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界杜鹃鸟郭公虫
这个“鸟”为什么叫“鸟”?“鱼”为什么叫“鱼”?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名称其实都是人类自己给起的,人类为了更好的识别物种,就给每种被我们发现的生物都起了名字。为了便于记忆和研究,又按形态特征分了类,也就有了现在的分类学科。 那么这个名字怎么取?可以随便叫个“旺财”么? 当然不可以,我们有《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里面对标准学名的命名原则进行了规定。 学名由拉丁语单词或拉丁化的单词构成,通常采用双名法或三名法。 双名法(binomen)即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名。后面常常再缀上定名人的姓。 三名法(trinomen)是亚种的学名,即在种名后面再加上一个亚种名。 属名代表分类地位,属于固定模块,种名才代表真正的个性特征。所以这个种名一般都代表了生物种类的最显著特点。而我们的中文名也大多遵循这个道理。比如:独角仙、地拉蛄(蝼蛄)、玉带凤蝶(翅中部有黄白色斑7个,横贯全翅似玉带)。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郭公虫”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个家伙肯定和姓郭的有关,至少形态上啊总会有迹可循。 可是看郭公虫的外部形态: 外观近似虎甲虫,但本科触角多为短棍棒状,也有丝状、锯齿状、栉齿状、棍棒状。各足也不及虎甲虫修长,前胸宽大于长,两侧弧形,以中部最宽,鞘翅基部宽于前胸,两侧近平行,刻点明显,行纹内的刻点小而浅,距离大,行间的刻点微小。跗节5节,腹板5-6节,且大部分种类身体满布微细短毛。 成虫多活动在在树干、朽木、树叶甚至花上。 和郭公二字看不出一点关系。 外形不行就要看习性。 郭公虫成虫常将卵产于蜂巢之内,幼虫孵化后就住在蜂类巢内,饿了就直接吃点蜂巢内刚刚孵化的蜂类幼虫,脏了还有工蜂照顾清理。简直就是昆虫界的杜鹃鸟。 而在日语中“杜鹃鸟”的发音就是“郭公”。 是不是很有意思撒! 郭公虫属鞘翅目郭公虫科昆虫,全球约有种,多分布在热带,鞘翅颜色橙、红、黄、绿、蓝诸色,色泽鲜艳,可以藏在花中觅食。成幼虫多为捕食性,是不可多得的天敌型昆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益虫,少部分种类为重要的仓库害虫。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csdjh/1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鸟类百科杜鹃鸟真的会啼得满嘴流血吗
- 下一篇文章: 每日国学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