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笠翁专栏杜鹃引发的联想
家长70大寿,她的闺蜜送来两盆花,加上去年的一盆,家里便有了5条生命。 两条老态龙钟,三盆新艳欲滴。 其中一盆杜鹃,正值盛期,花团锦簇,色纯而娇艳,甚是喜庆。 杜鹃花品种多,分布广,花期长。在我国,南及五指山,北到大兴安岭,东至雁荡山,西达夏尔西里。每逢春夏之交,高山上,深谷间,大片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因此得别名“映山红”。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寄情于杜鹃,留下许多千古名句。 唐李白写诗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宋代晏几道有“……故国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的名句,辛亥女英雄秋瑾则有“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的绝命诗。主调几乎都是十分伤感悲壮的。 传说杜鹃花是杜鹃鸟啼叫滴血后染成的。古蜀王杜宇退位,其精魂化为杜鹃鸟。因鸣声凄厉,音若“不如归去!”且昼夜不止,动人乡思,又被称为“断肠鸟”。 小时候在老家不知道这么多传说故事,暮春时听到有鸟不停地在麦田上空盘旋鸣叫,奶奶说那就是布谷鸟,它不停地叫的是“麦黄草枯”,提醒农民准备割麦插秧了?对于一个孩子,这说法比滴血的说法好接受些。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共早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包括井冈山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闽赣苏区、湘鄂苏区、川陕苏区等,都是盛产杜鹃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失败后,各苏区红军先后被迫放弃根据地长征,“映山红”被给予红色革命和离乡出征的寓意,贯穿在那一段历史中。有一篇抒情短散文《三五年是多久》恰如其分地把人民军队和人民之间的革命、红色、忆念、期盼等情感,用映山红全面寄托,主调很悲壮。这才应该是杜鹃的近解。解放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可惜后来不知怎么删除了。 邻国日本和朝鲜也盛产杜鹃,朝鲜民族把杜鹃叫做“金达莱”,抗美援朝时期,“金达莱”又被赋予了中朝友谊的含义。 杜鹃花原本应该生在崇山幽谷中,自由自在,枝繁叶茂。我家这盆被人为地扭曲成园丁所希望的模样(大概也是大部分客户所希望的模样),弯腰驼背,曲意奉承,违背了花的本性。联想到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被教育成教育者希望的模样,像韩国整容出来的美女,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果朱自清钱钟书吴晗这样的文史大家参加如今的高考,绝对会因为数学成绩不及格甚至零分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9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穆老庄杜鹃花开迎春风芳菲四月醉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