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和南山的不解之缘

文/万年青

春风伴我到南山,南山花儿朵朵鲜,山茶刚刚露笑脸,海棠樱花又争艳,白兰吐芬芳,樱花心长闲,要问什么最耀眼,遍地盛开红杜鹃。南山呀,南山,花神的宫殿,南山呀,南山,山城的花冠……。

——《山城花冠之歌》

此歌由著名诗人梁上泉作词,已故著名音乐家施光南谱曲,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歌声将美丽的重庆南山传遍了塞北江南。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知道吗?歌声也酣畅地传颂着施光南与南山的不解之缘

南山是施光南的出生之地

重庆长江之南的南山,群峰逶迤,树花繁茂,环境优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南山地区位于黄桷垭现重庆中药研究院的西坡原称向家坡,因旧时属向家所有得其名。山坡森林密布,山势陡峭。黔南义庄、于佑任公馆、孔香苑(孔令俊别墅)、范绍增别墅、两江亭等公寓式建筑,疏疏散散的坐落在半山腰。

东边地势较缓,原称复兴坡,取自孙中山名句“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得其名。南山中学、军事委员会军技室侦收室、医院、医院等单位及花园别墅,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宿舍坐落于此。

复兴坡是施光南的出生地

施光南的父亲原名施存统,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叶村的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早期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之一,曾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施存统一直在党外做革命工作,翻译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写作出版了多部经济学专著,是民主建国会的筹建者之一,与黄炎培,章乃器等是民建的主要负责人,解放后曾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

施光南的母亲钟复光,出生,四川省江津县仁沱场人,是中国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

钟复光出身于书香门弟,自幼聪明,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6岁时考入四川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她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曾仼学校学生会会长,川东地区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年暑假期间,钟复光应邀参加了川东教育界知名进步人士陈愚生举办的夏令营讲学会。其间与职业革命家邓中夏,王德熙等人相识。她十分崇拜邓中夏,邓中夏后来成为其革命引路人。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黄埔军校扩招收学员,钟复光以优异成绩考入,成为军校的第一代女兵。年担任军校女子队教导员,抗日英雄赵一曼就是她队里的学员。

钟复光到重庆从事革命宣传工作时,偶与刚经历婚变的施存统相识。真格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哟,从此两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施存统为了表达爱意,特地将其姓名改为施复亮,寓意心儿重新亮了。年两人结为百年之好。

抗日战争时期,夫妻双双来到陪都重庆。钟复光受聘在南山中学任教。南山中学位于现在的重庆中药研究院,內设幼儿园、小学、中学。这所学校是抗日战争初期由黑龙江迁来重庆南岸黄桷垭的。施复亮根据地下党的安排,在重庆秘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公开的身份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教授。

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黄山有蒋介石的官邸,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以炸迫降”的战略目标,。当年从5月到10月,集中了空军的精锐力量轰炸重庆。有时一天出动飞机上百架次,大有炸平重庆之势。

此时施复亮夫妻有了第3个孩子。《今日南山》载:多年前,据施光南的母亲钟复光回忆,给儿子施光南取名字时,思考了很久,下了番功夫。孩子的姓源于父亲施复亮,名字中的光,取于我的名字中的光字,为什么要以南为名呢?因他出生于南山。取名施光南,寓意“光耀南山”。

在施光南出生当天,山城晴空万里,为防成批的日机从武汉飞来轰炸,医生只好在南山中用竹子搭建一座临时棚子作为产房。

中午时刻,医生吃饭去了,躺在临时搭建的朩板床上待产的钟复光,突然感觉肚子疼痛不已,在不停的呻吟声中,胎儿连着胎衣静静的滑了出来。粘糊糊的羊水糊住了胎儿的眼睛,鼻子和小嘴巴,被窒息的小生命没发出一点哭声,生命垂危了!

守护在旁边的施复亮见势不妙,急忙跑到食堂找医生。接生的医生赶快跑来,剝开了缠绕着婴儿的胎衣,清除了糊在小脸上的羊水,婴儿终于大声的哭了出来。施家喜添一子,夫妻俩甚是欣慰。

但现实很骨感哟,抗战期间各种物质困乏,人们的肚子都很难填饱。钟复光营养差奶水不够,为了不让施光南挨饿,母亲便将米粒磨细,熬成米粥一勺一勺喂他。

在战火纷飞中,施光南饱一顿饿一顿的顽强成长。

音乐奇才名扬四海

为把施光南培养成才,施光南四岁时,父母亲就送他去上学读书。五岁的时候,学校推荐颇具天资的施光南参加了陪都重庆举办的小学生音乐比赛。

面对观众,施光南登台亮相,唱了一首自编的儿童歌曲: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飞飞,黄鸳在树上叫,它也快活,我也快活,我们大家都快活…….台下掌声一片。

施光南初登赛场就露出锋芒,从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陪都小学生低年级音乐比赛第二名。

年抗战胜利后,施光南跟随父母离开了南山,返回浙江金华老家,先后在家乡叶村小学和城內小学读书。解放后转到北京上学。

年,施光南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后转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教授学习作曲。

年,他分配到天津歌剧院任创作员,数年间创作了上百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歌曲,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洁白的羽毛献深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生活多么美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他还创作《伤逝》、《屈原》多部歌剧、芭蕾舞剧《白蛇传》等。出版有《施光南音乐歌曲选》。《祝酒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音乐教材。

施光南在音乐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年由文化部举办的《歌曲》期刊举办的《听众喜爰的广播歌曲》评选中,施光南有三首入选获奖。年,施光南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作为文艺界优秀党员代表出席党的十三大。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年,当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他优美的音乐语言,丰富的想像思维,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施光南出生于复兴坡的密林无疑

为啥现在有人对施光南出生在南山心存疑问呢?

笔者管见,这要从南山地名的变迁说起。传统上称的南山,指的是北面德国大使馆旧址,南面冯家垭口、西面罗家坝,东面重庆中药研究院其间的地块,从明清以来从未更过名。现在称的南山大都是指行政区划概念,包括以前的汪山、袁山、岱山、黄山、真武山、传统上称的南山,直到新市场、老厂。当然现在的南山也有具体所指,指的是南山植物园一带。

大多数人认为施光南出生在黄桷垭复兴坡的密林之中,也有的认为出生在以前的汪山,即现在的南山植物园附近的小山堡。

笔者曾在《重庆抗战遗址》书中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栋房,拍摄地点是复兴坡上的(即重庆中药研究院后门通往广益中学)那栋1楼1底的楼房,标有施光南故居字样。可惜的是这座楼房前些年被鉴定为危房拆了。

施光南故居被拆这件事,得到黄桷垭居民、原家住复兴坡的余昭理的证实。余告许笔者:抗战时期,他的外公是抬滑竿的,黄桷垭旮旮角角的小路都晓得,很多名人和有钱人都爰坐他的滑竿。他记得施老师就住在中药所复兴坡,曾坐过他的滑竿。

把施光南的出生地点说清楚,笔者是认为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

年5月,年仅49岁的施光南,英年早逝。这位在南山问世的人民音乐家,用自已的一生光耀了南山、光耀了山城、光耀了祖国大地。

为永远怀念问世于南山的施光南,南岸区大剧院被命名为施光南大剧院,在凃山湖公园塑了一尊施光南半身像,在南山植物园建了一座施光南音乐广场,

施光南与南山永存!

《渝南杜鹃盆景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网络征文活动补充启事

上期:

《黄桷垭的那条路》作者鲍尔舟阅读留言31赞赏30

黄桷小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zy/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