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民风纯朴豪爽的桐柏,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往今来,孕育着贤者、智者、勇者并代代层出不穷,古有魏延、朱序等桐柏藉猛将,屡立战功;近有金孚光等一批早期共产党人为革命抛洒热血;今有曹衍玉故事讲到联合国,李明凤威振武坛,释印恭佛法享誉海内外。今天我也把我们收集整理的桐柏的传说故事贡献给各位亲,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桐柏、宣传我们桐柏、热爱我们桐柏。

如果您也觉得不错,一定记得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您也可以点击“桐柏盘古神旅行社”了解更多关于桐柏的故事和传说。

热爱桐柏,人人有责!

(1)、太白顶的传说

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原来叫凌云峰,那它后来为什么又叫“太白顶”了呢?这里啊还有一段故事呢,话说当年天庭之上要“换届选举”,这八仙过海之后,在民间呼声很高,于是也有了争夺玉皇大帝职位的想法,但是原来的玉帝呢也是当仁不让,眼看着天庭之上就要大乱啊,这时候,太白金星出来说话了,他说“我们都是自家兄弟,伤了和气不好啊,依我之见,这玉帝不如我们下凡间来选吧。”此言一出,九人就各打起了各的小算盘,后来就众口一词,都说太白金星言之有理啊。定好了去凡间选,但是这派谁去选呢?经过一翻讨论之后啊,大家都推选太白金星,他呢又不好推辞,只好啊带着自己炼丹的仙炉,踩着这祥云啊下凡了。

话说这太白金星下凡后,就来到了桐柏山的主峰凌云峰上,发现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就住了下来,我们大家都知道,这选人可是个大事,就像我们今天选拔干部一样,那可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所以啊,这太白金星就在这凌云峰上住了下来,工作之余呢就炼起了仙丹。山下的百姓总是看到这山上仙气缭绕,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地呢有采药的老头,向来胆大,这天终于忍不住上山偷偷来瞧,这一看不打紧,发现个白胡子老头在那炼仙丹呢,回去就告诉了大家,可是大家也不知道是谁啊,还是老头经的事多,他说莫不是太白金星下凡了。此言一出,人们就奔走相告,说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啊,连天上的神仙都来这里,后来啊人们为了炫耀这份光荣,就把这凌云峰改为了太白顶。

这太白金星来了一段时间后,心中就有了一个合适的玉帝人选。此人姓张,是当地的一位教书先生,妻子姓王,人称王氏,有六个女儿,膝下无子。张老师在当地非常有威望,品行、才学都好,于是,太白金星就准备把他带到天上去。就在准备升天的那个晚上,张老师远在一山之隔湖北的干女儿碰巧啊赶来看自己的干爹,所以啊,太白金星拂尘一划,把她也带到了天上去,这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到了天庭之后,张老师就成了玉皇大帝,他的妻子王氏也就夫荣妻贵成了王母娘娘,六个亲生女儿一个干女儿,就是人们常说的七仙女了。这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个就是湖北的干女儿,小时侯啊父母之命,曾经指腹为婚许配过人家,所以到了天庭之后还常常思念凡间,后来与湖北才子董永发生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恋爱故事,成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恋爱典范。其他六个女儿没有许配过人家,凡间的人们闲来无事就说她们是“六神无主”,古典成语“六神无主”就是这么来历的。

六个亲生女儿虽说是无主,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到凡间去,特别是经过老七和董永的事情之后,他们啊也常常吵着要下凡,王母娘娘心里不愿意,但是又抵不过女儿们天天的吵闹,就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王母娘娘对六个女儿说,你们天天吵着想下凡,今天我就答应你们,不过要看看谁的功力最高,最高的就可以下凡去。那怎么才能看出来谁的功力高呢?原来咱们家在凡间的时候呢每年我都要种菜,留了许多的菜籽,现在这些菜籽已经没有用了,我现在就把它撒到凡间去,看谁能给我把它再收回来,就让谁下凡。

说到这里啊,大家可能都知道答案了,六个姑娘谁也没有收回来这些菜籽,因为菜籽与土、水一结合就长出了菜芽了。所以,六个姑娘到现在还是“六神无主”,但是王母娘娘却造福了桐柏山的老百姓,时至今日,桐柏山中还生长着许多的山野菜,而且,外地来的朋友们品尝过后,都说味道鲜美,孰不知是王母娘娘当年亲手栽种的,还带着仙气呢。

(2)、不老泉的传说

传说当年山里生活着一对老夫妻,他们以打柴为生。一天,老爷爷上山打柴迷了路,又饥有渴,走啊走啊,终于在山顶上见到了一口泉,老爷爷喝了一口就觉得全身有了力气,箭步如飞背着柴就回到了家里。谁知,到了家门口,老伴儿硬是不给他开门,非说他走错门了,还说“小伙子,我们家就我们老两口,没有孩子,我们老头子还在山上打柴没回来呢?”

老爷爷进不了家门,只好去找一池水来照照自己的模样,照完之后,老爷爷也吓呆了,原来他真的成小伙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会变年轻了呢?听老辈人说,当年太白金星在太白顶修炼仙丹曾不小心将仙丹遗落在经常使用的泉水里……难道自己竟然喝了这传说中的“不老泉”么,怪不得自己这么有力气,背了这么多柴下山也不觉得累啊。

话说老爷爷找到原因后,就赶紧去和老伴儿解释,老伴听完之后是欣喜若狂,二话不说也要去喝水,直到天色已晚也不见回来,老爷爷不放心就前去找她,发现去时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时已经无法回家了,因为她比较贪心,总想让自己变的更年轻,结果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小婴儿,连路都不会走了。

“不老泉”的神奇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来看希奇,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泉还是淮河的源头。后人就将这泉砌成了井,将这“不老泉”称为“大淮井”,为此也吸引了许多名人骚客和达官贵人前来探访淮源,如北魏时的钦差韦珍、明代“弘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清代河南的巡抚毕源,他们不仅为这里的美景折倒,还为这里的神秘叹服。

时至今日,前来桐柏山旅游的人们都会在登到山顶后喝点清凉甘甜的“不老泉”,以解除一身的疲劳,他们回家后有否被拒之门外我们不得而之。但是,“不老泉”的名气是越来越大、越传越神了。

(3)、盘古的传说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但是他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天地也随着他的身体每天增高一丈。这样又过了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里那么长了。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4)、洪荒时期的盘古传说

传说,世上人心不古,上天要惩罚人间,怎么惩罚呢?要天塌地陷,重建天地,但是天塌地陷后,人都死了,重建了天地后,怎样繁衍人类呢?因此,上天决定派遣太白金星来到人间查访善良之人,从而繁衍人类。

这一天,太白金星踩着祥云下凡来到人间,扮做一个要饭的老头,来到一家门前,看到一个妇女正要把烙好的烙饼往小孩的屁股底下放,他就上前讨要,谁知,她不仅不给,反而把他羞辱了一番。

总之,太白金星化做很多不同身份的人深入民间,他都没有找到一个善良的人,最后,他说再试一次,如果还是找不到就回去复命。这次,他扮做一个卖油的老翁,来到了盘古兄妹的家门前,正好兄妹二人来换油,太白金星就装做不小心的样子多给了兄妹二两。回到家里,兄妹二人一称平白无故多了二两,转念一想可能是卖油翁年龄大了,看不清楚多给了,于是,兄妹二人拿着油就飞奔着赶了出去,边跑边喊“卖油的,错了,错了”,前边的太白金星想试试他们的心诚不诚,就装着说:“哪错了,哪错了”,一边喊却一边更快的跑了,跑了好一阵子,兄妹终于赶上了卖油翁,把多给的油给退了。真应了那句古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回到天庭上后,太白金星就把兄妹二人的善举报告给了玉帝,玉帝十分欢喜,派石狮下凡搭救兄妹二人。从此以后,盘古上学的路上,就多了一个石狮,盘古十分高兴,天天都要跟石狮玩耍一番才肯回家。

过了一段时间,盘古跟石狮玩的熟了,有一天石狮就对盘古说:“盘古啊盘古,我饿的慌,你能每天给我拿个馍么。”盘古十分爽快的说:“行啊!”

从此以后,盘古每天都把一个又大又白的馒头放到石狮的嘴里,送了几天后,石狮对盘古说:“过一段要有灾难来临,到时候你看到我眼睛红的时候,你就跳到我的嘴里来,我保你平平安安!”

话说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大早盘古去上学,看到一个杀猪将刚杀完猪,拿着带血的刀,走到石狮跟前的时候,顺手把刀在石狮身上摸了摸,把石狮的眼睛也给染红了,盘古突然想起石狮给他说过的话,拔腿就往家里跑,正赶上父母都出去了,只有妹妹在家,他二话不说拉起妹妹就跑,这时石狮已经张大了嘴,二人跳进狮嘴躲了起来。

霎时间,狂风暴雨、天翻地覆!盘古兄妹在石狮肚子里吃完了七七四十九个馍后,走了出来,这时他们熟悉的世界已经没有了,而且,经过这次的劫难,世界上只剩他们两个人了。

过了一段时间,石狮对兄妹二人说,这个世界上就你们两个人了,上天让我来搭救你们就是要让你们在天踏地陷之后,兄妹成亲孕育人类的。后来啊经过“滚磨成亲”之后,盘古兄妹就结为夫妻,开始繁衍人类,所以,我们现在也尊称他们为“人根之祖”。

(5)、杜鹃啼血的故事(一)

杜鹃花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花,誉为“花中西施”。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世界野生杜鹃花约有种,我国有种,云南就有种。我国现在较为普及的杜鹃花可分为四个类型:东鹃、毛鹃、西鹃、和夏鹃,其中毛鹃是中国原产的,俗名就是锦绣杜鹃或映山红,因叶片粗糙多毛而得名,在这四中类型中,西鹃最美。

由于杜鹃的广泛分布和受人喜爱,也被称为“本木花卉之王”,早在公元年的南北朝时就有著作记录杜鹃花的踪迹,自唐宋以来,诗人、词人皆多题咏,美丽的杜鹃花始终闪烁于山野,装点于园林,博得人们的欢心。唐宋诗人白居易、杜牧、苏东坡、辛弃疾,明清时的杨升庵、康熙帝都有赞誉杜鹃花的佳作,大诗人李白见杜鹃花想起家乡的杜鹃鸟,触景生情,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其实,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还有一个优美而离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又名子鹃),人们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都啼出了血,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花朵,百姓取名杜鹃花。

(6)、杜鹃啼血的故事(二)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农历三四月间杜鹃啼血时,此花便如火如荼地怒放起来,映得满山都红,因之有这两个名称。其实,关于杜鹃花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非常动人的传说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的天府之国。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长吁短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农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牢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望帝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让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山上的花都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就把杜鹃染红的花称为杜鹃花。

(7)、杜鹃啼血的故事(三)

关于杜鹃啼血的故事还有一则更为平民化的传说。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三十有余尚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养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盐三百斤,杜二力小,一担不过一百斤,自己可勉强糊口。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人命关天,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一次,杜大对来探监的弟弟说:“再过两天,我就要被执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

(8)、女娲的传说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十分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由此,她也被人们称为“音乐之神”、“婚姻之神”,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还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得安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这也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水火不容”的原因。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结束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正因为此,时至今日,乌龟还总是喜欢把脚和头缩在自己的龟壳里,不轻易露出来。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也收敛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9)、伏羲的故事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西方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风姓,甘肃省天水市是他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伏羲又称庖牺、包羲、孢羲、宓羲、庖犧等。西晋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后,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百王为先。”

据史料记载,多年前的伏羲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干干,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论衡?齐世篇》)伏羲结合当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创画八卦、编结网罟、教人以渔、始兴嫁娶、制造乐器,用文明灯火,引导先民摆脱了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的原始状态,跨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遁甲开山图》和《补史记?三皇本记》等中记载,伏羲氏之后,女娲代立。女娲氏没,大庭氏有天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氏之号”。史料和现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伏羲文化遗迹说明,伏羲不仅代表个体,更代表一个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时代。伏羲部族在成纪(今天水)产生发展壮大后,为了使本部族有更大的生活空间,使生产有进一步的发展,伏羲及他们的继承者,带领一部分先民不断地探寻、迁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淮河平原、四川盆地、华东地区和云贵高原。

伏羲部族在迁徙的过程中把生产劳动技术、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管理办法、走向文明的措施不断发扬广大,并汲取各地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传承和发扬了伏羲开创的远古文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我国人类早期社会摆脱蒙昧跨入文明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根基,伏羲氏得到了子孙世代崇敬,被尊称为“人祖”、“人宗”、“人皇”、“羲皇”,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10)、“没角捏”的来历

“没角捏”是桐柏的一句方言,就是没有办法、无计可施的意思。关于这句话的来历据说和盘古密不可分。传说,盘古时期的人们,头上都长有两支龙角,盘古就根据人们头上的角来分配体力劳动,如果头上的角比较软,就说明此人未成年或已年迈,就安排较轻的活给他们干,反之,则安排较重的活。久而久之,有些年轻力壮的人就偷起了懒,为了躲避劳动,故意将自己头上的角捏软。盘古知道后,一起之下,把所有人头上的角都给去掉了,从此以后,人们就“没角捏”了。

(11)、桐桔梗的传说

从前,桐柏山里有个采药老人,妻子死的早,只有一个儿子。采药老人总觉得自己的时运不好,想让儿子叫个好名,改改运气,就给儿子取名吉更。

吉更从小跟随父亲采药,慢慢学会了药性医理。父亲死后,他一人生活,对村里的长者敬如父母,待同辈亲如手足,但是,由于生活贫穷,经常是缺吃少穿。

一年的秋天,吉更到山上采药,晌午时,头晕眼花,正要坐下休息,只觉得天旋地转,他已昏倒在山坡上。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云雾中有个老翁对他说:“前面的半山腰上有棵仙菊,三天就要开放,你把它管好挪回家去,就会得到幸福。”吉更醒来,想起此事半信半疑,走到半山腰一看,真的有棵菊花,打着核桃一样的花骨朵,吉更连忙把它从石缝里挖了出来,带回家去。

回到家中,吉更把菊花栽到房前,三天后开出了金黄的花瓣,吉更看的入了迷。突然,一个美貌仙女站在了眼前,向他施礼说:“我是菊花仙子,我看哥哥忠厚老实,心地善良,有心和你结为夫妻,一起给百姓治病消灾,不知中不中?”吉更连忙还礼说:“我家穷,恐怕要连累妹妹受苦。”菊花仙子说:“哥哥还记得梦中的老翁吗?俺要怕吃苦,就不让他当媒人了!”吉更大喜,就和菊花仙子结成了夫妻,相亲相爱,日子过的很甜蜜。

吉更成亲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惊动了天上的花神,忙派神兵捉拿。菊花仙子这天正在做饭,猛觉一阵眼跳,她知祸从天降,忙喊吉更,她说:“花神忙上就要来抓我回去。”正说着,一阵旋风,菊花仙子已经无影无踪,再看了仙菊花,已经枯焦。吉更捧着枯焦了的菊花,哭倒在院中,再也没有起来。

临近的百姓赶来,看到吉更手握菊花死去,人们便把他埋在栽菊花的地方。奇怪的是,第二年吉更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没人见过的青草,开着紫色的花朵,都说是吉更再生,还叫它“吉更”。随后,各家各户争着采籽种植。就这样,桐柏山的吉更越来越多。

后来,人们发现吉更还是一种清热的良药。由于写书的人不知道吉更的来历,就把它写做“桔梗”。说来也奇怪,这桐柏山中的桔梗,和别处的就是不一样,切开后个个都有一个菊花心。人们说啊这是菊花仙子永远活在吉更的心中。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桐桔梗”,古时候还有着“桐参”的美称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yf/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