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何时起,铲屎官这个词悄悄地变成了养猫的人士的称呼。他们也常常将自己比作铲屎官,用幽默来博得其他人的笑声。而这个称呼背后也折射出一点,就是人类把猫狗当宠物,当同时,猫狗也是人类的主子。或许,在喵星人的眼中,人类才是自己尽心尽力的臣子吧。而最近看了《植物塑造的人类史》的我,却不由得联想起,我们何尝不是植物的铲屎官呢?我们为它们施肥育种,为它们挑选强有力的后代来繁殖。或许,我们也是它们选中的铲屎官吧。很多人都没这么想过这个角度吧?那就是植物塑造了我们的历史。在普通的印象里,是我们人类利用植物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植物一直是在为我们服务的。而这本《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却用另一种视角去告诉我们,人类利用了植物,而植物也塑造出了今日的人类。而它们相互影响的这些过往,就让我们一起在这本《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中一探究竟。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中,植物居然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中国人选择了这些特别的植物,还是这些特别的植物成就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呢?我们经常以为,用火是使我们从生食到熟食的重要里程碑,象征着更好消化的肉类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好吸收的能量。但仔细想想,我们中国人,吃肉的多吗?不多。大部分中国人都是以谷物为食,而肉类的摄入也是从近现代养殖场的兴起后,人们才慢慢满足了自己吃肉的需求。在古代,很多人不要说肉了,连普通的大米都是日常珍贵的粮食。不然怎么会有用四十斛米来做俸禄的。“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这话也是只有深居宫内,不了解民间疾苦的晋惠帝才说得出口。那为什么用火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标志呢?第一,确实和肉类有关。用火长时间地炖煮肉类,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寄生虫和微生物带来的风险。吃下去不死才是最根本的问题。第二,很多植物毒素需要用火来处理才能无毒,这才让人类祖先习惯了用火。比如用淘米水来浸泡蕨菜,通过发酵去除氰化物。还有用加热焯水的方法,去除杜鹃花中的生物碱。或者用乱炖的手法来解除四季豆的毒素武装。再如把木薯去皮浸泡6天以上,再高温蒸煮,就成了可饱腹的木薯饼,木薯糖水。而火的使用,也让新鲜谷物更加容易干燥,同时方便研磨加工。可以方便保存,也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馒头、面条,既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更易消化种子里面的营养,成为稳定的热量来源。正是因为这些留在枝头上,不易散落的谷物种子,才使我们的祖先选择留在了长江流域,安心地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农耕文化。更是因为种植植物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作业,也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更相信勤劳致富,更加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形成了家族式的文化。当我们的祖先选择谷子和水稻作为维生粮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我们要团结的生活在一起。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想想四大文明古国,到最后,却只有中国文化一直延续下来,成了活生生的文化化石。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无论是哪个民族占据了主流,最后都会被汉化。而汉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汉字。正是由于定居下来,丰衣足食,人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从而想出了把自己的文化记录下来,才诞生了文字。最早记录在泥板上的文字便是关于粮食的数量。而汉字的长相和书写顺序,更是由于其记录载体的限制。我们去看历史书,经常可以看到古代朝廷,用的都是竹简和木牍。正是因为这些竹简和木牍是瘦长形,一片片的,才使得所有文字都是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书写,而字体都是瘦长形的。直到后来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得纸张不再是昂贵之物,但人们依然遵循了流传下来的写法。时至今日,我们所用的汉字,虽然几经修改,依然是象形字。正是这些文字,带我们学习和领悟了各种知识,也能让我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虽然是一句贬义的句子,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字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吃得饱,静下心,世世代代写下了自己的经验总结流传给后代。喜欢历史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植物塑造的人类史》!#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pj/1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