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诗社第6期杜鹃啼痕《平水韵解难答疑群》答疑解惑专栏

由藩翻二字的平水韵读音是否相同再说到“北瓜”

文/红杜鹃

前几日《平水韵解难答疑群》兴谋子诗友问“藩翻”二字在平水韵中是否同音,其聊天记录如下:

兴谋子:

请教老师,藩、翻二字用在律诗中是否连韵。

红杜鹃(xɑk??u???w?i):

兴谋子?藩翻两字音同,都是元韵合口韵,在格律诗中用韵最好隔开使用或者尽量不用

兴谋子:

好的,谢谢老师

红杜鹃(xɑk??u???w?i)?[抱拳][咖啡]

红杜鹃(xɑk??u???w?i):

没事的,有问题尽管提出来,[咖啡][咖啡]

兴谋子?

????花开一季:

前面那个[偷笑]“藩”“翻”不同音呀!

藩——阳平音

翻——阴平音

红杜鹃(xɑk??u???w?i):

平水韵中都是阴平

????花开一季:

红杜鹃(xɑk??u???w?i)?我这边读音不一样呢[坏笑]

红杜鹃(xɑk??u???w?i):

????花开一季?哦哦,是我搞错了,但你的读音也不对,古代没有轻唇音f,f的前身是b或者p

红杜鹃(xɑk??u???w?i):

藩字隋唐音读p?w?n

红杜鹃(xɑk??u???w?i):

红杜鹃(xɑk??u???w?i):

翻p??w?n

红杜鹃(xɑk??u???w?i):

翻字读:

红杜鹃(xɑk??u???w?i):

????花开一季:

翻——白话和普通话一样的读音[偷笑]

红杜鹃(xɑk??u???w?i):

中午我搞错了,上面是藩翻的隋唐古音

兴谋子?

红杜鹃(xɑk??u???w?i):

????花开一季?对,你们粤语轻唇音是从南宋或元朝开始的

红杜鹃(xɑk??u???w?i):

古无轻唇音

红杜鹃(xɑk??u???w?i):

也就是没有f这个辅音

????花开一季:

藩,我记得读“盆”(白话),但是现在有点迷糊了

红杜鹃(xɑk??u???w?i):

????花开一季?读盆说明你们读成送气辅音了

红杜鹃(xɑk??u???w?i):

古音是个不送气的辅音

????花开一季:

红杜鹃(xɑk??u???w?i)?和您读音那样[囧]至于后来怎么读“烦”,我记不清楚了

徐杭之:

蕃:可以读作fan,也可以读作bo。

????花开一季:

蕃薯

徐杭之:

吐蕃

红杜鹃(xɑk??u???w?i):

轻唇音是从宋代开始产生的

????花开一季:

读fan

红杜鹃(xɑk??u???w?i):

非pf、敷pfh、奉bv、微?,这四个就是轻唇音,后来接合口韵的的非敷奉三声母都变成了f,微母?变成了零声母w。

红杜鹃(xɑk??u???w?i):

徐杭之?吐蕃的蕃字读bo时是藏语的音译,蕃字古音也不读bo更不读fan

红杜鹃(xɑk??u???w?i):

藏语和古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藏语的蕃字读音也可以验证出蕃字在隋唐古音中蕃的辅音是b(帮母)

徐杭之:

问群主一个问题:东(冬)瓜、西瓜、南瓜都有,北瓜有没有?

伯玉:

虽然是汉藏语系,但语族不同,不知有没有互借的可能?

徐杭之:

这是一个音韵学问题[呲牙]

????花开一季:

????花开一季:

读音和刚才群主读那个“翻”一样

????花开一季:

徐杭之?[偷笑]我记得是有的,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了

徐杭之:

南瓜里,有一种叫北瓜。

徐杭之:

叫南瓜,是因为从南方传入的,以为是外来的,又叫番瓜,番邦的番。

徐杭之:

流传中,加了一个草字头,就变成了蕃卦,蕃又读Bo,和北谐音,就成了北瓜。

????花开一季:

我们家乡不叫南瓜,就叫番瓜[偷笑][偷笑]

伯玉: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社会社会]

红杜鹃(xɑk??u???w?i):

徐杭之?由蕃瓜变为中原读音北瓜这就是音译过来的,音译也是考察古音的一个方面。

以上聊天记录中由兴谋子诗友提到藩翻二字,在平水韵中是否同音,可否在格律诗中相邻的韵脚中出现这个问题,又有徐杭之老师引出吐蕃的蕃字读音,既而又说起北瓜的北字的由来,一时间高潮迭起,多人参与了讨论,因篇幅有限,我有选择性的录取部分记录如上。

上面聊天记录中关于藩翻二字的读音,在隋唐古音(平水韵)中是否同音,相信看了上面的聊天记录,大家已经心中已经有数了。这里我再总结一下这二字的读音。

先看藩字,藩字在隋唐古音中有两个读音,即,並母,附袁切b?w?n;帮母,甫烦切p?w?n,这两个读音。读附袁切时,藩字的辅音並母b(即清音帮母p的浊音读法)是个浊音读法,是个阳平字。这个浊读的藩意思是一种形状类似韭菜的可以入药的植物,也叫知母草。藩字读甫烦切时,是阴平,意为藩篱意。花开一季老师说藩字在粤语中只有阳平一种读法,其实藩字在粤语中不同小片区有阴平阳平两种读法,读阴平的片区还要多于读阳平的片区。

再看看翻字的读音,翻,滂母,孚袁切p??w?n。翻的辅音是个送气音,即p?,读噗音。花开一季老师说翻字在客家话中有读盆音的,这确实是有的。至今客家白话中和吴语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轻唇化之前的隋唐读音,但是粤语中的读音都轻唇化读为f了,是南宋元朝以后的读音。

由上面藩翻二字的反切注音和音标拟音中可以看出藩翻两字在平水韵中并不同音,在格律诗写作中可以大胆的安排在相邻的韵脚中!

群友们在讨论藩翻二字如何用韵时,徐老师说到蕃字可读fan也可读bo,比如吐蕃的蕃字就读bo。其实吐蕃的蕃字读bo,是一个音译字音。藏语中的吐蕃的蕃字读bod(bod这个音是由藏语拼音对转过来的国际音标读音),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较为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字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

蕃字的读音在隋唐古音(平水韵)中也有两个读音,即一清一浊两个读音,和上面藩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即,p?w?n和b?w?n两个读音。蕃字读成fan音也是南宋及元朝以后的事情,蕃读为bo音,应该是根据藏语的bod读音,音译过来的现代读音。

讨论完蕃字,徐老师又艾特我一个有趣的问题,“东(冬)瓜、西瓜、南瓜都有,北瓜有没有?”

徐老师接着说,“南瓜里,有一种叫北瓜。只所以叫北瓜,是因为从南方传入的,以为是外来的,又叫番瓜,番邦的番。流传中,加了一个草字头,就变成了蕃卦,蕃又读Bo,和北谐音,就成了北瓜。”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足为据。但番瓜又叫作北瓜,还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我们先科普一下番瓜的基本常识:南瓜又名番瓜、番蒲、倭瓜、北瓜等,是一年生草本瓜果类蔬菜,属葫芦科植物。茎蔓生,呈五棱形,无刚刺。叶五角状心脏形。花冠裂片大,黄色,分雌雄。果长圆、扁圆等形,果面平滑或有瘤,老熟后有白粉,夏末秋初果实成熟,呈红黄、黄褐、红褐、黄白等各色。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及东南亚一带,明代以后传入中国南方,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方瓜是我国消夏解暑的优良瓜果之一。

从上面的关于南瓜的科普知识我们知道,南瓜最早从明朝由国外传入我国南方番禺一带,后逐渐被引进到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在我国明朝最早是由南方番禺一带传入的,外来物种一般都有以地域名称被命名的习惯,所以这个物种因最早出现在广东番禺一带,也想当然的习惯性的被称作番瓜(番禺那个地方长出的瓜)、南瓜(南方那边长出的瓜),番字的读音,在隋唐有好几个读音,其中一个读音是puɑ(p读帮的声母),在明代也有几个读音,其中一个与隋唐读音puɑ相对应的读音是puo,也就是说这个明代的puo音是由隋唐时代的puɑ演变过来的。而北字的读音,在明代的官话中还是入声读法,北字读为p?k,北字读音和番禺的番字puo(puo→po),读音接近。所以当南瓜被引进到明朝的北方时,把番字读成了北字,番瓜读音与北瓜读音相仿,到了北方番(buo)瓜就变成了北(p?k)瓜了。

粤语中番字的读音有:fan、po、pun几个读音。其中fan音是由隋唐音p?uɑn由重唇音经过轻唇化变过来的,即p?uɑn→pf?uɑn→fan。pun音则是由番的隋唐古音p??w?n在没有发生变成轻唇音的情况下变来的,即p??w?n→pun。而番字的po音则是由番字的另外一个古音puɑ音变来的,即,puɑ→puo→po(p的读音是现代汉字帮字的辅音读法),puɑ音的演变过程是,元音ɑ受u的发音牵拉影响,使ɑ音不自觉的高化为与u音相接近的o音,最终puɑ演变成了puo音。为什么puo音又演变成po音呢?原来是这样的,民国时期拼音方案中规定,凡是uo前是p、ph、m、f,这四个唇音的,uo省略u为o,这是因为pphmf这四个辅音都是唇音,u也是唇音,pphbm自带u的成分,故省略掉uo前面的u,不标出来,但是如果用国际音标标注时,u还是要标注出来的,比如现代汉语拼音的音的博bo婆po摩mo佛fo等字都省略了o前面的u。这就是番字读音由puɑ演变为puo,又由puo演变为po的一个过程。

好了,关于“藩、翻”二字的读音和“北瓜”的由来,我们就先探讨到这里,我们下期见。另外说明一下,如果有对平水韵问题感兴趣的非《解难答疑群》之外的诗友也想与我探讨平水韵方面的问题,可以加我为微友,也可以通过我或通过群友邀请进群。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