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一旦灭绝人类绝对活不过4年
由于蜜蜂数量不足,山西运城万亩梨园需要雇佣“蜜蜂人”用毛笔进行人工授粉。假如蜜蜂消失,人类将会怎样?失去的不仅是蜂蜜! 1、蜜蜂是自然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假如蜜蜂灭绝,人类不但会失去蜂蜜,自然界更多物种也会随之消失。 2、全球85%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或绝收,人类将面临严重饥荒。 3、全球范围内蜜蜂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保护重重威胁困境之下生存的蜜蜂刻不容缓。由于蜜蜂减少,一些地方的林木和作物不得不依靠人工授粉。 4、机器蜂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功能上都无法取代真正的蜜蜂,我们还是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去保护蜜蜂。 四月里草长莺飞,风和日暖,气温的上升带动了山西运城泓芝驿镇万亩梨花盛开。由于梨树属于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果树,需借助风或蜜蜂传粉,与其他品系的梨杂交才能结果。 但眼下,因为无法保证这一地区授粉的蜜蜂数量,穿梭在“千枝万朵压枝低”香雪间的“主角”已经更换。为提高产量,千名“蜜蜂人”采用了人工方式给梨树授粉,这些“蜜蜂人”每天可以挣到80元。 据科技网站,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美国全境的蜜蜂数量锐减,年蜂群数目总体损失了44.1%。而在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的中国,蜜蜂这种并不起眼的小昆虫,生存也面临着多重威胁。时至今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可能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蜂蜜人授粉 蜜蜂灭绝,推倒人类灭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在地球生命漫长的演化史中,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难,地球上的生物前后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自然物种大灭绝事件。乳齿象、大海雀、菊石等生物,在地球上都已彻底没了踪影。它们当然不会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灭绝的最后几种生物,不过这些生物的灭绝,如今看来,好像也并未重要到对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食物链造成极为密切的影响,但蜜蜂似乎是大不同的。 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这个说法虽然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有些极端,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那么,蜜蜂物种的灭绝,到底会不会是推倒人类灭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呢? ▍除了失去蜂蜜,我们也将面临饥馑 相比人见人爱的呆萌熊猫,蜜蜂身形很小,飞行速度也很快,这让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忽视。蜜蜂的起源至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争议性话题,不过科学家已经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距今1亿年前的蜜蜂。 相比起被认为是人类始祖的类人猿,则出现在万年前。在进化长河中,蜜蜂和人类的相处期竟然如此漫长,蜜蜂和人类的关系,可能也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亲密。 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蕾上最初的甜。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85%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在一只蜜蜂的传粉过程中,它毛茸茸的身体上能沾住50万~75万粒花粉,使植物得到充分授精的机会,从而在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蜜蜂授粉的作物普遍增产在10%以上,其中油菜作物可增产30%,荔枝更是达到增产%,另外,蜜蜂授粉还可以减少人类使用植物激素,种子和果实的质量和口感普遍会更好,因此也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美国每年依靠家养蜜蜂授粉的农产品产值达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美国食品年消耗量的1/3。在我国种植的农作物中,虫媒作物面积产量和蜂群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过去50年,我国蔬果虫媒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增加了%,除了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的贡献外,虫媒作物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我国家养蜜蜂数量的增加。 授粉的蜜蜂 ▍总体数量有所上升,但是物种多样性急降 其实单从数量上来说,国内蜜蜂整个群体数量可能应该是上升的,因为得益于国内人工养殖家蜂数量的增长。人工饲养蜜蜂整体是可控的,既可以灵活移动,也能训练其进行特定的采集活动。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饲养蜂群数量为万,近几年仍呈上升趋势。 但由于缺乏更多的持续性检测类项目,野生蜜蜂的种群数量上就难以做出一个确切统计。在我国,有多达个蜜蜂物种被记述,实际物种数量可能会更多。不过,中国野生蜜蜂的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很多野生蜜蜂的物种在被人发现之前,就可能已经灭绝。 蜜蜂物种丰富,很多人遇到蜜蜂就担心被蜇这种忧虑是根本不必要的,大部分蜜蜂物种对访花更感兴趣。少量蜜蜂种类还会像杜鹃鸟一样,在别的物种的巢穴内形成盗寄生现象。 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蜜蜂物种种群数量也呈一个整体下降的趋势。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31个种类的蜜蜂赫然在目:包括30种熊蜂(Bombus)和1种切叶蜂(Megachile),其中极危3种,濒危1种,易危4种,无危18种,数据缺乏5种。 ▍杀虫剂、化肥、花期集中都导致蜜蜂减少 全世界蜜蜂生存都面临着巨大威胁,首当其冲的是环境气候发生的巨大变化。无论是空气水体的污染还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度升高,这些因素都对野生传粉蜜蜂和植物之间的物候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发生时段不匹配;也会对它们的水源、食源,甚至是生长发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城市化占地进程加快,人工植被的大量种植也会造成蜜蜂生存环境的流失、断裂和退化。 最重要的一点是农业扩大化生产,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开花植物减少,使蜜蜂缺少食物来源,也是致使蜜蜂中毒反应、病虫害大爆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为适应机械化生产需要,大规模单一植被的种植会导致花期过于集中,也对蜜蜂的健康很不利;包括农户饲养管理模式的不妥当,比如过分追求产量,对蜜蜂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都导致蜜蜂的生存受到威胁。 养蜂行业里还存在着职业养蜂人数量减少和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掣制:因为人工养蜂太辛苦,导致许多人转行;调查显示,部分省市养蜂人平均年龄已达54岁,养蜂群体中,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例超过40%以上。刁青云认为,职业养蜂人的后继不力会直接导致蜂群数量减少,继而造成蜂产品成本价格增高。 养蜂人 如何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 如今,即使在暖和晴朗的春日,许多城市的小公园里也已经难觅蜜蜂的身影。如何防止蜜蜂灭绝这种最坏的事情发生?蜜蜂不光要在乡间果园放养,同时也要和城市“和谐相处”的一种解决方案。 每个城市都需要健康的蜜蜂,未来的城市生活需要更多的绿化,人们可以通过在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庭院、楼顶和阳台上栽种更多花朵和蔬菜,并放置好隐蔽的城市蜂巢。波士顿、巴黎等一些大城市早已开始行动,比如巴黎歌剧院楼顶上的人工蜂巢就已经运作很多年了。 ▍种植有花植物和提供蜂巢保护蜜蜂 针对蜜蜂多样性显著下降这一现象,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最近几年,美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出台了保护蜜蜂等传粉昆虫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目前国内对蜜蜂的保护手段主要体现在设施农业对蜜蜂的利用,从国家层面上推动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比如使用对蜜蜂无毒或低毒的农药防治农业害虫,养蜂人加强对蜜蜂的营养供给,培育强壮的抗病蜂王,为蜜蜂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护我国中华蜜蜂(中蜂)的物种资源,国家和科研院所也开始研究并重视中蜂的繁衍和发展。如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建立起中蜂生态保护区和科普馆,还推出了蛇鱼川沟峪“中华蜜蜂生态观光谷”和“中蜂割蜜节”活动,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已经禁止在保护区内放养意大利蜂,鼓励当地村民通过木桶招蜂、野外引蜂等方式,保护当地的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 蜂语康拥有三个大型蜜蜂养殖基地:神农架野人谷蜜蜂养殖基地、恩施蜜蜂养殖基地和随州大洪山蜜蜂养殖基地,三大基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污染,保证了产品原料的品质。 恩施蜜蜂养殖基地 神农架野人谷蜜蜂养殖基地 随州大洪山蜜蜂养殖基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2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杜鹃花开四月春,中国最美小地方苏马荡欢迎
- 下一篇文章: 鸟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