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减杜鹃美

文/王明学

初夏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落在南山月亮湖边的小路上,不到四十岁的南山街道双龙村主任韩庆,随和清亮的声音在纯净的空气里,有节奏地钻进我们这批文学爱好者的耳鼓,涌起滚滚波澜。

不听他的介绍,我们坐在屋里话,想都不敢想的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在今年一至五月,新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在不少的企业停工停产的情况下,而双龙村培育制作的盆景销售产量和利润比去年同期大弧度地增长,尤其是夏杜鹃桩头盆景更是供不求,北京、上海及广州的一些大城市,直接与双龙村联系,一批批的盆景运往观赏者所在地。他们赞赏道:明媚的夏杜鹃盆景,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层次分明,活力四射,不管是摆在大门旁、院落里、会客厅,还是布置在餐桌边或者卧室内,给人无尽美的喜悦和享受。夏杜鹃盆景成为喜爱者无声有形的生活伴侣。

杜鹃花是深受我国民众喜欢的名花之一。品种很多:毛鹃、夏鹃、西洋鹃、东鹃、春鹃、羊踯躅、迎红杜鹃、马银花、云银杜鹃等。夏鹃别称紫鹃、西洋鹃、皋月杜鹃。坐落在南山风景区中心位置的的双龙村,4平公里,现有村民近人,森林覆盖率达95%,辖区内绿色资源丰富,栽植了大量的小叶榕、黄桷树、桂花树、罗汉松、金弹子、杜鹃及腊梅等多种植物。这里林木葱郁,阳光充溢,温度适宜,尤其适合养殖杜鹃花,那枝条婀娜多姿,色彩温柔明亮,花期较长,经过培育多色同体的夏鹃,装置在山石、苍树、水波、弯月洞、钓鱼人、横吹长萧者等饰景伙伴的弯月型或者椭圆形、长条型的盆景中,互衬互映,增色添香,拓展空旷意境,送来天地净音,让观赏者美进骨髓,香入心灵。

杜鹃花婷婷玉立,香飘四野,就像年轻美丽的姑娘一样,她们的美丽是长期多方面滋养的结果。当然也有不可多得的先天因素。双龙村的海拨四至五百米,土质酸性较重,种粮还是种水果都不适宜,然而阳光强弱分明,同坡、同沟的光照有明有暗,温润柔和的自然环境是杜鹃花生长的的福地。很久前,双龙村人就开始培植杜鹃花,因为她不娇不燥不张扬,在田坎、路边、坡山随意生长,忠实于辛苦劳作,只要工夫下得深,她会随着养护者的意志和需求开放,后来,杜鹃花培育的品种多了,智者就想到如果她配置在山石、溪水、亭台等饰物间,会更加春色无比,而该村盆景的培育制作起源早。主要以杜鹃树桩、金弹子树桩、罗汉松树桩等盆景作品为主。其中杜鹃盆景数量最多。最初由于认识局限只把此为农耕生产的一种副业,做多做少无所谓,做好做孬没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村人口增多,耕地减少,逼着双龙村向副业发展,向多种经营要幸福。生产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种植花草和培育盆景中,村民认真思考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侍弄盆景,不断地相互传帮带,经过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种植花草技术和制作盆景的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重庆花卉盆景协会副会长田一卫说:“南山盆景蟠扎技艺在全国处于上等水平,尤其杜鹃盆景在业内赫赫有名。”

近几年开展新农村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双龙村的花草种植和园林盆景制作进入强劲发展期。年,该村成为重庆3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针对花草种植和盆景栽培家庭作坊居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风格和质量急需提高,对市场销售了解不多等问题,在各级组织的指导帮助下,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双龙村成立了花木产业党小组,鼓励党员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领办专业产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投入盆景产业,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农村技能人才的培养。很快,单打独抖、各自为营的营业状况得到改变。现在全村多户,70%的人都从事盆景栽培,花木种植面积余亩,花卉园林企业17家,花木大户、盆景专业户余户,做盆景的匠人多达人以上,黄山至植物园公路沿线形成13个盆景示范园区。双龙村20件作品参加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盆景精品展及中国盆景邀请展,获得1金、3银、2铜奖。金奖作品名为《清风榭影》,是杜鹃桩盆景。获奖匠人张乾川说,该作品养胚、养枝花去15年时间,塑造型花去20年时间,看似云淡风轻,却足足耗了他35年的心思。若妥善保存,其作品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南山盆景协会会长杨彪,盆景作品《探海》荣获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盆景艺术展金奖;《森林人家》获得第九届中国盆景展览暨首届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盆景展览金奖。

年5月,在各级组织指导协助下,双龙村在南岸区宽广的湿地公园举全国盆景精品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花木经营企业、花木种植人和观赏者,进到展览场地,不少人惊讶地说:真没想到一个村就能摆出上千盆像模像样的盆景。好多杜鹃桩盆景哟,美得让人看了不想走。有的人私下说:原来我们不晓得这里有如此珍品,总去蜀城等地买,结果现在知道了他们有的人就是从这里买去加价卖我们的。于是全国各地花木盆景企业,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商家,盆景订单源源不断,展览后盆景销售额达多万元。今年一至五月,新冠状病毒祸害人类,绝大多数企业停产减产,而双龙村却一花独秀,其中奥秘就不讲自明了。

走进门媚悬挂着重庆非物资文化遗产横匾的双龙村盆景小庭院,院内的盆景展姿绽笑向我们致意,我们理解她们的心意,是要我们分享这里获得的荣誉:7年,双龙村被全国妇联评选为“美德在农家”单位;年被全国住建部评选为“绿色村庄”,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双龙村“中国南山杜鹃盆景之乡”称号。

走出双龙村,杜鹃花的美容,仍不断在脑海里浮现,一路同行的文学朋友们经过议论似乎得到同样心得:杜鹃花的美不光在姿容,她是双龙村人顺应天时地理勇敢开拓前行的精神展现,这样的精神不管何时何地都让人敬佩,由衷地赞扬。

.5.25

作者简介:王明学,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副秘书长、重庆杂文学会会员、南岸区作协理事。在《重庆文学》《人民铁道》报等省市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百余篇,年短篇小说《父亲》获《小说选刊》全国首届小说笔会三等奖;发表和出版《小站风云》等三部长篇小说,其中长篇小说《火车司机和他的儿子》年获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奖。

黄桷小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