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欧家岭上的红杜鹃

作者/汪兴旺

在桐北大关镇,一座高耸的纪念塔巍然屹立在群山怀抱中,塔顶上,鲜红的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就是红色热土——欧家岭革命老区。车过麻山水库,海拔渐次升高,水泥路像舞动的飘带在山腰间绕来绕去。车行山中,宛如人游空中。回望来路,又惊又喜,山道蜿蜒,谷幽涧深,万绿丛中的杜鹃花分外明艳。我们采几束红杜鹃祭献烈士,然后沿着这条红色天路继续前行,拐过一片竹林,便来到岭上的小山村。随行文友陈总介绍,为了这条路,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万,岭上11户人家就自发捐出30万,施工队顶烈日冒严寒,开山炸石,历时9个多月才修通。通车那天,欧家岭人比过年还高兴,跟当年红军到来一样,燃放鞭炮,夹道欢迎。已到中年的陈总是土生土长的欧家岭人,吃尽山区闭塞的苦。他说,修路是欧家岭人的百年梦想!从此彻底结束了肩挑背驮的生活,极大地改善了山里山外的贸易流通。路通了,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的先烈英灵不再寂寞。每年清明节,纪念塔前花团锦簇,红旗招展,上山祭奠的人络绎不绝。昔日红军进山的小路依然保存并示以路牌标识。欧家岭海拔近米,三面环山,村民都姓陈,或小洋楼或白墙红瓦的平房,坐北朝南散落在山坡上,家家门前盛开着杜鹃花。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不仅有着悲壮的红色故事,更有着诸如金鸡寨、降龙地、鲤鱼地及螺丝仙子等神话传说,给这里的一岭一石、一花一木增添神秘的色彩。这一切无不印证了世居山里的欧家岭人向往美好、积善驱恶的朴素情怀!但在外人看来如此宁静且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却经历了人间的腥风苦雨。现代黄梅戏《风雪欧家岭》便演绎了上世纪30年代,一对饥寒交迫的欧家岭穷苦青年,在党的教育下,反剥削反压迫,与当地恶霸抗争的故事。时值暮春,艳阳高照,岭上的杜鹃花开得正欢,置身花丛,思绪却沉浸在剧情里,耳畔回荡着那首桐城民歌:“杜鹃花开哟一年年,山山水水哟红一片,不能忘啰当年上山的路难走哟,欧家岭上风雪飞满天……”是啊,风雪未已,风暴骤起,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红色风暴!年春夏之交,当岭上的杜鹃花正在怒放,山谷中走来一支背着长枪、扛着长矛和梭镖的革命队伍。“穷苦人的队伍来啦!”山民们奔走相告,捧上山里的新茶夹道欢迎。各路起义队伍聚集欧家岭,在当地乡亲的帮助下开辟操场,紧锣密鼓地开展军事训练。陈昌元、陈昌道兄弟俩让出自家的5间平房,作为新成立的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住址。到7月初,啸聚山林的工农、学生达余人,长短枪余支,战马10匹。一切准备就绪,陈雪吾主持召开大会,代表中共桐城县委宣布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独立团统一军装,统一帽徽,军容整齐,纪律严明。山谷里红旗猎猎,歌声飞扬,战马嘶鸣;操场上,红星闪闪,喊杀震天。独立团红军战士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欧家岭每一片山岭焕发着蓬勃生机。杨排长是位热爱生活的帅气小伙,大高个儿,他和战士们给贫苦老大爷劈柴担水,累了也不歇息,训练时生龙活虎,下操后,常采几束鲜艳的杜鹃花装点着简陋的营房。乡亲们亲热地喊他“杨大个子”,而忘记他的真名。营长姚茂年是位精明干练的指战员,更是红军得力的宣传员,他带领战士下山积极宣传共产党政策,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拥护。穷苦农民纷纷加入革命队伍,踊跃参加红军……山里的慢时光在不经意中偷偷溜走,陈总热情地招呼我们吃午饭。嗬,农家菜摆满一桌,当然少不了山珍野味,尤其那黄灿灿的柴锅灶锅巴又香又脆。庆幸欧家岭“拉饭”“拉酒”的风俗没搬上桌!要不然,撑破肚皮事小,还落得个酩酊大醉,下午的行程势必泡汤。对的,陈总考虑饭后就要带我们去挑战老鹰窝!老鹰窝在离他家不远的老爷峰峭壁上,老爷峰是欧家岭最高峰,海拔米。坡上山石间生长着茶树,终年云遮雾罩,野生野长,因山上气温较低,茶季延迟,这个季节仍见背着竹篓采茶的农妇。俯身偶见羊粪,却不见山羊,山羊是放养山上的,过年才被主人找回去。我揪着石缝里的茶树枝,领先向头顶上的老鹰窝攀爬。老鹰窝从前是老鹰栖居的老巢,其实是一个天然的大石洞,可容纳一个排兵力,洞里可直通峰顶,是当年打游击的好去处。黑褐色的洞口吞云吐雾,暗藏玄机,令人好奇又胆怯,但在眷念家乡的陈总看来,洞口像老人张开的嘴,老爷峰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张嘴呼唤着远方儿孙归来。当我攀上离洞口仅几尺的地方,再也够不着上方的岩石,只好望洞兴叹,徒留遗憾!这时我真心希望洞口飞出一只老鹰来,一睹它翱翔的雄姿,或者悠悠然飘出一朵祥云,欣赏阳光给它镀上的金边。可是什么也不曾见,却落得个骑虎难下。同行美女驻足观望,陈总说村里攀上的也就几个人,这下便借给了退缩的台阶。想当年,红军战士个个是爬山的健儿,小小的老鹰窝肯定不在话下!想必杨大个子三下五除二就能攀上去,然后站在老爷峰顶傲视群峰,扯开嗓门呼喊:红军万岁——!声音在山谷久久回荡,响遏行云。老鹰们从此弃窝逃匿,从此欧家岭人家鸡鸣三县。从老鹰窝洞口一步步退下来,但见半坡上分布形状各异的石头。陈总、张总和我一同登上一块船型的巨石,巨石底部部分悬空,岌岌可危,貌似伸手一推就会骨碌碌滚下山脚,但似乎只要勇立船头,撑一根竹篙,仨人就能漫溯云涛间,尽享游仙之乐!只可惜,这石船不知哪朝猴年马月就一直搁浅在老鹰窝下,历经人间沧桑,我自岿然不动!岁月的风雨剥蚀着它,欧家岭的炮火灼烧了它,红军的鲜血染红了它,它像一块无字的碑见证了当年血与火的战斗。史料记载,年8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闻悉欧家岭起义的消息,如坐针毡,急令桐城、舒城、庐江3县团防0余人围攻欧家岭。8月3日,敌人兵分几路向欧家岭推进,红军战士凭山据险,诱敌深入,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一齐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伤亡惨重,不得不退缩山下。4日,敌人增加一个迫击炮连,企图在炮火掩护下继续向欧家岭进攻,陈雪吾、张舜卿指挥部队利用险要地势和防御工事,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击敌人,再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8月5日,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增援正规军余人,再次疯狂地扑向欧家岭。独立团红军迎战数倍于我的敌人,毫不畏惧,决心誓与阵地共存亡。敌人见正面攻不下来,遂集中火力攻打我薄弱的北面阵地。一场惨烈的战斗打响了!阵地前硝烟滚滚,火光冲天,我防御工事被敌炮火摧毁坍塌。战士们三天没吃没喝,满身焦土,精疲力尽,每人仅剩几发子弹,二营营长姚茂年急中生智,指挥战士用石头痛击敌人。杨大个刚举起石头,突然,高大的背影颤动一下,鲜血从胸口汩汩流出,他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朝敌人砸去。杨大个子中弹倒下了,姚茂年也牺牲了,连长伍宗全身负重伤被俘。副团长张舜卿怒火中烧,他赤着胳膊,左手抡起大刀,右手挥动驳壳枪,大喊一声:“同志们,为党立功的时候到啦!是红军好汉就跟我冲啊!”战士们一跃跳出战壕,如猛虎下山直扑狼群,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肉搏战,子弹没了用刀砍,刀口卷了用石头砸,石头砸光了用拳打,用脚踢,用嘴咬……打得敌匪溃不成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黄昏悄然降临,阵地上硝烟弥漫,暮霭沉沉,一片狼藉。激战三昼夜,红军战士击退敌人数次进攻,毙伤敌人数百,但自身伤亡余人。因寡不敌众,为保存力量,陈雪吾团长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杀出重围向歧山转移。8月6日,部队转移到龙眠山燕窝地修整,7日,陈雪吾主持召开干部会议,总结欧家岭战斗的经验教训,将突围出来的红军战士化整为零,分散游击,把革命的火种从欧家岭播散皖中。欧家岭暴动虽然失利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革命者前赴后继!红军撤出欧家岭后,乡亲们含泪掩埋了牺牲同志的遗体,陈大爷站在杨排长的坟前久久不肯离去,他特地采来杜鹃花插在坟前,哽咽着:“大个子,你帮我劈的柴还有呢……知道你喜欢杜鹃花……安息吧娃,欧家岭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不久,反动势力卷土重来,欧家岭人尽管屡遭秋后算账,但他们心中的那颗红星一直在闪耀着,坚信黎明终将驱散黑暗,红军一定能胜利归来,穷苦大众一定得解放!傍晚,他们悄悄来到烈士墓前默立,祭洒自酿的烧酒;清晨,他们在村口翘首以盼,俯瞰红军走过的每一条山间小路……青山有幸埋忠骨,杜鹃花开慰英魂。翌年早春,欧家岭的山山岭岭开遍了红艳艳的杜鹃花,远望像燃烧的火,像飞落的霞。乡亲们动情地说,那是烈士们鲜血染成的!是烈士忠魂所化啊!站在老爷峰前,我思绪万千,深感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一阵春风拂过,山坡上一簇簇、一丛丛的杜鹃花,绽开无数张动人的笑脸,此刻,耳畔仿佛飘来了歌声:“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恍然间,一支红军队伍绕过花丛,高举军旗,唱着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岭上开来,帽檐上红星闪闪,像含笑的红杜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汪兴旺,桐城新渡人,安徽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田魂》。

桐城市文林商贸

特别鸣谢:

调节免疫力,抗疲劳

给生活加把劲

劲牌桐城办事处

桐城市文林商贸

(吴经理:)

阅读其他文章

只要夕阳好,何惆近黄昏

心中永远的大沙河

老牛

缝纫技师,爱上码字的快乐

又是一年开学季

父亲爱酒爱黄梅

我与酒不得不说的故事

陪客

情有独钟

南京的“阳光”回来了

回家的旅途

喝酒那些事儿

岳父病了

喝酒

劝酒歌

敬往事一杯酒

凡尘艳语

ID:tcfcyy

投稿邮箱:1051287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yf/1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