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 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4.html

作者张颂炫

杜鹃花是无锡的市花。每到四月中旬五月初,杜鹃花便会以惊人的爆发力,一夜袭来,汹涌而至,瞬间就开遍了城市的四面八方。路旁的行道树中,社区的绿化地带,公园的园林里面,河边的小路旁边……到处都有它们热烈而美丽的姿容。从根部抽出若干枝条,呈散状型朝着天空伸展开去,形成亭亭如盖的伞状树冠;伞状树冠平时是翠绿的,此刻它的表面已被怒放的花朵淹没了。花儿若是红色的,看上去像一簇燃烧的篝火;花儿若是白色的,则有雪样的晶莹剔透。

无锡市花杜鹃花

杜鹃花热烈而美丽,习性却很随和,是常见树种,野外存活不难,也适宜盆栽。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家庭种花养草成为社会风气。

有一回,我去一家小型国企采访,说完正事,又扯了些闲话。对方听说我刚搬家,住在一楼,有个小园,走时,一定要送我两盆杜鹃花。我怕带回去养不活,坚决不要。对方说,杜鹃花很好种的,放在半阴半阳的通风地方,盆土干了浇点水。春秋两季各上一二次肥。长满三年,换一只大2寸的盆,添些新土即可。浇水不难,肥料到哪里去找呢?他说很简单。过年的时候,收集一些鱼肚肠放在瓦制的瓮头里,剪点夹竹桃的叶子放进去。用厚塑料纸封口后,用细绳扎紧,放在墙角里,顺其雨淋日晒,放上一段时间后就成了腐熟肥,就可以用了。

两盆杜鹃花带回家后,迎来了第—个夏天。早晨出门前,用喷壶给它们浇点水。黄昏回家时,盆土已经干到发白,叶子也搭拉着,呈灰绿色。赶紧浇透水,十几分钟后,干到发白的盆土便显出湿漉漉的暗黑色,叶子也都舒展开来了。

度过了夏天,秋天来时,强壮一点的枝头间冒出了绿色的花苞。当时很兴奋,心想,只要一到来年的春天,就能欣赏杜鹃花了。然而,到了花开的时节,并没有见花,绿色的花苞中抽出来的是新叶。这种情况连续出现了两年。

这使我感到费解。请教过一位种花的行家后才明白,那些花苞,因为养分跟不上,就转化成叶芽了。他告诉我。深秋换盆时,将那些结成板块的腐熟肥掰碎后铺设在盆底里,再放些新土上去,然后剪掉一些些杜鹃花的老根再安放进去,就可以了。第二年的春天,上足基肥的两盆杜鹃花,果然都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

杜鹃花属灌木丛,平时见的也就一米多高的模样。然而也有不一样的情况。有段时期,提倡“红色教育”,我遂有了井冈山之行。年轻时读过“井冈杜鹃红”这类眼下常常被讥讽为“杨朔体”的抒情散文,对于井冈山的杜鹃花一直是想去看看的。

到的那天晚上入住在井冈山宾馆,第二天一早去笔架山看杜鹃花。乘缆车上去,索道很长,中间要换站。沿途看过去,实际上就是一处没有开发的山野之地。阳光下,连绵的群山之间的植被长得非常茂密旺盛,树冠上冒出嫩绿油亮的新叶,透出明丽的色彩,充满了活力。最为壮观的当然是满山遍的野“映山红”﹙杜鹃花的另一种叫法﹚。它们浮现在杂树、翠竹和草丛之间,向着远处蔚蓝的天际铺展开去。在那一刻中,体会到了何谓“花海”,那是怎样的一种壮观和美丽啊!

笔架山上的杜鹃花,有三种花色:橙红、粉色和纯白。橙红的,如火苗跳跃在灌木草丛间;粉色的,如朝霞飘拂在山坡上;纯白的,如晨雾浮现于山凹处。从缆车上下来,深入到游览区里,近距离观察欣赏这些杜鹃花时,感受更为强烈,都有三、四米甚至更高,主杆有碗口那么粗,是很结实的硬木。山上泥土贫瘠,有的杜鹃花硬是从石头缝里挤了出来。树冠呈伞状,叶片革质状,有毛细孔,碧绿厚实,有一定的硬度。花朵跟平时所见的杜鹃花倒是相似的,只是稍小些,花瓣也要肥厚硬实些。山上的雾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导游说,要下雨了,催促大家赶快走。

满山盛开的金达莱

与杜鹃花有关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

年,女作家丁宁在北戴河疗养所邂逅杨朔,彼此有过短暂的接触和交往。文革之后,杨朔已经离别 ,丁宁以女性的善感﹑细腻和战友的深情,回顾这段岁月,写下了散文《幽燕诗魂》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令人难忘:

杨朔在北戴河疗养期间,随身总是带着一个视作珍贵的、封面破烂的本子,里面记着他在朝鲜战场中的经历和采访的故事,中间还夹着一些花草的标本。其中就有一位姓宁的 女医生在朝鲜战场上送给他的金达莱(杜鹃花的一个别名)。

那是在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宁医生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为了将一位埋在土里的战士救出来,扒得十个指甲都流了血。“炸弹还在爆炸,埋在土里的同志叫喊着:‘你赶快走吧,别管我了,’她坚决地说:‘不!我一定要把你救出来。’”这位战士从埋自己的那堆土上采了金达莱送给宁医生。

杨朔后来在采访宁医生时,宁医生刚打开话匣子,敌机又来轰炸。当一颗炸弹向他们飞来时,杨朔一把将宁医生推到旁边的壕沟里。等到敌机过后,他们发现刚刚坐过的地方,有巨大的弹片。过后,宁医生将战士送她的金达莱给了杨朔。

杨朔在北戴河疗养时,这位宁医生转业医院里工作,她和爱人专程来看杨朔。“他们三人又一起亲密地在海边上散步,并且一同朗诵一首 战士的小诗: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死去了的战友的姓名。我们永远万分珍惜,在战场上结下的友谊”。过后,杨朔又把金达莱回赠给了宁医生。

作者简介张颂炫,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员、江苏省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风铃草》《万水千山独行》《烟雨苍茫》《七色花》《秋叶斑斓》,评论集《笔底波澜》《抹不去的刻痕》,中篇小说《云秋》,长篇小说《湮没》《潮涌》。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

江南视点:略说江南的“状元文化”——兼行雪浪山蒋子书院

江南风物

春天的美味:马兰、荠菜、春韭、螺蛳、腌笃鲜

用岁月经典擦亮城市文化品牌——写在《二泉映月》问世70周年

江南风物

青鱼尾巴鲢鱼头

江南文脉

“大上海”与“小上海”的昨天、今天、明天

江南文脉

茶与文学、人品、爱情和世态

江南文脉

彪炳中国画史的江南画家

江南文脉

那些美味的江南面条为什么都与乾隆皇帝相关?

江南记忆

灵官庙弄里的童年时光

江南记忆

悠悠小巷留芳声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1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