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意在发展挖掘神鼓文化参与全域旅
谈古论今,意在发展: 挖掘神鼓文化参与全域旅游 ——以百里杜鹃管理区为例 文/杨家训 鼓作为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与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苗族大都有自己宗族的族鼓,即神鼓。神鼓的鼓桶主要是用檀香木、枫木、香樟,也有用香椿、杉木、梧桐等,取其直径50-70cm,长cm左右一截,挖空其中心,两头绷上牛皮,用竹箍、竹钉固定即成。有的在鼓桶中部安装提手,提手之下串联15cm左右大小不同的三个铜质齿轮,也有用铁质的,称为鼓的肚脐眼。神鼓,苗语叫zhidmafhlaob,苗族用其传递凡人的信息给阴朝地府的神灵。族鼓一般是本宗族中胜任鬼师(也称掌坛师,即鬼师。苗语:abshuobdlangb)的人代保管,也有的宗族的鼓,鬼师不保管,而是哪一家办事就放在哪一家,待下一家有事时,再去接来,如此循环放置保管。家族有神鼓的叫yosndral,即养鼓。没有族鼓(zhibyosndral)的家族,需要用鼓时得去向有族鼓的家族借,用毕立即送还,法事完毕后神鼓不能在当事人家过夜。苗家做法事都要用到神鼓,丧事场中使用神鼓,当事人家都要给其挂上一匹红,所以,看鼓龄大小或者该鼓使用次数多少,就看鼓上挂的红布多少便知道。 一、迷信的神鼓 (一)神鼓真的神吗?迷信认为有几大忌讳,据说这是绷鼓、祭鼓的时候鬼师封号的。 1.妇女不能接触神鼓。挂在壁头上也要挂得高一些,使女人的裙子不至于碰到,如神鼓挂在楼下,女人不能爬到鼓的上空任何地方,生产未满月的妇女,不能进入挂得有鼓的堂屋。跳笙鼓舞一直是男性的专利,苗族女同志也有会吹奏芦笙的,丧事场合跳笙鼓舞就是违规。 2.非法事场合一般不能随便敲击神鼓。少部分宗族的神鼓,每年正月初二到十五,可以边吹笙边打鼓,也可以跳笙鼓舞,但不得吹奏丧葬芦笙曲,其余时间则不行。绝大部分家族的神鼓非法事场合不能乱动。 3.外人借用神鼓要带敬酒。过去是一瓶白酒,现在是一桶(五斤),或一提啤酒。神鼓的主人(管理者)先将客人(用鼓人家特地委派前来借神鼓的笙鼓手)带来的酒,敬与神鼓,念到:“神鼓大神,某人家有事,要请您老人家去坐。您去您回,要不碰到手,不动到脚,全程安然无恙。” 4.运送过程中不能见日光。神鼓移动位置(指从保管神鼓的这一家到用鼓那家),阳光不能直射于鼓身上,因此,运送神鼓时要将一件男式长衫笼在鼓上。 5.不能倒置。运送时,竖立起来背,根在下,颠在上。颠倒可就麻烦了,神鼓会发脾气,运送途中会觉得越来越重,背负神鼓走不了几步便大汗淋漓。 6.运送过程忌牲畜驮运、忌车载。使用者与管理者相距路程稍远的,得多派几个年轻小伙子去背鼓。 7.运送途中不能歇气。如果放在地下歇气,神鼓就会在歇气的地方接上地气,接了地气神鼓就暂时失去灵气,到了用鼓那一家去,任你怎样敲击,其声音都不能传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了。 8.悬挂讲究。挂神鼓时,根部对大门,颠部指向神龛,颠倒不行。 (二)违背神鼓相关忌讳,有以下反应。 女人如不慎触动到神鼓,会出现头昏、眼花、神情恍惚、疯疯癫癫等症状,吃药不好,打针无效。神鼓外借,被人践踏,或者放置、悬挂时颠倒,保管神鼓的主人,会作怪梦,生怪病。掌管神鼓的鬼师家里,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因神鼓而引起的怪病,八字先生或者鬼师能够推算得出,是无意触碰到神鼓,引起神鼓的不高兴而至。病者得向神鼓赔罪、认错,同时给神鼓燃香化纸、奠酒敬饭,之后病者才会逐渐好转。 (三)神鼓唤醒逝者灵魂。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鼓的声音,激越雄壮,传声很远,上能惊天帝,下能动鬼神,苗族将鼓作为祭祀的主要器具。苗族信奉万物有灵,特别是祖宗的神灵。认为先人逝去,其灵魂任然暗中保护活着的人们。所以,每每有好吃好喝,在未动筷动杯之前都要先敬与祖宗,让他们事先享用;晚辈到长辈家作客,也要带酒去敬给祖宗。老人离世,为了使其能够顺畅去与祖宗相聚,要请鬼师、开路先生来为其超度(开路、祭祀、解簸箕)。鬼师与死者灵魂会话,首先击鼓三下,死者在阴间的灵魂听到鼓的声音,知道凡人请他有事,鬼师边道明来意边甩竹卦,从卦象得知应邀的灵魂来了没有。凡法事,先要演奏立根芦笙鼓舞,其鼓点是由慢到快,再转由快到慢,循环三个回合。鼓点的快慢、轻重随着芦笙吹奏的曲子而定。据说苗族老人死了如果没有为其开路、解簸箕,则他(或她)的灵魂无法去到祖宗居住的地方与祖宗们回合,同时也上不了祖宗神灵簿子,苗语叫njetzhibtouftaifdlangb。 二、文革期间,神鼓悲惨的遭遇 文革时期,苗族老人去世,后人要为其操办吹笙击鼓开路、打牛做嘎、解簸箕等法事,都被封杀。认为民族宗教是封建迷信,更是牛鬼蛇神。不仅强烈阻止操办,而且造反派还把苗家的神鼓强行抬出来烧了,有个别幸存的神鼓,也被生产队长当作召集农民群众集中开会、出工的工具用。那些年代,生产队没有喇叭,就连镇上开一个斗争大会,只看见批斗者用硬纸壳卷成一个唢呐形状的,放在嘴上喊叫。因此,生产队长要通知群众劳动、开会或者做什么的,就令人猛击神鼓。听到鼓声响,老百姓知道,领导在叫大家了,为了不被扣公分,都纷纷奔来。有的生产队长还把鼓搬到工地,轮换着击打,以激发农民们干活的干劲。男人击打累了,女人接着打,如此循环往复。有人戏弄道:你们家的神鼓是动不得的,今天怎么不神了?不怕掌坛师生大病吗?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就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苗族在给死者超度亡魂时击鼓吹笙,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文革时期,造反派眼中哪有《宪法》,他们阻止苗族为亡人做一切法事,践踏神鼓,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苗族的自尊,更严重的是造成民族不团结。 三、改革开放,神鼓解脱禁忌,顺应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党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土地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苗族地区的经济也日益发展。外出打工,成为苗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专门管理神鼓的人家户,男劳动力如果要出去,就向神鼓交待清楚,在神鼓面前敬酒并念道:“神鼓大神,时代已经发展变化,我不在家时,有人来请你,就由女同志放你下来。从今起,不要拘泥一些小节,该骑马就骑马,该乘车就乘车。男女平等,男士可以击打,女士也可以击打。”这样,寨子里或者家族中若有人去世,随时需要用都有可以去请。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运送神鼓也可以用车载了。管理神鼓的人都说,太封建不利于当今的发展需要。神鼓管理者和借用鼓的人相距几十公里的情况,时常有之,可想,几十里大路背个大鼓走路,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既费力又费时。因此借神鼓,放车上拖运已经成为现时年轻人抓分抢秒之作。掌坛师们说,其实神和人一样,只要“点破”(意思是解释清楚)即可,给他把道理讲清楚就行了。改革开放,人们思想解放,通过掌坛师向神鼓请示,神鼓也解除了好多禁忌。 四,抓经济建设,神鼓文化回落低潮 苗族人,凡是白喜,都要用到神鼓,芦笙和神鼓是分不开的,有笙必有鼓,有鼓必有笙,两者同时登场,共同完成一台法事。会吹芦笙的人大都会打鼓,会打鼓的人就不一定会吹芦笙,打鼓必须听得懂芦笙谱子,因为鼓点是随着芦笙谱的点子击打的。按照规则,不熟悉芦笙谱,击打的鼓点与芦笙点子不吻合者,要喝罚酒一碗。丧事场中,作为主人家的表哥、表弟或者姐夫、妹夫,会被主人家的笙鼓手邀请一同去吹笙击鼓,这一个程序苗语叫做leidabzhik。请到必去,否则要被罚酒两碗。所以,过去苗族老辈人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吹芦笙和打鼓,免得今后在丧场中被罚酒。现在,会吹笙击鼓的人逐渐离去,年长一点的,外出打工赚钱,少年儿童,自小就进校读书。读书的没有时间学,原来学会的,没有时间来教。不教不学,时间一长,有的苗寨只有三五个老者会吹笙打鼓了,一台丧事也只有几个老者在里头跳。有的宗族纯粹汉化了,死了人,找来汉家先生,一场佛教超度了事。 五、抢救神鼓文化使之逐步融入全域旅游几点建议 作为旅游景区,供游客观赏的,仅仅花呀、草呀、山呀、水呀、洞呀,这些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愿望的,远方的游客,除了游山玩水之外,领略当地民族风情习俗也是必要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成立以来,政府部门也考虑过民族文化与旅游相互衔接的问题,如彝族祭花神,苗族神鼓节,白族祭小白龙等,并且纳入年度旅游计划中,并有意安排在花节当中或前后,以弥补因错过花期而到来之客人游兴。民族习俗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项目,要苗族鼓文化能在全域旅游之中起到既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够为旅游增加一些不可或缺的元素,并逐步使其从低谷走向高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由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教育科技局配合,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开设民族文化课,每周1至2节课,聘请专职教师,教授吹芦笙、跳鼓舞。苗族学生必须学,其他民族的学生跟着学;乡人民政府牵头,由文化站负责每年举办1至2期笙鼓传习班,组织辖区内会吹芦笙会打鼓的人集中起来训练。 二是由文化局牵头,每年举办一次民族民间歌舞大赛,重奖在赛事中成绩优异的队伍或个人,以激发更多的苗族青年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 三是由百里杜鹃旅游集团公司牵头,各乡(管理区)配合,动员相关家族的神鼓管理者积极把族鼓集中起来,组织各苗寨能吹会打善跳的人才,由索玛艺术团负责指导进行训练,培训一支步调统一的笙鼓舞队伍。以便在外地人来百里杜鹃赏花、避暑、休闲、康养时,随时调遣演出。 四是由百里杜鹃管委会主导,百里杜鹃旅游集团公司负责,在石牛小镇建一个以苗族元素为主体的广场,其中修建一栋三间九柱落脚的木架房,一个八角亭,立三根仙鹤柱,展示苗族办丧事所有物件。居住在小镇内的苗族如有老人去世,可以供其操办丧事用;旅游旺季,每天晚上组织一台笙鼓舞节目以供下榻初水花园、花冠、黔宜等酒店的游客免费观赏,同时,邀请游客参与跳舞,以解除他们白天观花、逛奢香军营湿地公园、玩彝山花谷后之疲劳。 五是由百里杜鹃旅游集团公司牵头并负责,花节期间,每天下午在索玛广场、百花坪分别举行一场20分钟左右的苗族歌舞、特技表演。以调节旅客除了看花还是看花之闲情。 六是不断挖掘笙鼓文化,逐步扩大端午神鼓节的活动内容和范围,使神鼓节在年度旅游规划和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 神鼓,既然能够唤醒阴朝的神灵,它定能鼓舞阳间人们的志气。敲响神鼓,让它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百里杜鹃花山,敲响神鼓,让它加快苗家生活齐进小康步伐。 (文/杨家训;图/来自网络) 花园苗寨→文化苗寨→产业苗寨→旅游苗寨→幸福苗寨 主编:罗国锦 副主编:陶兴华王旭东张崇龙杨刚胡吉云王刚王大全罗坤 编辑:王琳杨银象张礼海杨荣文朱建平杨儒翰杨春海罗福康 推介苗族历史文化,服务苗族地区脱贫小康。敬请持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8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一稚拙诗意我的人间词话梧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