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看雨历代雨景山水名作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988.html 雨景是不好画的,因为雨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色彩。不仅中国画,就是西洋画画雨时,在技术上也有很多难处。正因为如此,雨景山水反而让画家们有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的冲动。 宋李迪风雨归牧图轴绢本设色纵.7横.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颜直之雨山待渡图页台湾清玩雅集藏。 宋马麟芳春雨霁图轴绢本浅设色纵27.5厘米横4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荒野平溪,窠石疏林。枝上嫩叶初露,春意浓郁。远方烟霭出没,隐约可见。画中怪石用山斧劈皴,老树用严谨的双钩填墨法,树叶用淡褐色点染。全图用笔瘦硬劲峭,构图简括,画风学马远而又有自己的创新,为马麟山水画佳作。 宋米芾《云起楼图》又名《天降时雨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南宋苏显祖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为立幅绢本,通高96厘米、宽49厘米。展开画卷,只见烟云莽莽,雨气濛濛,远山郁郁森森,如巨斧劈皴;近水波纹涟涟,似细羽轻摇。河中梢公披蓑撑篙逆流行舟,桥上乡人荷伞顶风急步断魂,神态生动。两岸泥石树丛,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画右上方,明代四大家之首的沈周题七律一首:“小桥槐木映沙陂,可似幽人北卧帷。领略风雨诗思好,规摹粉本墨痕迟。兴成挥汗凉生肘,吟罢披襟月入池。何时借我西窗榻,相对寒灯订后期。”右下角署“苏显祖”隶书款。 南宋夏圭冒雨寻庄大都会美术馆 南宋马远春雨富士图卷 元倪瓒雨后空林图纸本设色纵63.5厘米横3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品则写高大山川,景物丰富。画面描绘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元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轴绢本浅设色纵.1公分横99.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沈周雨夜幽寂图轴大都会艺术馆藏 明孙克弘雨景山水图立轴纸本设色纵厘米横72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中画远山雾霭,近树清波,板桥屋舍,点缀其中。用笔圆润,墨色浑厚,表现了春天的雨后景色。此图自题诗云:“僧房十日掩紫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全幅诗情画意,皆含仿米之意。 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明刘珏夏云欲雨图立轴绢本水墨纵.7厘米横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仿吴镇笔意,绘夏日山中阴雨之景,层峦叠嶂,林壑幽深,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笔墨浓润,气韵苍浑,是公认的刘珏传世之代表作。作者用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蔼然,别具清丽幽媚之格。对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有很大影响。 明张路山雨欲来图图轴绢本设色纵px横px故宫博物院藏 “山雨欲来”的画题,源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的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画题是后人根据画面内容添加的,用于此图可谓恰如其分。图中绘高山深壑,泉石溪流,云雾迷蒙,树枝摇曳,一幅大雨将至、风云突变的情景。全幅以大笔泼洒,水分浓郁,用笔粗放不羁,水墨酣畅淋漓。山峰以大笔横点融成,外围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犬牙般曲线,大胆的用笔恰当地描绘了特定环境中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又以淡墨轻画远山,隐隐约约,给人以山外有山的感觉。山脚下,画家不着一笔,留出大片空白,缭绕的云雾拉开空间距离。作者采用毛笔乱点的手法画树叶,将风雨中飘摇的枝叶表现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全图除人物外,几乎省略了线条,以大块墨色的渲染见长。 明宋珏山楼对雨图纸本设色纵82.57厘米横2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画细密,山势敦厚,笔触劲分歧俊朗,构图奇峭多姿。画旧钩有“三希堂精鉴墨”、“石渠宝芨”等皇帝的祖国统一传印章,“石渠宝芨”著录。 明戴进风雨归舟图轴绢本浅设色纵横81.8公分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过画面,表现大雨滂沱如泼、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加强整幅画的动势。 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不过,和宋代绘画相比,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笔墨也更加奔放纵恣,这件《风雨归舟轴》影响了后来的明代宫廷画家,成为他们描绘这类风雨山水图的典范。 明李士达关山风雨图轴纸本设色纵厘米横6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著录。塞山屹立。风雨飒然。行人张盖联骑。将投逆旅。自题。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隶书。万历庚申(西元一六二○年)秋日。写于石湖邨舍。李士达。钤印三。通甫。李士达印。石湖渔隐。 明沈周雨夜幽寂图 明董其昌云藏雨散 清弘仁雨余柳色图纸本墨笔纵84.4厘米横4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化高远为平远、深远。江渚遥岑,水波不兴,山体坚凝,村舍掩映。山石结构严谨而用笔松灵,墨色滋润,呈现出一派春柳又绿江南岸的清新气息。自识“雨余復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钤“弘仁”朱文圆印。另钤“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朱文印。按丙申为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时年四十七岁。 清樊圻江干风雨图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厘米横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江岸山峦层叠,树木繁茂,随风招展,山麓下树丛间,屋舍庭院错列,江水荡波,渔船往来,道上行人马匹,神形俱足,别有风致,一派江南水村的美景。布局精巧,用笔工整严谨而简练准确,设色明快而绚丽,尽现江南水景风光。 清王翚溪山雨霁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石涛烟树涨村图 清龚贤夏山过雨图南京博物院藏 张大千苏花揽胜图卷年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是他读了好朋友的诗文「苏花行」之後,赶在下雨天游览苏花公路,事後再提笔画成的。水墨控制得很好,把当时蒙蒙雨景的气氛表达出来了。张大千还在画上题字,赞叹苏花景致可称为世界第一奇境。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李可染春雨江南 李可染雨中漓江年家属藏 李可染雨后图年作 傅抱石万竿烟雨年 吴冠中春雨年作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yf/11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杜鹃花八十一八十六
- 下一篇文章: 转角处最美的遇见秀山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