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杜鹃花的季节。

每年这个时候,总会有人来卖刚从山上采摘回来的白杜鹃花。见到了,总是忍不住多买点回来储存,这样就可以在花谢的时节也能一饱口福了。在白族话里面,白杜鹃叫做“白”(第一声)“等”(第三声)“火”(第二声)。“白”是白色,“等”是豆子,“火”是花,连在一起是白豆子的花。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这是大白豆的花,还奇怪既然是白豆的花为什么会长在山上。长大了才知道这朵花的学名叫做“白杜鹃”,是杜鹃花的一种,虽然好吃,但是也要小心处理,稍有不慎可能会食物中毒。

就像有人热衷于上山捡菌,也有人热衷于上山摘白杜鹃。白杜鹃好吃,采摘是个体力活。“采花农”天不亮就要上山采花了,只有这样才能采到最新鲜的花回来卖,不然中午太阳大,采下来的花一晒就变蔫了,不仅卖相不好看味道也会有差别。

采花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对花的处理极为关键。要把花的花蕊跟花托摘除(花蕊带有毒性,不能吃),只保留花瓣部分。之后把这些收拾好的花瓣一一洗净,烧一锅开水,将花瓣放入锅中煮四五分钟左右后捞出。

捞出来的花瓣放凉后要及时挤干里面的水分,接下来再拿一个桶盛好清水,将煮过并挤干水分的花瓣放入桶中放置一到两天,这个漂洗的过程在白族话里面叫做“养着”。这个“养”字生动形象的概括了整个过程,既然是“养”,肯定要用活水,至少要每天换一遍桶里面的水,其次要每次换水的时候都把花瓣的水挤干净。

两三天后,白杜鹃就处理好可以吃了。多出来的的花怎么办呢?也不急,拿个保鲜袋,把挤干净去除水分的花瓣放进去,直接放进冰箱冷冻,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养一下就可以开吃了。

处理好的白杜鹃,可以煮汤也可以拿来炒菜吃,各有风味。煮汤肯定少不了白族人的煮汤三件套:蚕豆、芋头、腊肉或火腿,煮白杜鹃花最好用猪油,这样才能将花的香味充分释放出来。等锅里的由烧开后加入芋头跟蚕豆一起爆炒,香味出来后再加入清水跟腊肉一起煮,等水烧开后再放入白杜鹃花即可。最后出来的杜鹃花汤汤色浓郁奶白,不仅完整的保留了花的清香,更充分吸收了腊肉的醇香,让人忍不住多来两碗饭。

炒白杜鹃花又是另外一种味道。炒的时候最好也切上一点腊肉,这样花才没有涩味。等锅烧热后先加入腊肉炼油,之后加入干辣椒跟大蒜煸出香味,最后再加入白杜鹃花一起爆炒即可。

偶尔还是会听到因为白杜鹃漂洗不彻底导致吃了以后头昏的消息,大家在吃的时候一定要多“养”一下。

END

阿达音:白族话。到这里来之意。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具体格式如下:

作者栏请填写“阿达音”,发布时请勿选择。

请在文章开头备注“本文转自阿达音(ID:aadayin)”。

请勿洗稿、删减、拼凑、重新编辑原文。

▼点击查看阿达音的往期文章▼

舌尖上的大理|送你一碗解暑的凉虾

菱角与渔船|那是夏天的味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yf/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