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山薰风

到西周晚期,大洪水不断在巴蜀肆虐,伴水而居的鱼凫王朝在洪水中最终溃散。到春秋早期,巴蜀大地另一位圣贤君主望帝杜宇又重振王业,古蜀文明又一次焕发出夺目光彩。

关于望帝杜宇,《华阳国志》的记载是:“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蜀王本纪》的记载是:“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这仅仅是对他出身的交代,而通观各类关于杜宇望帝的资料就会发现,关于他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版本也极其繁多,尤其是他晚年禅位之后思乡难归,化为子规杜鹃返回故国泣血哀鸣的故事更是传遍天下。

我们先撇开各种关于杜宇望帝的神话传说,梳理一下他的生平与历史贡献。古史中所谓的“从天堕,止朱提”经现代多方专家考证,结合朱提是云南昭通古称,望帝应该是来自距滇东北较近的凉山地区的濮族祖先。杜预《春秋释例》说:“濮夷无君长总统,各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濮族是凉山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他们擅长农业生产,有先进的农耕文化,当地彝族称其为“濮苏乌乌”。据老彝文经典所载,彝族的祖先最初迁入凉山时,“濮苏乌乌”早已定居于此。彝族饲养牛羊,而“濮苏乌乌”种植庄稼,这与《华阳国志》中杜宇王蜀之后“教民务农”的记载相符合的,也能旁证杜宇族为“濮苏乌乌”中的一支。

另外至今濮彝族群都有原始的鸟类崇拜,古蜀三王中的柏灌和鱼凫也都是鸟类名称,三星堆中的人鸟青铜像和诸多鸟头塑像,以及后面要提到的著名的太阳神鸟“神品”徽记也从实物层面表现了古蜀国帝王与鸟类的不解之缘,最后杜宇望帝化为杜鹃鸟的传说与此也正好一脉相承,都是古蜀图腾崇拜的具体表现。

杜宇称帝之后,大力开拓蜀国疆土,并教民务农,使古蜀国的社会经济与综合国力有了巨大提升。古蜀物产丰富,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取用即可满足生活之需,故大范围的农耕文化尚未广泛形成。但是望帝非常重视农耕,并推行了按时令进行耕种的精细农作技术,形成了可操作的标准流程并大力推广,因此在先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民众听见布谷鸟啼叫声似乎是在催促农业劳作就想起望帝杜宇,能如此睹物思人,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年望帝劝农之殷切。布谷鸟啼叫的一大特点就是准时,总是在春末出现,叫声似乎“割麦插禾”,可以想见杜宇劝农一大特点也是按时耕种,不如此不足以让父老联想思念如斯。在农业大发展之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国力也自然增强,蜀国疆域在杜宇王朝强盛期空前扩大,《蜀志》记其疆域云:“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差不多向东可达嘉陵江,向西可至今芦山天全一带,向北可到汉中,向南可抵今天的青神县。此外,他还把领土中的汶山建设成牧场,今天的川南一带变成自身花园。尤其重要的是,他在开拓疆土过程中开启了与东边巴国的深入交流,已经开启了“巴蜀合流”之先声。他的继任者丛帝鳖灵就是正宗的巴人。自此,巴蜀大地已成泱泱大国,蔚为大观。

杜宇建国后,国都为今天的郫县,望丛二帝的陵园“望丛祠”就在郫县城中心。但今日之郫县与当时的国都“郫邑”并非完全重合,本世纪初同样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金沙遗址极可能就是杜宇王朝及后期开明王朝的国都遗址。金沙文物年代测定为距今至年,与杜宇王朝于西周晚期建国的历史结论大致符合。金沙的出土文物同样精美而神秘,最著名的当属艺术价值极高的“太阳神鸟”金箔徽记,堪称神品,即使放置今日,也是水准极高的艺术品。另外也有祭司立人塑像,与三星堆大立人的姿势如出一辙,但是尺寸要小很多,但是从这里足以看到古蜀文明的完整性以及传承有序,可见当时的祭祀文明秩序虽经数百年而并未走样变异。

杜宇王朝的历史长短,就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看,应该是只经历了一朝。《蜀王本纪》中的“望帝积百余岁”应该就是其长度上限了。前无先主,后无王嗣,按常理不过百年。他之后,古蜀的历史就直接进入开明王朝了。

关于望帝的晚年经历,史书记载与民间传说花样繁多,但总体无非悲喜两大类。喜剧结尾是荆楚的巴人鳖灵入蜀为相,为杜绝前代水患忧国,开凿玉垒山水道,平息水患立得大功,老年的望帝便将王位禅让与鳖灵,之后皆大欢喜,这是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纳的说法。悲剧结尾是鳖灵治水在外数年内,望帝与其妻私通,后自惭无颜面对鳖灵,故禅位后退隐西山,最后郁郁而终,魂化杜鹃。我们结合历史情境,容易发现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关于望帝的“杜鹃啼血”的传说和子规声声“不如归去”的寓意,几乎已成后期华夏诗文中强烈的文化符号,即叶嘉莹所谓“CulturalCode”。关于杜宇的深情悲鸣,背后的浓厚乡愁和离愁别恨在后代诗词中可谓俯拾皆是,这样的寓意绝不可能是正常禅位后应有的文化气氛。这里随便举两例,唐人胡曾诗:“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还有罗邺诗:“蜀魂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满花枝。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从诗中反映的情景与心境看,完全是南唐后主与徽钦二宗一样的家国黍离之感、身世飘零之恨。历代词中引用此类典故的名篇名句更是不胜枚举。所以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杜宇晚年与丛帝鳖灵发生矛盾,鳖灵利用舆论让望帝蒙冤,最后委屈交出王位,并将其流放至他乡,不得归国。如此,才有巴蜀人民听见布谷鸟叫“割麦插禾”“不如归去”才会想起教人务农如今却不得归来的先帝。鳖灵的这一政变行为,虽然取得王位,但其王朝的最终结局却并未逃脱因果铁律的审判,后面我们将会看到疏而不漏的昭昭天理。

从此,化为杜鹃精魂的望帝被后世尊为“蜀魂”,他对故土的深情与乡愁一直在诸夏的天空守护着每一个眷恋故国的善良心灵。两千多年后,同处板荡流离之世并最终就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一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让多少人泪洒红尘。

附录王澜《念奴娇》词一首: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长按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csdjh/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