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动魄的人生传奇

——序《开在月山的杜鹃花》

张同吾

我是在阅读月山先生的著作中,不断深化对他的认识,也不断强化了对他的钦敬。年秋季,他的翻译秘书金庭希小姐从首尔给我打电话,说在网上查阅了关于我的资科,顿生仰慕之感,欲有请教,这样我便与她有了神交。翌年夏天她来北京,带来《月山诗选》中译本书稿,请我润色并撰写序言。从她的交谈中我初步了解到月山先生是韩国著名的教育家、宗教家、诗人和作家,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乃至踏入青年的门槛他都极其穷困,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他都以坚强的意志和“九死而不悔”的信念艰苦奋斗,终成为神学博士、大学校长,并创作出宏伟的业绩,从而享誉韩国。然而他的这本诗选并没有凸现他的血与泪的人生历程,而是以简约质朴的语言表现出对辛劳童工的深切同情和对故乡的怀恋,也描绘了旖旎的异国风光,含融着深刻的哲理。我以《在阳光和月光下抒情》为题撰写了序言,赞赏他的锦心绣口诗意融融。金庭希在电话中告诉我,月山先生很喜爱这篇序言。

今年三月趁《月山诗选》中韩双语版出版之际,应中国诗歌学会邀请,月山先生访问北京并与十几位中国诗人座谈,他翔实地介绍了自已的多舛命运和奋斗历程。年6月25日是他十二岁生日,就在这一天爆发了 ,从此开始了家破人亡、流离所失、饥寒交迫的漫长岁月。他还讲述了求学的艰辛和开拓事业的曲折经历,让我深受感动。

在座谈会上,他讲述了对我的景仰和信赖之情,他说前不久赴古巴参加哈瓦那诗歌节,将《月山诗选》赠给了中国驻古巴大使,大使说,他对我相知并多有溢言之词,便使月山对我尤为信任。他来我家作客时,带来他的自传体长诗《半年苦雨半生晴》中译本书稿,又要我为之润色并撰写序言,这种非我莫属的相托让我无法推却。这部长诗是以抒情的叙事方式,表现出寻找灵魂皈依的家园。诗是空灵的,只能以情动人,让我引发心弦的共鸣,而真正让我进入他的生活实境并与之感同身受的是十几天前,金庭希又来到我家中,带来月山的传记文学《开在月山的杜鹃花》中译本书稿,还是请我润色并撰写序言。

月山先生本名金箕东,月山是他故乡的山。是他人生命运的见证者,始终与之神魂相依,故以月山为笔名。这部自传文学于三年前脱稿,近日方译成中文。我从阅读的 个字开始,便感到有一只神秘的手臂在召唤着我、椎动着我废寝忘食地阅读,须叟不容停步地走进了他的生命王国,让我感到陌生,甚至感到离奇。我与月山同龄,十二岁的我正沐浴这和煦的阳光走进美丽的校园,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琴声悠悠,有书声琅琅,而他却在恐怖中度日,在饥饿中煎熬,亲人们相继惨死的情形像恶梦一般笼罩着他:“突然,有人拿抢打了在前院里踱来踱去的长房家的狗,那条狗嚎叫着,倒在地上,肠子从肚子里流出来的状态下,剧烈地跳两三次,最后安静下来。看到那场面,刹那间,我的胃里翻江倒海似的汹涌起来。也许三伯也橡那条狗一样倒毙了,大伯或许是如此残忍地遇害的吧,三伯家的大哥也是这样被杀掉的吧……。”他细致地描写了他在逆境中早熟,承担者家庭巨大的忧患。他在学校里是最穷的孩子,中餐只能喝凉水充饥,为了到外婆家讨一口饭,需走60里山路。他的父亲被打断腿之后,几经煎熬终于死去。“母亲到父亲的坟墓前行了两个大礼,然后痛哭,哭喊着‘老公啊,您要是饿了,不要嫌弃喜鹊吃剩下的树上挂的柿子,摘去吃吧,您安息吧……,‘她的声音像刺一样扎我的眼睛,流血一样的痛。”那时他十六岁,小妹刚惨死,还有两个弟弟,还有成了寡妇的母亲和三位伯母,他成了“少年家长”,需他维系全家人的生存。当长工,当擦鞋工,受尽欺凌与屈辱,在生活的绝境中欲服毒自尽,是长他五岁的少女姜蕣给予他深挚的爱情,支撑他奋斗并与他成婚,爱情使他暧透心肺铭感终生。

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更不是为揭示政治本质而写战争。在他笔下战争只是背景,苦难只是实境,他意在表现怎样激发生命的活力和智慧,战胜重重困难,创造生命的辉煌。他成了虔诚的基督教传道士,有个青年在清理人粪时中了毒,双脚溃烂而流脓。“我凭着传道人的献身精神,跪在青年的脚前。拾起烂得只有截肢才能保命的双脚,开始用嘴吸脚上的脓。”他要求自己“即使像乌龟一样爬过去,我就用更低的姿势去做到,我以基督教和克已的牺牲去担当别人的痛苦”。故乡的龟峰山给他以启示,从而他以“乌龟哲学”做人,低调谦逊,不争不妒,慢慢爬行。还有一位教徒的大哥死了,需运回郊区的家中,出租车三轮车连连拒载,他只能在夜里背着死者爬过山岗,亲戚拒收他又背回自己家中。如此“克已复礼”便赢得了广泛敬重,信徒倍增。他囊中羞涩,却要购买一块地以建造教堂,竟然向卖主借钱,这真是天下奇闻,他却真的如愿以偿;他到银行去贷款,一上电梯便下跪,脸贴地面祷告。他被拒绝20次之后,终能在第21次获得成功。他一生看遍了无数鄙夷、斥责的目光,经受了无尽的屈辱,终能以乌龟式的爬行,抵达生命的峰顶。也许无法效仿,也许不必效仿,他会启迪我们,天宽地广,“条条道路通罗马”。天下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永远是脚比路长。

这部自传以大量笔墨抒写他的“乌龟哲学”的真谛和以此践行而获得的成就。他因穷困而辍学,辗转奔波,21岁才拿到中学毕业证,因扁平足无法入队,所以几度被拒绝留学,又几经恳求于53岁踏上去加拿大的留学之路,成为神学博士。年他在首尔建成了“基督教世界宣教中心”,是全世界上最大的礼拜堂,地上13层。地下6层,可容纳一万五千人。他开创了“基督教庇哩亚运动”,其专著《庇哩亚原讲》已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度尼西亚语在全世界发行。他建立了“庇哩亚国际研究生院大学”,每年支付10亿韩元奖学金,又设立了“基督教言论文化社”和《主日斯闻》报、《韩国神学》月刊等。他已在全国建造了许多教堂,还要每年拿至亿韩元建造教堂。许多朋友在全国各地为他立了诗碑。他总结自已成功的奥秘时说:“我一生若不保持乌龟步履,像乌龟一样的缓步出发,也许无法成就今天的大事。‘我不与人竞争,只是自己拼命的努力’是我成功的秘密,不是秘密的秘密。我攀登的高峰不是珠穆朗玛峰,我不会好高鹜远,我要登顶的是比它还矮之又矮的月山。比月山高的山,留给别人去征服吧。”乌龟是诚实的,所以他一生坚守“信用”“信念”和“信仰”三原则。他充分阐释了“乌龟哲学”和做人原则的内涵与真髓,给所有欲求进取的人以启迪。

他出于月山,又回归月山,在自传的结尾,他饱蘸浓郁的诗情赞美月山:“月山虽小,但它体察我童年的痛苦。当我痛苦得快要心碎,一声声呐喊的时候,只有月山回应我,知我心,我在月山上看到过天空中太阳和月亮升起的美景,我在月山上看着闪烁的星星想起了宇宙。我在月山上用背架支棍敲打着仅存的几棵老松树,痛苦着下定决心‘我要离开’的时候,月山用‘鸣鸣’的哀鸣来回应不能与我一起夜奔的悲伤”。

“从现在升始,我要回去的地方就是月山。我要专心地大做文章,回到乌龟 次出发的那座山,成为月山的杜鹃花。若你察觉到自已被人抬举,那就再一次回到从前爬月山的那段在世上最低谷的少年时期吧,再次回首那没什么可夸耀,一无所有的日子吧,回到那‘到了春天,吃杜鹃花;到了夏天,吃棉花铃;到了秋天,吃萝卜干’的那段日子吧”。

这是一部内容厚重、思想深邃、感情丰沛、富有哲理的著作,将会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

是为序。

年7月10日于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