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468597.html

4月18日再到珠孔坞,在山岭上穿行于杜鹃花花海,我深深地陶醉了。在手机屏幕中不断寻觅动人的角度,特别兴奋。下山后,选了几张发了朋友圈,配了以下文字:

江山如有待。三个月前,初入珠孔坞,“已是悬崖百丈冰”;三个月后,再登独个尖,分明“待到山花烂漫时”。

三个月里两次前往珠孔坞,每次都有奇妙的遇见。山川秀丽,大美洞桥,不禁为家乡的山水自豪。

第一次到珠孔坞是今年1月9日。最初在朋友圈里见到珠孔坞的冰挂照片后,慕名前往。正好遇到江南少有的低温,让水帘洞的冰挂有了几分“北国风光”的气势,冰肌玉骨、晶莹多姿,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次是为了心念中的映山红。上次去看冰挂,因为一路贪恋登攀,错过了半山腰的水帘洞,径自登上了独个尖,冬日暖阳下,那一团团的杜鹃花花苞正静静地酝酿着一场盛大的绽放,让人有了无限的期待。

小时候的记忆中,映山红是可以吃的,有一丝甜津津的味道,孩提年代关于故乡的记忆有很多与吃的有关,除了荠菜、胡葱、马兰头这些可以当菜的外,上巴、妙子、桑椹、酸筋管、挂灯子、棠梨子,甚至茅草根,那酸酸甜甜的更让小伙伴欢喜。有一次在军分区任职的代昌阿哥从部队回家探亲,见到我们一帮小孩子,分给我们大白兔奶糖,那个奶香味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味。当然,也不能乱吃,红色的映山红可以吃,那个紫色的,我们叫闹羊花,是有毒的,小时候去吊羊(羊脖子吊一根绳子,找一片能让羊觅食的地方,一端系到小树枝上,免得让羊去偷吃庄稼),也不能让羊吃到那紫色的花。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有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少年潘冬子成长的故事,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那时我们还在村里念小学,那年头能够看一场电影是莫大的文化享受。当公社里的电影放映员骑着自行车,车架两边挂着放映机和电影胶片盘来到村里,后面总会跟着一帮小孩子,乐得屁颠屁颠的。

一场电影会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反面角色胡汉三的一句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也会被小伙伴们玩打仗时拿腔捏调地模仿一下。

随着《闪闪的红星》的播放,影片中的三首插曲《红星歌》、《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也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

白色恐怖下的斗争是严酷的,《映山红》是在寒冬的晚上妈妈唱给潘冬子听的,她鼓励小冬子,到了春天,映山红开了,红军和爸爸就会回来的!在妈妈心里,春天就是斗跨所有的胡汉三,胜利花开的时候。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了,映山红……”一个“盼”字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期待,那是风雨如磐的黑暗中对黎明的一种企盼,一种信仰,有着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人们不屈地抗争。

小冬子渐渐成长,他明白,这一天不是等来的,是靠斗争赢来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雄壮高亢的旋律声振林木,荡气回肠。为给游击队弄到宝贵的盐,他和爷爷借助一张竹排在湍急的江水中乘流而下。起初他们把盐藏在茶竹罐里(用一截粗壮的毛竹制成,削光外皮,打通竹节,用来装茶水,那时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这个东西),为躲过敌人的搜查,机智的潘冬子把盐化成水,浇在自己身上的破棉袄里。躲过盘查后,再泡出盐水,用铁锅熬出盐巴。

影片最后是在岭上一片鲜红的杜鹃花海中,一个红军指战员飞马而来――潘冬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们奉命将奔赴新的抗日战场。“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潘冬子终于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久远的,可以说,那些旋律深深地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成为那个年代的一种集体记忆,温暖人心,照亮征程,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年1月9日攝于珠孔坞

造化钟神秀

这次来,村里已经用心地将石板路铺到了山脚。

秀气的雀屏瀑

灿若云霞

远眺岩岭湖

滕王岩上一株长在崖壁上的映山红。

APRIL

生命礼赞

灼灼其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xj/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