,唐朝时期就在此建寨,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地扪为“千三”的总根,至今仍称为“千三侗寨”,并修建鼓楼取名“千三鼓楼”,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还举行千三欢聚节作为纪念。 地扪侗寨民族文化浓郁,文物古迹保存完好,现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处。 地扪侗寨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和各级各部门重视,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年以来,相继被评选为“贵州省最具魅力侗寨”、“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六个重点古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样板之一。 高林遂[罗里乡]罗里乡高林遂村距黎平县城6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海拔米,有3个村民小组,户,人,侗族聚居,水美山秀,古树参天,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多株,其中一株已有多年历史。 祖辈勤劳勇敢,开拓进取,于年举寨搬迁至此,在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百余年的鼓楼(始建于年)、花桥(始建于年),几百年的古树,传承千年的侗歌、侗戏、侗服制作工艺,米酒飘香四溢,远近闻名,草席销至数百里之外。 村寨民风古朴,热情好客,宁静和谐,每逢民族节日热闹非凡,全寨统一着民族服装,跳芦笙舞、唱侗歌、演侗戏,节目精彩纷呈,灯火通明,高朋满座。现有茶叶面积亩,油茶面积亩,在建大型养牛、养羊基地各1处。 上地坪[龙额镇]龙额镇上地坪坐落于黎平县南部,是黎平县“八寨一山”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这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生态景观绝佳,文化底蕴浓厚,村民性格谦虚礼让、勤奋自强。村寨周围古树参天,有奇山异石形态各妙,小溪穿寨而过,风雨桥、吊脚楼、鼓楼、寨门等建筑美轮美奂。古建筑众多,至今还保存有余年历史的古楼房,侗文化元素保存完好,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之圣地。 金城村[雷洞乡]金城村位于雷洞乡驻地北偏东7.3公里,地处坡塝峡谷,海拔米,东抵细仪村,西接岑管村,南与亚跨村交界,北同响榜村毗邻,辖金城、塘付、几必邓、几必迫和平亚大5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共户人,主要以瑶、水族杂居而住。 金城村是典型的瑶族村寨。最隆重的节日有每年农历的“9.27”丰收节,又称母亲节。很久以前,瑶人过着刀耕火种、打猎生活,生活十分艰苦,总要到秋收过后,生活才能有所改善。相传,一位瑶族母亲养育了五个儿子,都已长大成家,五个儿子都非常孝敬老人,一年秋后,五个儿子家家都丰收,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五个儿子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各自请母亲到自己家中吃饭,吃了这家又吃下家,由于吃得过多,母亲肚皮被撑破而亡,后为纪念母亲每年农历“9.27”都要准备丰盛饭菜,相邀亲朋好友前来作客,这天,家家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服,吹芦笙跳芦笙舞,共同纪念伟大的母亲,瑶族母亲节也因此而来。 银朝村[口江乡]口江乡银朝村,地处山谷,四周青山环绕,宁静而秀美,这里保存着独特而古朴的民风民俗,不管从民族建筑、生产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等均为中国南部侗族村寨典型代表。民族文化浓郁,有侗戏、侗族大歌,银朝侗族服饰、踩歌堂、坐月牛腿琴和琵琶歌等。银朝侗戏演艺名扬海外,男装侗族服饰更是享有盛名,且为银朝独有。该服饰下身的围裙,条状双层,绣花吊珠,末系白羽,奇特而神秘,从备料到绣制全为手工,做工精致,工序繁多,一人缝绣一套要耗时三年。这一服饰为海内外的民族工艺品爱好者所收藏。 高寅村[九潮镇]高寅村位于九潮镇西北部18公里,距黎平县城76公里,全村辖1个自然寨,16个村民小组,户人。是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东邻镇内曰寨村,西抵榕江县。 高寅村以民歌韵味深长、民居精巧奇特久负盛名。在九潮镇高寅村,至今仍保存有多年历史的古代侗族建筑,因其结构呈“倒金字塔”奇特模式,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接踵而来,在赞叹之余,他们把高寅誉为“东方小埃及”。 高寅古建筑工艺精湛,以杉木凿榫衔接,不用一钉一铆,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层层支撑而上,形成独特的倒金字塔形状,古屋木墙由雕木拼成,玲珑雅致,古朴迷人,充分展示了古代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由于结构严密坚固,透气性能优良,古建筑数百年不朽不倾,保存完好。这种古建筑在高寅共有10幢,建筑面积达4多平方米。 平架村[洪州镇]平架,侗语称:比亚,现为洪州镇平架村驻地。辖平架、桥寨、湾寨、上形、下形、小团6个自然寨,有户、2人,是一个侗族聚居的传统村落。 平架侗族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是洪州琵琶歌(也称平架琵琶歌)的原生地。琵琶歌、芦笙、鼓楼、花桥及寨门等侗族文化与建筑保存完好,其中平架琵琶歌最具代表性。洪州琵琶歌曲调高亢、清脆、欢快,以其独有的音质和韵味,被誉为“天籁之音”,深得各界人士青睐。 平架琵琶歌先后走上中央电视台和各种舞台,在侗歌领域中独树一帜,受到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誉为“美声侗歌”而蜚声海内外。平架琵琶歌被韩国学者称之为“高村飞歌”,其假嗓低音唱法被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教授称之为“天籁之音”。 平架琵琶歌,于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演唱形式灵活多样,所以产生多年经口口相传而流传至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用假噪吟唱的歌曲。同时平架村也由于自身独特的保护价值、优美的自然环境等特色,于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现该镇正着力将平架村打造成一个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魅力村。 朱冠村[尚重镇]朱冠村位于黎平县尚重镇中部,距镇驻地南6公里,座落于全镇最高山——阳岳山脚,6个村民组,户,人,是侗族聚居的村。 朱冠寨的后龙山有大片原始森林,古木葱茏,遮天蔽日,有合抱的水杉,米青杠、红枫树,还有楠竹林,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村寨。 近年来,该村发展有来料加工的木板凳加工作坊5家,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有养猪大户3户,养猪头;养羊户2户,养羊多只。全县最大的养牛企业——黎平县众益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就在该村,现养牛规模达57头。 朱冠村乡风文明,没有赌博现象。这里是黎平、榕江县“四十八侗寨”琵琶歌发源地,该村琵琶歌声悠扬婉转,荡应高山流水,声声悦耳,有雌雄之分。从3年起该村群众演员相继在中央西部频道、新加坡、台湾等地演唱。该村的侗族盛装由于融入当地山水风光、花虫鸟兽、民族建筑艺术等,特别精美,被喻为“宫廷盛装”,2年作为黎平代表队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指定服饰。因为该村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尚重镇于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侗族琵琶歌之乡。 朱冠村村容寨貌美观、整洁,寨内鹅卵石镶嵌的水泥路星落棋布,“穿梭”于各家的房前屋后,是第一批入列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 民族节日有,有三月三、尝新节、四月八、牯藏节(祭祖节)、半年节、六月六、七月半、“阳岳坡”赏花节等。 四寨村[双江镇]双江镇四寨村位于黎平县西南部,距县城60公里,高速直达从江高铁站17公里。这里风光秀丽,山水相连,侗族文化十分浓郁,被誉为“侗族摔跤之乡”。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被省民委评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被贵州侗族协会评为“魅力侗寨”。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四寨都隆重举行盛大的侗族传统摔跤节。此节是双江镇最为隆重的民族节日。四寨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是县委县政府打造的“百里侗寨”示范村寨,从而成为“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旅游景点之一。年来,四寨村共迎来多彩贵州旅行团12批次、游客7万余人次,给群众带来经济收入余万元。 黄岗村[双江镇]黄岗村位于黎平县双江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部和南部分别于从江县的洛香、贯洞、高增接壤,纯属侗族村寨,分2个自然寨居住。 村寨前后都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村口有2座雕着龙凤绘着画的风雨桥,当地人称之为花桥。桥下有条小溪,长年流水不断,借助水的动力,黄岗人在水边建筑了一间简陋的辗房,是公用辗房。黄岗寨由5座鼓楼及纯木质干栏式结构建筑组成。以侗族的民俗,一座鼓楼为一个支系(家族)或一个姓氏的象征,侗族崇拜万物有灵,视树为风水树、神树,因此,自古以来,不论社会风云变幻万千,这里仍然是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时值今日,形成自然环境生态优质化。 黄岗村侗族风情浓郁,文化情韵原汁原味,侗族大歌源远流长,“饭养身、歌养心”是该村人的口头禅,全村上下,小到学语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均会唱歌,均能唱歌。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大事小事,有事无事,情至深处,黄岗人总会倾情歌唱,用歌喉表达自己的感情,素有“侗族大歌之乡”的美誉。黄岗村禾晾林立,屋舍俨然,鼓楼参天,花桥飞架。寨内小溪流水淙淙,村边古木掩映,房屋、水碾、谷仓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村容寨貌和谐统一,是贵州省内保护得最完整的侗民村寨。黄岗村民族节日较多,最为隆重的有正月初七“抬官人”和农历六月十五“喊天节”。 黄岗人崇拜万物有灵,对谷神、水神、地神、雷公神和树神非常崇拜。由于地处高山上,大多稻田是望天田,因此,喊天成了这个侗寨特殊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企盼风调雨顺的黄岗人就会全寨人集资买一头没有杂毛的猪,然后进行喊天活动,全寨一千多人,在这一天会穿上节日盛装,参加完庄严的仪式之后便会齐唱大歌,娱人娱神,仪式结束便会抬着“金童玉女”进行“抬官人”的活动,以求神灵保佑。 年7月30日,黎平“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路黄岗村示范点对外开放。 高孖村[顺化乡]高孖村位于顺化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4.5公里,地处六背山麓,东与已贡村接壤,南与水口镇归龙村为邻,北界抵肇兴乡高鸟村,西出永从乡高贡村,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境内六背山草场占20%,最高海拔为米,最低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6℃,全村瑶族聚居,共余户,余人。“高”译音为头,“孖”译音为水,“高孖”即是水的源头,正因为这样,高孖以山青、水秀、气爽而闻名。 境内的六背山谷深山高,地貌独特,织成了一道道云蒸霞蔚的奇特景观,堪为人间仙境。广袤的天然草场,令人心驰神往;荡漾的碧绿天池,让人心旷神怡;鲜艳的“花中西施----映山红”,惹人心醉神迷。无论您是观光,还是度假,六背山皆是好去处! 高孖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民族风情浓郁独特,自创的瑶族琵琶歌,其韵味十足、激昂高吭;自创的瑶族芦笙舞更是豪迈奔放,彰显了瑶族人民的热情与纯朴,为抵御外敌,高孖瑶族同胞还自创了强身健体的花棍武,该武艺作为瑶族人的武林秘笈代代相传至今。 高孖由地处六背山山麓间,过去因与交通还便利,使民族风情保持得非常完好,至今全寨青一色木瓦房,井然有序地错落在参天古树下;热情纯朴的瑶族同胞们以油茶、泡椒待客,构建着一幅幅和谐的乡村画面,高孖村由于具备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现正申报为我县第二批传统保村落,力争打造成为又一个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魅力村寨。 铜关村[岩洞镇]岩洞镇铜关村是全国传统村落重点保护村寨之一。这里民风古朴,风清浓郁,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侗戏形式繁多,保存完好,侗族文化底蕴浓厚。年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与黎平县共同实施保育乡村文化项目,依托腾讯?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这一平台,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壮大产业。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率先在全国探索实现“互联网+乡村”发展模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充分共享互联网资源。 述洞村[岩洞镇]述洞村地处岩洞镇西侧,位于岩洞至茅贡旅游公路重要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传统村落重点保护村寨之一,是全县“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路重要节点之一。述洞鼓楼文化独特,有鼓楼之宗“独柱鼓楼”,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独柱鼓楼最先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鼓楼的原始雏形,它历经风风雨雨,至今仍然保持原形原貌,象征述洞侗族文化的符号。 滚政村[水口镇]滚政村位于水口镇驻地正南端4公里处,是水口镇南江河畔海拔最低村寨,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82户人,是一个侗族聚居的典型民族村寨。寨内有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歌坪、禾晾、禾仓、石子路。滚政寨内自然资源丰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传统文化有原始纺纱织布、缝衣、编腰带等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民风民俗。 为使村民能有一个干净、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村两委出台了滚政村卫生公约,采取制度管理方式,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来推动环境整治。目前,滚正村60%的农户建成了沼气;90%以上的农户在一楼建成了卫生间、澡房,全村无一户外厕所。 滚政村依托肇兴景区的区位优势,以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积极开展乡村旅居工程项目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崛起的滚正村,特别是滚政村特色旅居试点项目的打造,正以特有的侗族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文明,展现了乡村民俗旅游的魅力。 肇兴村[肇兴镇]肇兴侗寨,位于黎平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堂安村[肇兴镇]堂安侗寨,距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5公里,是肇兴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如果说肇兴侗寨因规模庞大倍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10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正式公布赤水大同丙安村寨获得一省级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