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东风御柳斜

Ju

Qing

剧情

小洞天十二道者之一的凤眼老尊柳公棲出场时,是在他退隐的山洞内,无亮秀才满天黑在山洞外吟诵了一首诗,两人因此结识: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出处/赏析

●出处

这是唐朝一首诗作,然而作者不详。

●词意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著,吹入。

等是,等于。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考证起来其实有些争议:

一般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归国后冷落介子推,介子推作《龙蛇歌》令晋文公心生惭愧,欲报答他,结果介子推早已和老母亲躲入深山,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却宁可与老母亲一同葬身火海,也不愿入世为官,晋文公为了悼念介子推,下令五月五日不得用火,是为寒食节。

这一传说出自东汉蔡邕的《琴操》,而明确记载寒食节与介子推有关的,是晋代范晔的《邺中记》,但是《左传》和《史记》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且有考证,禁火寒食的习俗在介子推之前已经存在,同时据正史记载来看,很难说有介子推被焚烧悼念的说法。

另有说法是,寒食源自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即这一天熄灭去年的火种,点燃新的一年火种,但是并没有相关古籍查询,不可考证。

《周礼》中有仲春之末、季春之始时禁火的说法,是为了防止火灾,寒食可能是周朝旧制。

以上内容整理自知乎用户“国学宝典”的文章《寒食节的来历与习俗》

●赏析

这首诗有意思的是一二句“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节奏与寻常七言不同,是“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断句不同而平仄工整,实属罕见。这两句写六朝如梦,往事随风。

三四句“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写风景依旧,却使人触景伤情。

全诗歌咏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在清明节无法回乡的思想之情。

以上参考百度相关内容

碎碎念

游子思乡,很符合凤眼老尊柳公棲眼中的秀才形象,可如今读来,却又似是暗喻柳公棲的命运一般——这一去,便再也无法回家了。

柳公棲从无亮秀才那里得知,自己的两位道友龙骨道人和虎魄居士被杀,并且在死前见过独眼龙,于是下山找寻独眼龙的踪迹。

有趣的是,他来到山脚时,看到有位画家,正在用一支石笔在作画,画中人正是他柳公棲,于是上前询问。几番交谈后,画家想要将画像送给他,结果取画时,不小心撕破画像,画中人身首分离。

凤眼老尊柳公棲后来遇到独眼龙时,再次被竹篮中的假金太极杀害,死法正是身首分离。

他再也不能回到山中的居所,犹如离家的游子,只能在清明时节,幽幽吟诵这首满是愁绪的诗篇。

仙山志闻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yf/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