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了几种北方常见的鸟类和家禽,进行了简单介绍,供父母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做简易辨识的参考。

鸟类种类繁多,长相形似,不易分辨。比如文鸟科麻雀属就有27种。因此本文只是通识介绍,每一类只择其中较为典型、常见的品种介绍,力求简单明了易懂。

附:简易鸟类辨识技巧。一是体型、仪态;二是毛色;三是翅形;四是嘴型;五是局部特征;六是叫声;七是生活特征。

1.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警惕性高,好奇心较强。喜欢在屋角、房檐下筑巢。喜群居。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

2.燕子。小时候的儿歌小燕子,唱的就是这种鸟。候鸟,北半球秋天飞走,春天飞回。喜欢在农村人家的屋檐、房梁下筑巢。吃蚊、蝇、蝗虫等害虫。燕子的尾巴是个交叉的剪刀形状,飞行的时候张开,也是著名的燕尾服的由来。

3.斑鸠。长的很像鸽子,但是比鸽子个头要小。小时候农村就有很多斑鸠,常常和家鸽混在一起,但不会随着家鸽回家。

4.乌鸦。又叫老鸹,有纯黑色和黑白两色。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小学课本中乌鸦喝水,就是展示了乌鸦利用工具的能力。乌鸦比较大,是雀形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体长~毫米。在中国北方非常常见。

5.喜鹊。喜鹊在中国有喜庆吉祥的寓意。喜欢在人类居住地的附近活动。我们平常见到的鸟窝,好多都是喜鹊的窝。

6.啄木鸟。城市公园里很常见,一般直着站在树干上而不是立在枝头的鸟,基本上就是啄木鸟了。

7.鹌鹑。个头与麻雀差不多,身上有尖刺样的羽毛纹。目前主要为人工饲养,野外主要在山区和农村庄稼地里还有少量野生鹌鹑。

8.猫头鹰。鸮形目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余种。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目前已经很难见到。猫头鹰视力是人的一百倍,在漆黑的夜里也能看得清猎物,但是却是著名的色盲。猫头鹰飞行时悄无声息,其叫声凄厉诡异,常被被称之为暗夜幽灵。

9.布谷鸟。就是大杜鹃鸟,属夏候鸟,春天北迁,秋天南迁。春夏天的北方农村常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婉转宏亮,持续鸣叫,“布谷布谷,收麦打谷”。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常常把蛋下在喜鹊、乌鸦、伯劳的巢里,杜鹃的幼年出壳后就把鸟巢里其他的蛋挨个挤出去,此即鸠占鹊巢的由来。

10.野鸭。绿头鸭,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城市公园、郊野森林和湿地已有部分野生种群出现。野鸭和家鸭的区别是个头更小,毛色更鲜艳。

11.戴胜。嘴长,头顶有个凤冠样的羽冠。在森林里最容易和啄木鸟弄混,二者的区别一是嘴巴长度,戴胜嘴巴更长,一是头顶的羽冠。

12.老鹰。老鹰种类很多,基本都是尖嘴、利爪、犀利的眼神。除了在山区,目前华北平原已经很少见野生老鹰。

13.野鸡。与家禽鸡相比,个头小,雄体毛色更为鲜艳。现在在城区公园内极少见野生野鸡,主要生活在山区,尾羽长。

14.鸳鸯。鸳鸯其实鸭子的一种,学名就叫中国官鸭。鸳鸯是指的雌雄两个个体,鸳是雄鸟,毛色鲜艳,尤其是有个醒目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鸯是雌鸟,相对简朴多了。鸳鸯也是候鸟,在中国,鸳鸯寓意美好的爱情。野外已不常见。

15.大雁。大雁其实是统称,中国常见的有灰雁、鸿雁、斑头雁、白额雁、豆雁。大雁是著名的群居候鸟,每年秋天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说的就是它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就是和大雁一起迁徙旅行的。雁是家鹅的祖先,因此家鹅与大雁在体型、性格上比较像。

16.天鹅。也是鸭课的一种,跟大雁是近亲。长得跟与家鹅类似,但是会飞。野外已经不常见了,城市森林公园中偶有所见,多为人工饲养。

17.翠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所以叫翠鸟。长得很像啄木鸟,但是大多生活在水边。目前偶在野外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的点翠工艺,就是用翠鸟背部的亮丽蓝色羽毛镶嵌到首饰器物上。

18.蜂鸟。蜂鸟种类非常多,但是因体型小,较容易辨识。蜂鸟一般吃花蜜,与蜜蜂类似,所以叫蜂鸟。它们是唯一一种能真正悬停和前后飞行的鸟类。野外较为常见。

19.家禽。鸽子、鸡、鸭、鹅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南窗杂谭

赞赏

长按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yf/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