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一个令人痛心的数字冲上热搜

截至去年底

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作为昔日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党的十八大以来

贵州累计实现脱贫万人

每年减贫万人以上

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

66个贫困县全部出列

这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战役

贵州涌现出无数艰苦奋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脱贫攻坚英雄们

他们不畏牺牲

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他们的名字

将永远铭刻在坚实的土地

永远活在百姓的心里

姜仕坤

姜仕坤(图片来源:毕节发布)

姜仕坤生前系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委书记。年4月,因突发疾病去世。

在晴隆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耿展宇图为耿展宇(左一)走访贫困户詹会顺(图片来源:毕节发布)

耿展宇,于年8月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工作;年任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年10月18日不幸离世。

8年来,耿展宇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脚步遍及青龙街道7个社区,72个居民组的每一寸土地,将真情和希望带给了千家万户。

文伟红文伟红入户走访困难群众

自年开始,文伟红先后到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淇滩镇和平村、彭华村,团结街道麝香村驻村,所驻村都先后顺利出列。年,文伟红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村驻村,组织委派其到中寨镇大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于年7月22日不幸离世。

文伟红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写到:“单位领导跟我谈过,鉴于我驻村已6个年头,如果想撤回,就安排人接替。但我向领导表明了驻村的决心,要坚持到脱贫攻坚胜利那一天。”

王小权

王小权同志(左)生前带领驻村蹲点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王小权生前为中组部干部三局二处副处长、一级调研员,曾任中组部派驻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第一书记,负责当地的定向扶贫工作,于年12月26日不幸因公殉职。

任上,他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冲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身土、两脚泥,和苗乡干部群众一起苦、一块干、一道拼,全身心投入台江脱贫攻坚最后决战。为了苗乡群众脱贫致富,王小权一直干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吴兴堂

吴兴堂(右一)入户走访困难群众

吴兴堂于年初到黔东南州黎平县龙额镇亚罕村开展驻村帮扶,虽明显感觉身体不适,却一心扑在工作上未及时就医。年5月21日,吴兴堂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为贫困群众送物品,对于吴兴堂来说是常事。他每次去镇上开会或到县城办事,都会帮村民带米带面、买肉买盐,还一家家地送上门去。吴兴堂病逝后,家人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了一本记录着多元支出的账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自掏腰包为村民购买物资的花费。

罗朋

罗朋(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罗朋,身为毕节市纳雍县曙光镇河沟村河沟组贫困户,在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等服务政策后,以街道临聘志愿者身份入职。

年10月10日,罗朋加班核对更新贫困户明示牌、连心袋,在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故,牺牲在脱贫攻坚路上,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

丁永华丁永华(左二)走村访户

丁永华,生前系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普安镇阳基村第一书记,年9月5日,在回村途中突发急病,倒在了脱贫一线战场,生命的年轮定格在53岁。

丁永华规划的三大产业,奠定了阳基村的发展方向。他到村不久,就跑遍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和36个自然寨,和村“两委”成员反复研究,作出以稻田养鱼、枇杷种植、黑毛猪养殖为重点的产业规划。年,村里实现经济收入80多万元;年,多头黑毛猪远销广州;年,0亩枇杷林的果子错峰上市被抢购一空。村里又引进了林下养鸡场,还打造了一片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陈永凤

陈永凤(右一)走村访户中

陈永凤,彝族名字索卓索玛,意为美丽的杜鹃花。她是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谢都村村主任、村妇联主席,于年11月28日晚,倒在了脱贫攻坚路上,年仅50岁。

据了解,在年大方县脱贫攻坚冲刺期间,陈永凤经常出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等症状,并于当年11月26日在上班时突发脑梗住院,仅仅15天后,尚未痊愈的她主动申请回到脱贫攻坚一线。次年11月27日,陈永凤在村委会办公室带领村干部对脱贫攻坚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当天18时30分感到头昏目眩、浑身无力,回到家中便不能开口说话。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脑出血,颅内大面积积血,经全力抢救无效逝世。

如今“贫困山区”的标签已彻底被撕去

这样的伟大奇迹

离不开那些

为了贵州脱贫倒在一线战场的英雄们

向英雄致敬!

今天他们代表贵州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致敬贵州“战贫人”!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今天(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几位来自贵州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的感受。

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罗焕楠,是一名年轻的“95”后,同时也是旺家社区1.8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大管家”。在他的努力下,旺家社区建起扶贫微工厂产业园,入驻服装厂,引进阿里巴巴AI豆计划等多家企业,就近安置群众就业多人,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美好愿望。他创新开展的搬迁群众新居体验活动,还作为后续服务经验典型在万山区全区推广。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罗焕楠说自己还需再接再厉。

“脱贫攻坚这些年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是我感触比较深的地方。接下来我们的规划还是要立足于易地搬迁后续服务重点,来做好就学就医的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群众精神文化,持续做好群众的就业工作,开发多渠道的岗位来满足群众不同年龄阶段的就业需求。”

“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争做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段誓言陪伴着威宁县石门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胡钧溥度过了四年青春中的每一个清晨与深夜。四年多的时间里,在这个地处乌蒙山区的贫困村,胡钧溥走家串户,带领村民苦干实干,让曾经深度贫困的威宁县石门乡团结村,贫困发生率从48%下降到0%,彻底撕掉了贫困的标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对于胡钧溥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

“脱贫攻坚的终点,也是乡村振兴的起点,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回去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的规划,在乡村综合治理方面,我们还会继续不断地去完善积分管理的体系,提升我们综合治理的能力;产业方面,我们也将会更加详细地去梳理、整合我们的资源,争取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既是群众的“贴心人”又是社区的“好当家”。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罗应和设立“移民夜校”,改变了群众宁愿扛锄头不愿进“校门”的想法,创建“移民劳务服务公司”,实现社区人劳动力全部就业,就业率户均达2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让罗应和和他的乡亲们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过上了崭新的生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罗应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说,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是接下来他要竭力完成的事。

“这几年我们看到通过国家的帮扶、群众的自发和团队的帮助、东西部的协作等等各方各条战线的努力,把各项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了,但是这个基础还不够,距离乡村振兴这条路依旧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这两个方向,确保群众的钱袋子继续保持鼓起来的势态,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助力。”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威宁县迤那镇五星社区党支部书记、迤那镇党委副书记李仁兵创新采用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工作法精准识别贫困户,探索出了精准扶贫开发的“迤那实践”。此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李仁兵而言是一种鼓励,更是一份责任。

“参加这个表彰我感到十分的光荣,这也是给我的一个重任。我们农村人还是要从土里面来做文章,下一步我们要巩固好脱贫成果,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现在我们五星社区的产业,有1亩个大棚,既给了老百姓一亩地元的流转费,又提供了老百姓的就业岗位,又提供了农业培训。年我们种了几百亩党参和几百亩魔芋,年我们支部领办合作社,预计亩的螺丝椒会给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带来更多的收入。”

黔西县谷里镇党委书记罗卫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我们家的女书记”。在她的带领下,谷里镇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1.73%下降到现在的0%,全镇陆续发展的多亩茶叶、0余亩黄精、亩刺梨、亩猕猴桃等优势产业,为群众打开财富的“聚宝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更加坚定了她接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参加这次表彰大会我内心特别激动,特别受鼓舞,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回去以后,我们第一就是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对标‘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继续常态化地开展走访等工作;第二还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通过产业+就业的工作思路,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实现全镇的贫困户利益连接全覆盖,以市场化为方向,积极发展一批特色农业,推动产业品牌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第三,在巩固好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好谷里镇的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驻天柱县高酿镇上花村第一书记罗明元全心全意扎根基层,带领上花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名贫困人口闯出脱贫致富路。近5年来,在罗明元的带领下,上花村先后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余亩,昔日荒山黄土坡成了村民种植三红蜜柚、大血藤、太子参、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聚宝盆”;上花村稻田鱼、肉牛、生猪、土鸡、谷子鸭、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也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经营方式下,实现了农副产品挂网销售,开辟了村民致富的新路子。在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罗明元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这份荣誉是对我工作的一种鞭策。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罗明元说。

来源:贵州日报、动静贵州、贵州改革湄潭社区论坛,了解湄潭更多精彩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xj/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