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木里美国大部分杜鹃花来自香格
《梦幻木里》∣美国大部分杜鹃花来自“香格里拉”深处的木里? 16世纪开始,西方探险家进入我国西部地区采集了大量的杜鹃花标本、种子、苗木。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枚巨大的杜鹃花干圆盘,当年展出时曾轰动世界,并一直被英国人引以为荣。 这就是19世纪末英国人乔治?福瑞斯特在云南发现的“杜鹃巨人”大树杜鹃,这棵高25米,胸径87厘米,树龄高达年的大树被乔治?福瑞斯特砍倒后制作为模式标本带回英国。 这位英国人曾七八次进入云南,发现并采走了种杜鹃新种,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多来自云南。 “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西方的园林”. 大树杜鹃模式标本 同一时期,另一位美籍奥地人约瑟夫·洛克也在木里开展了两年的探险考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洛克木里探险过程。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据此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让“香格里拉“闻名于世。 这位洛克不仅是探险家,同时也是植物学家,樱园荟上,木里副县长陈进向我们讲述洛克将木里杜鹃、东巴文物带回美国的过程。 20世纪初,英国著名“植物猎人”威尔逊,因在中国西南植物考察中的卓越表现,被挖到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在该园负责人萨金特去世后,正式成为该园负责人,成为洛克的直接领导,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停止洛克在中国的植物学考察经费,断绝洛克经费另一个原因在于当时美国正处在3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前期,经济不景气、经费也非常紧缺。 所以洛克后期的两次探险基本与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无关。 根据《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记载,年春天,被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新上任的领导威尔逊断绝了经费来源的洛克,陷入绝境,在信中不免隐含着自杀之意。这时洛克想起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洛克在年到木里探险的经历就刊登在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并引起轰动。 洛克随即带领两位纳西族随从于年7月赶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可以说是苦苦哀求,以继续去木里考察为由才得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认可并提供经费。11月20日,洛克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派出的探险家,从华盛顿启程返回昆明,在昆明洛克说服了同样喜欢探险的美国驻昆明领事馆副领事哈根律师,辞去副领事一职,加入洛克的探险旅程,月薪仅美元。经过充分准备之后,考察队还有大理传教士佩尔·埃沙兹和13个纳西人,外加一批骡夫和一支由30名士兵组成护卫队,于年3月22日动身离开昆明经丽江前往木里。 从这次考察队的组成就可以看出当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经费支持应该相当给力,没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支持,就没有洛克中后期的探险考察,也就没有今天的香格里拉,同样,神秘木里蕴藏的巨大潜能,也吸引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这次考察前后一共持续将近两年的时间,是洛克整个探险考察最核心的部分,以前主要是植物学考察为主,探险为辅,这次则是木里探险为主,植物考察为辅。以前考证中说洛克前后三次到木里探险,实际上就本次探险就有三次进入木里,第一次是年4月-9月,第二次是年11月-年2月,第三次是年3月-8月。 这样说来,洛克至少有4次进入木里探险考察。洛克仅第二次到木里考察,一共收集了种植物种子,其中的样是杜鹃花属,可以这么说,美国今天的杜鹃花很大部分来自木里。 事实上,洛克真正出名并不是他在植物学上的研究,而是在探险、纳西文化研究方面。洛克既是纳西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纳西文化的破坏者,洛克当年在丽江几乎把有较大价值的纳西族文物收个精光,最后运回美国达数车之多,所以近年丽江展示的东巴文物,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木里俄亚和依吉两个纳西族乡。 洛克带走杜鹃花种的百年后,木里仍有着广阔的草原,目前全县共有九个国营牧场,牧场高山杜鹃花百万亩以上,山花烂漫时,满山遍野的杜鹃,看上一眼,你就会明白洛克为什么要带走木里杜鹃。 木里杜鹃花 夏天吋咚海子紫色、黄色的高山小杜鹃 马鹿场杜鹃花局部 玛鹿场杜鹃花近景 玛娜茶金高山小杜鹃 玛娜茶金高山大杜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xj/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定了萍乡正式确定香樟树为市树杜鹃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