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鸿雁杜鹃鸳鸯,古诗词中的
游戏不在于输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m/24812.html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古诗词中 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 然而,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含义, 有的鸟儿代表喜悦 有的鸟儿透着悲伤 今天 我们来说一说诗词里的那些鸟儿 它们有什么寓意 寄托了什么情感呢 陈树人作 黄鹂 黄鹂又名黄莺、仓庚,羽色鲜黄可爱,鸣声清亮婉转,常常出现在歌咏春天的诗里!一般代表着轻快、喜悦的感情。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陈树人作 鸿雁 “鸿”的本义是大雁,古人相传,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雁信”“雁书”,往往代指书信。因其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黄建国作 鹰 鹰是一种猛禽,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 在文学作品中,鹰多象征刚劲、自由、理想和抱负。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徐悲鸿作 杜鹃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鹧鸪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李珣《南乡子·烟漠漠》 齐白石作 鸳鸯 鸳鸯,水鸟,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民间传说和文学上用来喻夫妻;又用来称成偶的东西。 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司马相如《凤求凰》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齐白石作 乌鸦 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 在文学中,乌鸦有恶、小人;荒凉、颓废;日暮思归、怀人;高贵、力量;太阳;喜鸟等寓意。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李白《秋风词》 齐白石作 燕子 燕子作为一种小巧的鸟,很受诗人喜爱。在文学作品中,燕子有离别、落魄、怀古的寓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宋·晏殊《蝶恋花》 吴冠中作 鸥鸟 此类鸟善飞,能游水,常随潮而翔,有海鸥、银鸥、燕鸥等种类。 在诗文中,鸥鸟有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等寓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来源:阅读公社 主办: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史志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仅作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若涉及原创,作者请把联系方式发送到yb aliyu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xj/5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风古诗词中的那些鸟儿,究竟有什么寓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