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劫洪图井陉县719暴雨洪劫
雨劫洪图 ——井陉县“7.19”暴雨洪劫及抗洪救灾恢复重建纪实 许海林著 井陉县广播电视台 百日攻坚没有以往的浩大场面,也没有壮丽的人定胜天场景。只有隆隆作响的装载机,翻斗工程车,混凝土罐车往来于道路、桥涵、挡墙、护堤恢复重建施工现场。每个工地,人数不多,但效率非凡。一堆堆、一座座坍塌的土丘石墚,在大型工程机械面前,再没难字可言;碾压平整路基上,混凝土罐车一倒,几十米几十米的向前推进。这就是与年洪灾水毁设施恢复重建,形式上、效率上的天壤之别! 场景二十四:水毁沟道变迁 “7·19”洪灾中,井陉县辛庄乡既是受灾最重的乡镇之一,也是井陉县最后打通的受灾重地。当时,幸亏绕行石太高速二线,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才开进来。在重灾区,两个月后的辛庄乡依然有许多破损的道路,但全乡38个村水毁的水、电、道路、通讯都已从临时性恢复基础上,有计划、高标准全面开建。 9月11日,记者在辛庄乡采访时看到,烈日骄阳下,在辛庄乡小峪村通村公路恢复重建现场,村党支部书记郭举正在指挥着几个技工支合子板,叮当、叮当的铁锤敲击声此起彼伏;还远处,村主任何义明正指挥着钩机、铲车和泥、铲沙、人工垒墙,整个公路恢复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头攒动,半机械半人工,紧张作业。 “‘7·19’洪灾使辛庄乡境内50多公里乡村道路、20多座桥梁严重受损。为尽快改善全乡的道路通行环境,乡党委不等不靠,特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测路基,监理施工,戮力从提升道路抗灾能力和实用性标准,并结合美丽乡村、旅游路建设,来恢复重建小峪、大里岩、王峪沟三条联网通村道路。”乡党委书记霍三卫说。 他还说,大里岩村通村路工程是年春天新建的,投资近百万元刚刚通行即遭水毁。灾情面前,全村人不气馁、不低头,重振旗鼓,全力投入到公路大修和恢复重建中。工匠不够,外乡外村聘,工具不够,外县外地租赁,在路基设施建设上,不惜力气,不惜成本。路面上,精细施工,打造抗洪能力百年一遇标准。 王峪沟通村道路连接着沟内七个行政村、十九个自然山庄,道路总长15公里,是“7·19”洪灾水毁损失最重的路段。对此,辛庄乡党委、政府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成立专门协调组、现场指挥组,现场调度沟内七个项目段施工,并统一调配钩机、铲车大型工程机械,整条线上工程进度有序进行。 场景二十五:疏浚舍得下血本 辛庄乡董家庄村。是个拥有户口人的小山村,村落分成东西两部分,村民所有住房均是依山就势而建,从高到低,错落有致。“7·19”洪灾,让这个小山村变成了一片废墟。村里的主干路完全被冲毁,别说过车,人都得爬上爬下,难以通行。而所有地势较低的房屋大都破损,幸亏村里干部当天傍晚组织村民转移得快,没造成人员伤亡,但家园却被山洪洗劫。 这次,当记者再次走进这个小山村时,原本被洪水冲毁的村路,此时已经基本清理干净。在村路西侧,是新开挖的疏浚河道。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宝珍说,洪水不但冲毁了村路,还将道路一侧五六十亩核桃林彻底冲毁。洪灾过后,经过水情、水势等水温勘测,顺着原来水毁的核桃林沟,开挖疏浚明渠河道,以提升村落防汛能力和抵抗洪灾周期标准,整个明渠河道长米,目前已经完成米。记者现场看到,这条明渠河道建设标准很高,整体用水泥浇筑硬化河底,两侧堤坝加固防护。 “将行洪引流和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科学规划,高标准施工,是这次恢复重建的目标和抓手。也是深入落实县抗洪救灾恢复重建会议精神的具体实践。洪灾是不幸的,但它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和防范标准,引流明渠河道工程虽大,但我们吃得消……”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宝珍说。 场景二十六:危房的嬗变 走进董家庄村,七十岁的村民程理热情地把记者带到他家,边走边说“你们看,这边是前几天刚刚建好的卫生厕所,那边是不久前平整好的地面,这儿南北两侧的房屋全都新砌了承重墙和外墙。” 程理说,房屋受损后,村干部和邻居都赶紧来帮忙,很快就完成了对房屋的修缮。对于目前的生活,他觉得很满足,不仅收到了政府发的安置款,而且家中也收到了过冬的燃煤。 今年七十二岁的村民刘捧捧的家,就紧邻村路。7月19日17时许,刘捧捧和老伴儿就被村干部转移到了高处的安全地带,等洪水过去几天后回家,老两口发现家里靠近村路的房子,不仅冲毁了外墙,有两间房屋也破损严重,院子外面的水窖被洪水冲垮。如今,损毁的房子已经全部修缮,新建起的水窖里盛满甘甜清澈的泉水。面对记者,刘捧捧老人有些激动。她说:“首先要感谢村干部及时帮大家安全转移,其次要感谢那么多好心的村民帮着修房子,现在我和老伴儿终于可以安心住在家里了。” “洪水冲毁了不少民房,目前最严重的10户民房,也已经全都修缮完毕,大部分相对轻一点的民房墙壁裂痕、房顶龟裂等,将在秋收后完成”程宝珍对记者说。 场景二十七:60吨水泥建的桥梁 辛庄乡洪河漕村,位于井陉县西北部深山区,村落由几个沟洼构成,这里也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百团大战”临时指挥所,以及“聂帅救孤”事发地。“7·19”特大山洪,将连接山村一沟两岸通行石桥冲毁,致使人们无法出行,外面物资运不进来。 74岁的许辉老人曾历任洪河漕村村主任、支书等职。据他介绍,村里这条季节河沟,每到雨季不仅阻碍居民出行,而且山洪常常会把村民的鸡啊羊啊冲走。年,村里举全村之力在村中位置,用料石砌券跨河沟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大大方便了河道两侧的村民生产生活。期间,曾经历过多次山洪,石桥安然无恙。万万没想到今年7月19日晚,罕见特大暴洪将石桥被彻底冲垮,致使河道一侧十几户共七八十口人无法正常出行。 “不能让村民受罪,现在党和政府的事儿太多,咱们还是自力更生,重建这座桥吧!”许辉这句话和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一说,立刻得到大伙一致赞成。于是,全村立刻行动起来,群策群力为重新建桥出谋划策。本着实际实用,经济实惠的原则,最后决定建造钢骨混凝土结构平板桥。 说干就干。清理干净受损河道后,7月26日,重建小桥工程正式启动。在砌好水泥底座后,横向并排铺设了八根直径为6寸的钢管横梁两端焊接牢固。然后,在钢管上焊接钢筋铁骨网面,支护安放桥体模板、浇筑水泥混凝土。短短二十多天时间,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长12米、宽3.5米的水泥桥正式完工。为记其事,建造者还在桥体一侧,书写了:“年七·一九抗洪纪念”。 村委会的一位同志介绍说,这桥虽然是村民自建,但工程质量极好,过十几吨的车绝对没有问题。现在不单是行人能走,而且农用车也能通行。我们近期还要给桥加装护栏,这样孩子们过往会更安全些。 建桥这件事,算是我们这个小山村灾后恢复大工程,村民们都出资出力,但仍是杯水车薪。小桥和河道整体建设,花费了十几万元。其中,桥梁使用了60吨水泥,至今还欠着供水泥商的钱,多人次的义务工,也都记在账上。对此,村民们没有一句怨言。 场景二十八:回访贵泉、台头 沿辛庄沟而下,栾庄岔口南行,翻过南腰子圪梁梁就到了常坪,进入南峪镇地界。再往下走就是台头沟了。原本台头沟南出北峪八华里就上了国道,交通相当便捷,可“7.19”暴雨引发山洪,却将沟道冲毁断交,顺沟洪峰甚至还将坚实的国道拦腰切断。因此,沿沟居民只能是北行绕道几十里,倒翻辛庄沟出行。 这条救命路,灾后救援队伍、救援物资进入,唯一通道! 站在常坪垴上,翘首远望着右手边朦胧中的贵泉川谷,记者思绪万千。“7.19”洪灾,毫米降雨量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席卷贵泉村,全村罹难18人,冲塌房屋70户,间,冲毁耕地亩,地堾余处,桥涵4座,山体滑坡处,冲走大小机动车辆共计辆,投资万元的自来水管道全部瘫痪,13户规模养殖户直接损失1.1亿元。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15马力柴油三轮车强劲的引擎,20多迈的时速,招实有点憋屈。司机告诉我,要不是拉着记者,平时拉上三吨水泥或石子,时速30多迈稀松平常。他说,灾后村党支部积极发动全村及社会力量,动用铲车、钩机、翻斗车20余部,人力余个工时,平整开挖8米宽3.5公里长土石路基便道;投资31万元,硬化道路米。 一路上,灾后梯田地边开豁的地堾有的是用蛇皮编织袋装土垛起来,有的则是卵石垒砌,仿佛水毁梯田地堾又挺起肩来,修补过的层层梯田,参差不齐的玉米秸秆上,绿中泛黄吐着深棕色须毛的棒穗坚挺着,随风摇曳。 村内街巷满满的淤积物不见了;米沟河清淤完成;1米护村堤坝齐刷刷一眼望不到边。村小学屋顶加盖彩钢瓦,12间教室粉刷一新,全部更换铝合金门窗,围墙、铁大门焕然一新。 “灾后,大家不等不靠,立即投入救灾恢复重建,村主任董焕明顾不上自家淤泥清理,亲自驾驶铲车,投入到打通生命通道攻坚,一共出动铲车三辆、钩机一台,三轮载重车十辆。为争取外界支援,我还利用网络、报纸、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3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场未完的士兵突击缅怀那位侗乡小木匠
- 下一篇文章: 懒人养鹃法花友的浸盆式杜鹃花,状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