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身影

在季节的风声里,每每让我深切地感悟人生的,莫过于那撞击窗棂、寒天冻地的北风了。尽管我时下居住的家里,已有钢窗铁门拒寒风于室外,我依然觉得,我心头那些挥之不去的苦涩,特别是奶奶那一生一世站立寒风中而今已跫音远去的身影,总在撞击我脆弱的心灵。奶奶离去的那一天,是个阴沉沉的雨天,但在最后一刻晴了。在后来无数次追忆中,奶奶格外白皙的脸上,仿佛映照着日晖般的美丽,她的眼睛也明亮依旧。奶奶享年80岁,正好是耄耋之年。回忆是一份痛苦的失落,又是一份美丽的获取。咀嚼着往日所有的悲欢,才明白我们曾经忽视了奶奶多少美德,而回顾她极平凡的一生,才发现蕴含其中的是怎样的不平凡。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才十六岁,正是一个女子最灿烂的年龄。在这样的年龄里,本应该拥有许多绚丽的梦,但是,奶奶没有,或许是因为生活从小就对她过于沉重了的缘故吧。奶奶生下来只有三天就没了亲娘,她的父亲在她七岁那年又因病撒手西去,奶奶是寄居在她伯父伯母家长大的。伯父伯母自己已有八个孩子,家里穷得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对于平白增添一个孩子的负担,自然是满腹怨言,奶奶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挨打挨饿的泪水中泡大的。奶奶的婚礼极其简单,她是走着嫁过来的,因为爷爷雇不起花轿,奶奶也不忍心让爷爷为难。出嫁的路单调而又寂寞,中间需要翻越两座不矮的山,淌过一条不深但很宽的河,奶奶背着一只蓝布包袱,包袱里装着缝补衣服用的针头线脑和她的日常用品,紧跟在爷爷身后。那是冬季,山路和山林都失去了绿色,显得荒芜而又空旷。奶奶随手捡了些枯树枝,夹在腋下。她对爷爷说,拿回家好引火做饭。爷爷无言地看着奶奶,点了点头。爷爷在那个时刻就庆幸自己娶了个会过日子的女人。至今仍然相信在奶奶和爷爷之间,存在着生命的呼唤。他们没有过海誓山盟,没有过花前月下,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浪漫”二字。但他们在一起厮守16年,活得极其平凡实在。而正是在这平凡和实在中,显现出了生命的厚重和博大。奶奶每隔一年或者两年就生下一个孩子,男孩或者女孩。奶奶一共生下了六个孩子,春夏秋冬的季节都颤动过奶奶临产的痛苦呻吟。可在那样饥荒的年代,要养活这么多孩子是多么为难,奶奶眼睁睁看着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先后因病无钱医治而夭折。最凄惨的是:在奶奶32岁那年,因吃多了树根、草皮的35岁的爷爷,肚子鼓成一个大气球,最终丢下奶奶和两个儿子撒手西去了。从那年开始,奶奶一直守寡,靠自己拼命出工挣工分,拉扯大我的伯父和我父亲。奶奶一生最疼爱的就是我这个孙女了,她把对失去的两个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到我身上。在我刚满一岁的时候,我就离开妈妈的怀抱,从此跟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妈妈又怀了妹妹,只有几个月就要生了。因为不习惯没有母亲乳香的怀抱,开始的几个夜晚,我总是整夜整夜地哭,奶奶想尽了办法也哄不好我,最后一狠心,掏出她那干瘪瘦小的乳房塞到我口里。奇迹发生了,含着那带有奶奶汗水味儿的早已没有乳汁的奶头,我的哭声戛然而止。但奶奶并不是只爱我一个人的,奶奶爱所有的人,她爱爷爷,爱父亲、伯伯,爱她那四个早逝的儿子和女儿,爱她的邻居,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奶奶用自己整个的心在拥抱这个世界,她和这个世界接触的方式不是用眼睛、耳朵和嘴,也不是用纤纤十指,而是用心,用她纯洁的不加遮饰的心。奶奶对这个世界有着这么多的宽容,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她真诚地帮助每一个人,甚至帮助那些仇视和伤害过她的人,似乎她是这个世界里唯一不知道仇恨和抱怨的人。在奶奶的生命中,她一直是被要求着,被人们反反复复地支配着,包括我们这些她生命中的亲人,而她却快乐地爱着我们,死心踏地地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爱着我们。奶奶的爱是延伸到整个生命的范围内的,她甚至把别人家挖掉的石榴树和更换品种丢掉的香蒲草全部捡回来栽种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如果院子里栽不下,她就把那些被人遗弃的植物栽种到一些荒芜的地方去,然后每天去给它们浇水,直到它们成活。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到处都长满了树木、花草和藤本植物,这使我们的院子四季常青,像一座森林,而我们这些孩子,就像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野兽,在森林中奔跑隐匿,间或发出几声独具个性的嗥叫。奶奶脆弱而又多愁善感,但有时又勇敢倔强得令人敬畏。六十年代末,在雨中放了半天牛的我的父亲回来就病倒了,连续高烧不止,浑身疼痛难忍被医生怀疑是患了不治之症。奶奶独自背着父亲,翻了一座又一座山,找了一个又一个草药郎中,终于感动了上帝,挽回了父亲的生命。奶奶常常说她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其实奶奶依然经常哭的,在每年爷爷的生日,亡日,奶奶都要焚香烧纸,设贡果祭祀。祭着祭着,奶奶会像孩子般呜呜地哭,我上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每次离家,她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着去抹眼泪;若陪着她看电视,剧中人尚未哭,她倒先红了眼圈,而当人家大团圆结局一派欢喜时,奶奶却还在唏嘘……奶奶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善良而温情的心去关怀别人,帮助别人,有着极好的人缘。特别是与左邻右舍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六十多年来从未与谁红过脸呕过气。奶奶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过一天学,奶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她只认得一到十这几个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我多读书,在奶奶所有的孙子孙女中,我是学习最勤奋成绩也最好的一个,这也大概是奶奶一直最疼爱我的原因之一吧。奶奶不止一次说过,我就是她生命的延续,她希望我能帮她去实现那些她生命里未能实现的梦。18年之后,我果真应了奶奶的话,成了山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奶奶的那份欣喜和骄傲就甭提,连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也绽开笑容,到处跑着给我筹集学杂费。奶奶更是和母亲带着我在市场一样样精心挑选着在学校的生活用品,生怕遗忘哪一件。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奶奶挤着和我睡一床,千般叮咛万般嘱咐,要我一个人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处理好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在外面不比家里,凡事都只有靠自己……那天晚上,我在奶奶的唠叨中入睡,午夜醒来却看到奶奶仍翻来覆去睡不着,眼角似乎还有泪水的痕迹。大学毕业后,我如奶奶的心愿分回家乡的教育系统工作,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都交给奶奶时,奶奶笑得眼角都流出了泪花,但她只留下一小半,说是给我存着,以备急时用,其余的退给我,叫我自己去买几身漂亮的衣裳,末了还说:“兰丫,奶奶有你这份孝心就够了,只要孙娃过得好,奶奶心里就开心。”然而命运却常常喜欢拿人开玩笑,我欢天喜地走进的婚姻,努力维持了六年之后,终于一别两宽我成了人们口中的弃妇。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忧郁伤感的时期,拿到离婚证的那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里整整三天,在奶奶一次次的哀求声中才出门勉强扒几口饭。当第三个夜晚来临,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柔和地照满小小的房间,窗外蛙声阵阵。我忽然有一股想走出去看看山村月景的欲望,于是我披衣下床,推开门打算到院子里走一走。经过堂屋门口,忽然听到一阵低低地自语声,定神一看,原来是奶奶正跪在神龛下,念念有词地祈祷着:“各位列祖列宗,请保佑兰丫快点觅到如意郎君,保佑她不要闷出病来……”奶奶的神情是那样虔诚,花白的头发在月光的辉映下,闪烁着银色的光泽。奶奶每说一句话,就把头朝地上狠狠地一磕。听着奶奶的头碰在地板上的“咚咚”声,我的心颤抖了,我何其不孝啊!奶奶含薪茹苦把我抚养大,送我上大学,参加了工作,本指望我能回报养育之恩,享一下清福了。而我呢?竟因为人生一点小小的波折,就只顾发泄自己的怨气,让年近古稀之年的奶奶如此为我操心、憔悴……我忍不住跑过去抱住奶奶,伏在她怀里嘤嘤地哭了,边哭边说:“奶奶,您别这样了,我从明天开始就好好吃饭好好工作,相信孙女,我再也不会让您失望的!”奶奶抚摸着我的长发,欣慰地笑了:“好,奶奶相信你,现在,你先跟奶奶去把那只炖了很久的老母鸡吃了,这些天,你的身子都拖得虚了,得好好补补。”但那个年代,人们对待离婚女人远没有现在这么宽容,在遭受了一次次莫须有的是非之后,我决定停薪留职去南方闯一闯。和奶奶一说,奶奶竟非常支持,她虽然舍不得我远离身边,但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兰丫,只要你在外面生活得好,能在事业上做出一点成绩来,奶奶就非常开心和快乐了。到了外面就好好工作,不用牵挂奶奶,奶奶有你妈和爸爸还有伯父他们照顾,会生活得很好的。”临行前,奶奶拿出一个蓝花布包,打开来,里面是厚厚的一叠钞票。奶奶说,这都是我工作几年来交给她的钱,她一分也没舍得花,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出门在外,多带一点钱多一点保障。我哽咽着接过那带着奶奶体温的钞票,深深地朝奶奶鞠了一个躬,转身走出了家门。然而,到南方工作才三个月,我就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奶奶病危,希望我回家一次,说奶奶天天念叨着我这个从小由她带大的孙女。然而此时我刚刚找到一份高薪称意的工作,公司是决不肯给我假的,回去的话意味着这份工作又将丢失,而在南方两个多月的求职经历使我明白,要找一份称心的工作是多么为难。因而我犹豫迟疑着,就在我的犹豫迟疑间,一个多星期过去,父亲又来电话了,他嘶哑着声音告诉我:“奶奶已走了,昨天入的土,奶奶是睁着眼睛走的,她临死前一分钟还念叨着你呢?”奶奶走了,我这个生前她最疼爱的孙女,竟然没有回去看她最后一眼,我,该恨自己的冷酷,还是埋怨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呢?奶奶一生平淡如水,她那盘桓人生的小溪既没有震撼人心的跌宕,也没有韵律迷人的吟唱。她常站立在寒风中,凝视人生,拥抱儿孙,看着儿孙们迈出一步又一步,看着春花秋实在儿孙们的眼前五彩缤纷。

本文曾刊发于《宁乡文艺》第三期。

作者简介

刘淑兰,省作协会员,宁乡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晚霞中的红蜻蜓》,小说集《落花人独立》《杜鹃花开与君殇》。现供职于宁乡市融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yf/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