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椾含鍝不鐤楃櫧鐧滈濂?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3423.html
朋友们,《红杜鹃》讲述的是大别山少女夏清子,从一个穷家孩子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一名少年英雄的故事。作者若金之波,本名金波,河南新县人,居京工作二十余年。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儿童文学学会会员。已在《北方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一百多家报刊上发表小说多篇,获奖30余次,出版小说、童话《红杜鹃》、《长征路上快板声》、《生死》、《清泉天上来》、《大学生村官》等,其中《妈妈的眼泪像河流》等四部图书获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并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红嘴花鸡脱险记》《长征路上的快板声》《我是红军小小兵》分别入选年、年、年江西教育厅“假期读好书”活动推荐书目;《画说中华名人家风故事》获第37届中南地区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红杜鹃》《生死》分别入选年、年中国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云方式采访远在北京的若金之波老师,请他谈一谈自己创作小说《红杜鹃》的感悟。

点击上方收听节目音频

金波,笔名若金之波(非儿童文学老作家王金波),河南新县人。河南儿童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已在《北方文学》《当代人》《山花》《四川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草原》《小说月报》等一百多家报刊上发表中短小说一千余篇。出版微型小说集、中长篇小说等30部。以若金之波为笔名出版的作品有《智取真经》《大学生村官》《长征路上的快板声》《红杜鹃》等。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共青团鲲鹏文学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奖等。

第一章就像山上的百灵鸟

作者:若金之波

1.唱首童谣壮壮胆夏清子抱着一篮子野菜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爬上房后的那棵百年老枫香的头顶了。妈妈夏三娘提着新书包,正站在村门口张望,样子十分焦急。见她大汗淋淋地跑下来了,紧赶几步迎上去,道:“清子,你怎么才回来?你大志哥早就来催你去上学了!”“我知道,大志还帮我掐花儿菜了呢。”清子放下篮子,抹一把额头上的汗。妈妈摘掉她身上的碎树叶,捋了一下头发,又将她上衣的对襟盘扣重新扣整齐了,才从书包里取出饭菜团子,塞到她手里,道:“拿着,边吃边去吴家祠堂,别迟到了哇!要不是共产党,你一个女伢子还能上得了学?”“嗯。”夏清子接过饭菜团子,咬一口,转身就走。“还有书包!”妈妈把这只用粗棉布头拼凑成的书包挂在她的肩膀上,她扽了扽,才奔上了一条田间小道。这条小道是去列宁小学的捷径,约有三里地。列宁小学就在吴家祠堂里,原先是一家私塾,过去全是有钱人家的伢子去读书。有一次,清子去赶集,路过那里,听到里面哇啦哇啦的读书声,羡慕得不得了。可要上学,家里哪交得起学费?连男伢子都读不起书,何况一个女伢子!所以,她也就压根儿不往那上面想。谁知,今儿开春,祠堂的大门上突然挂上了“列宁小学”的牌子,牌子下面还张贴了一张布告,认得字的人一念,原来是要开办新学,招收男女学生,穷人家的伢子一律免费入学。学校的老师还到各家走访,登记伢子的信息。清子的妈妈不想让清子上,说清子今年都十岁了,是家里的小劳力,要是读书去了,家务活儿谁干去?想让儿子夏苗子去,可苗子才七岁,不到入学年龄。她的重男轻女思想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经过做工作,她才勉强答应了下来。今儿是开学第一天,照例,清子要上山打一篮子花儿菜,这种野菜既可以养人,也可以喂猪。因为要上学,清子比往日早一会儿上了山,这时天才蒙蒙亮呢。上山之后,她才知道太早了不是好玩的。站在山脊上一看,向阳的一面虽是亮堂堂、光灿灿的,而背阴的一面却是阴森森、黑洞洞的,有些吓人。真是一架山,两重天!那些很少有人采摘过的花儿菜,就在那看似阴森森的山坡上。她想下去,双脚却像被什么东西扯住了一样,迈不动,每移一步,心脏就咚地跳一下。谁知道那里有没有怪物跳出来呢?她只好停在山脊上摘,好摘的地方都让人掐过无数次了。她站在花儿菜树下,伸出手,连花带叶掐一朵,是老的,不得不丢下,再掐还是老的。嫩的都是刚冒出来的小叶尖尖、小花骨朵,掐半天也不够一把。竹篮子不大,掐得太阳跟自己一样高了,篮子底还是没有铺满。她的目光不得不再次投向背阴的那片山坡,又壮壮胆子往那边靠了靠,钻进林子里,嘴里不由得唱起了童谣——做个油馍馍,张口吃半个。还有半个哪儿去了?猫偷去了!猫呢?上树了!树呢?水淹了!水呢?龙喝了!龙呢?上天了!天呢?头顶上那不是的咧!………..这是一首自问自答、自白自唱的童谣,唱得就像表演独角戏。过去,她一个人走夜路、过山道,都是唱童谣给自己壮胆,就是告诉四方的人,这里有一个人,一个女伢子,请大家多多关照!也让那些吓人的野兽知道,这里有一个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不许你们靠近!她的歌谣掠过山坡上的树杪,传出很远,响起了回音。她唱一句,远处的山坡上就应一句,她的胆子就大一圈,双腿就敢往树棵子里进一步。可是,歌谣一停,四周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就像没有生命一样,林子里仍然是阴暗暗、神秘秘的。“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人上山呢?”清子嘟囔了一句,有点发毛了。过去这个时候,会有许多人上山的,有放牛的,有砍柴的,也有跟自己一样掐野菜的。大家你唱一句山歌,我接一句山歌;你唱这首童谣,他接那首童谣。今儿,怎么就没人接她的话音呢?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提笆篓,摘棉花,棉花壳,扎我脚,哎哟哎哟好痛哟!还是没有人接她的话音!翻呀翻,翻菱角,一棵秧子结十个,你分多,我分少,谁让咱俩交情好!“哎哟!”山下,突然传来一声惊叫,吓得清子也“哎哟”一声,身子本能地往后一坐,一条腿却被树枝勾住,差点摔在地上。“谁呀?”夏清子大喝一声,嗓子都变了调儿。“喵呜——!”回答她的,是一只野猫的叫声,又尖又刺耳,比狼嗥还难听。“啊!”清子的魂儿一下子飞起来了,心脏咚的一声,两条腿直打颤,她扔掉篮子,起身就想跑。就在这时,猫叫的地方又响起洪亮的山歌声——什么风吹贵客来?山歌引路过石岩。是肖大志!邻村的那个大自己三岁、吃百饭长大的孤儿哥哥。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清子的心咕咚一下回到肚子里,吓飞的魂儿也回来了,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她抹一把脸上的汗,抓起篮子,一脚就踏进了深林里,手不停地掐那些叶又嫩、朵又大的花儿菜,不过,她的喉咙也没有闲着,接着大志的歌音往下唱——不是外人不是客,都是乡邻心肠热。脚底下,大志的歌声又传了上来,那是对唱的调子——清早上山露水多,放牛哥哥翻过坡。牛吃青草直摆尾,我唱山歌好快活。他这是在自卖自夸,显得自己很逍遥。清子便“哼”了一声,接着唱——唱个山歌好快活,你来起头我来和。想唱个啥就唱啥,云彩随风我随你这个破嗓子哥。清子被自己改过的歌词逗乐了,嘻嘻笑起来。两人你一段我一段地对着唱,唱着唱着,就慢慢靠近了,一个往山下走,一个往山上爬,嘴不闲,手也没有闲。没过多久,就碰到了一起。“喂,大志,你刚才叫唤什么?”清子白了大志一眼,要找他算账。“我那是一脚踩进了山鼠洞,以为掉进了野猪夹子里,吓的。”“为什么学猫叫?”“学猫叫吓山鼠呗。”“你怎么这么懒,才上山?”“我早就上山了。”“上山了也不说话?”“嘻嘻,听你唱歌谣,我着了迷,暗地里也想学几句。”“哼,要知道这样,我才不唱。”“我不信,除非你胆大了,不用给自己壮胆了。”“你不是唱放牛的歌吗?牛呢?”见大志撩起褂子当兜子,摘了满满一兜子野菜,就问。“为了一心一意读书,牛退给了东家!今儿是开学第一天,我们紧挨的两个村里就你和我上学,我比你大,老师专门吩咐了,让我带你一起去,不许你不去!”“可我的篮子还没有掐满。”大志向前一步,把兜子里的野菜抖进篮子里,道:“这不就差不多了?”“你给我掐的?”“眼看要迟到了,我不帮你掐,你多咱才去得成学校啊?”“走,回家!”清子看到篮子里也不少了,拉大志一把,带头下了山。“那清子,我先往祠堂里去,你随后就赶到吧。”“放心吧。”……清子啃着饭菜团子,背着空空的书包,走完一段山路,又拐进一条田埂,才上了去前厂乡的官道。在她的前面,分明听见大志那并不好听的歌喉又隐隐响起——欢喜树,九支桠。桠上结满欢喜粑。又结香桃又结李,又结红枣八月札。

《就像山上的百灵鸟》

作者:若金之波

不一会儿,上课的铃声又响了。大家都停止了喧闹,静静地等着下一位老师的到来。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满脸含笑,朝学生点了一下头,自我介绍说:“我姓刘,以后管我叫刘老师吧。我教算术,也教音乐。按课程计划,这一堂课是音乐课。”她的口音有点“蛮”,一听就是南边的人,大家都笑起来。就听刘老师大声问:“同学们都喜欢唱歌吗?”“喜欢!”学生们一齐回答。“平时都唱什么歌?”这一问,大家又笑起来。大家喜欢唱歌不假,但都是山歌、民谣,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成调,也不完整,随意唱唱,助个兴、壮个胆什么的。当然,也唱人们经常哼哼的苦歌,什么《穷人歌》、《长工歌》,但那是大人们唱的,唱着唱着就苦起了脸,伢子们也是偶尔学两句,不喜欢唱,伢子们多数还是对童谣、儿歌感兴趣。“哪位同学带头唱一个?”刘老师看着大家问。“刘老师,夏清子的嗓子最好,她唱的歌可好听啦!”教室后面,一位男生大声说。夏清子回头一看,又是肖大志,就有点不高兴,反唇相讥道:“肖大志,你唱得也好听,你先带头唱一个呗!”“不,比你差远了。”肖大志赶紧把脑袋藏起来。“好吧,肖大志同学,你就带头唱一个。”刘老师拍板了。肖大志扭捏了一下,只好站起来,有些害臊的样子,但很快就不心慌害怕了。他唱的是一首经常独自哼哼的《放牛歌》——穷人的伢子不自由,八岁给人家放老牛。不巧遇上恶东家,鸡叫头口叫咋咋:放牛伢伢起来了吧?放牛伢伢起来了吧?放牛伢听到东家叫,吓得赶紧往出逃。骑着老牛去找草,找不到好草放不饱,回到家中呀怎么得了?回到家中呀怎么得了?唱得又粗又憨,大概是第一次在这么严肃的场合唱歌,声音有点发颤,又觉得自己的调子跑远了,唱着唱着脸就红透了。“歪嘴和尚念经——走了调!”身边的同学捂着嘴,嘻嘻窃笑。“我就说我唱不好嘛,”肖大志坐下来,“夏清子唱得好,都说她比山上的百灵鸟还会唱,刘老师,就让她唱吧!”刘老师便笑嘻嘻地看着清子,没有说什么。“唱就唱!”清子心里说。她站起来,不敢看老师,也不敢看同学,扭着脸看墙上。她唱的是《穷人歌》,记得爸爸在世时,就爱唱这支歌,声音拉得长长的,调子苦苦惨惨的,她也跟着哼两句,哼着哼着就会了。穷人好心伤,冷天无衣裳,热天身上光。吃的野菜饭,喝的苦根汤。麦黄望接谷,接谷望插秧。一年做四季,尽为别人忙。她一开口,教室里全静下来了,大家痴痴地看着她的背,被那清亮素丽的童音吸引住了。她的歌声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唱得婉转悠扬,又哀怨忧伤,唱得人也禁不住流下一脸泪。歌唱完了,人坐下来了,大家还在回味着,忘了鼓掌,忘记了欢呼。穷人好心伤,冷天无衣裳,……刘老师也沉浸在歌声里,情不自禁地学了两句。唱完了,学生们这才一起鼓掌,为老师,也为夏清子。“夏清子同学,你的嗓子真亮丽,是一副天生的歌喉,未加修饰的天籁之音,有一种无师自通的音乐细胞,我都被你的歌声感染了。你简直就是山上的百灵鸟,将来一定能成为人民大众的音乐家!”刘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学生们又鼓掌起来。“不过,我们现在不仅要唱山歌、唱民间小调、唱童谣,也要唱红色的歌、唱革命的歌。因为我们都是革命的小少年,都在为革命而学习,将来还要为革命而工作。我今儿教给大家的第一首歌,叫《读书歌》,将来还要教许多许多这样的歌曲。”说完,刘老师就从窗台上挑一支细炭,在黄泥板的空白处写下“读书歌”三个字,然后站在讲台中间,挥舞着双手,用响亮的歌喉先演唱了一遍——春季读书天气和,好同学,理论就是革命舵,看看列宁报呀,唱唱战斗歌,理论好呀觉悟高,胜利有把握。夏季读书天正长,好时光,认真读书最应当。赶走帝国主义,消灭白匪帮,为穷人闹翻身呀,胜利有保障。秋季读书好时候,乐悠悠,我们穷人出了头。田地人人有,吃穿都不愁。要保卫苏维埃呀,人民得自由。冬季读书雪满天,正农闲,学习操练不怕寒。交流好经验,技术要钻研,消灭那个反动派呀,做个战斗员。学生们都被这新鲜别致的歌词和激情奔放的旋律打动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老师的嘴,盯着老师豪迈大气的动作。大家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演唱歌曲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刘老师唱完了,又一句句地教大家唱,老师唱一句,学生们就接一句。教了两遍后,刘老师又一段一段地教,老师唱一段,学生们就接一段。春夏秋冬都教完了,也唱完了,刘老师就站在台上起个头,打起拍子,光动嘴而不发出声音,指挥学生们唱。学生们随着那挥舞的手势,亮开歌喉,放声高唱。但多数学生并没有完整地唱下来,唱到最后,只剩下少数学生的嘴巴还在动,在这少数学生中间,只有夏清子一直在唱着,中间就没有停顿过。“夏清子同学,你来领唱一下怎么样?”刘老师望着清子说。“嗯。”清子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走到台上,像刘老师那样,面向同学们,昂起头,挺起胸,挥舞手势,放开歌喉。她唱一句,同学们接一句,一直把这首《读书歌》唱完为止。“好,夏清子同学不仅唱得好,记得也牢,进步非常快。我提议,以后夏清子同学就是我们班的领唱生!”同学们可着劲儿鼓掌,拍得巴掌啪啪响。下课了,夏清子还沉浸在歌声的旋律中,她觉得音乐课真好、真合心意,她本来就爱唱歌,现在就更喜欢唱歌了。每周一、周四20:30首播

周二、周三、周五、周六同一时间重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xj/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