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纳社区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百纳乡,该社区属高寒地区,山地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土质和气候较适宜种植耐寒耐霜的杉、松类经济林木。走进百纳社区大坪子,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色的“海洋”,只见山上青翠挺拔的杉树,傲岸笔直,层层叠叠,就像为大山添上了一件厚厚的绿色“毛衣”。年,杨军、刘继全等五人经当时的林业部门介绍,承包了村里余亩荒山,并不断请教林业部门相关技术人员栽培技术、管理方法。于年通过开荒,先后投入60余万种下了36万株杉树,把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杉树林。“以前在外省打工,看到外面大面积种植树,长势也特别好,自己就想到家里有那么多的荒地,何不利用起来呢?说干就干,我辞掉工作以后,就和刘继全等人回到家乡开荒造林。”杨军告诉记者,他们回来向林业局申报,组织老百姓一起来种,现在长势特别好,老百姓也特别高兴。多亩荒山的变化离不开杨军、刘继全等人多年来的努力。7余年的培育、养护,树苗已然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如今,大家又在林间种植了3万多株杜鹃花,每当看到自己亲手种出的“绿洲”,杨军都感慨不已。“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流失,树木种上了水源也丰富了,以前干旱的水井现在已经有水了。今年我们在林间种下了杜鹃花,再过几年,花一开,就更舒服了。”杨军边走边说。日常巡逻、修剪枝叶是刘继全、杨军工作的一部分。据悉,他们每巡一遍山都要花上几个小时,有时还在林中修掉杉树下端枝叶、端正树形,或铲除树下的杂树和杂草,留住养分。“平时来巡山、管理,不许放牲口进来,工程量还是挺大的,但是不管怎么苦怎么累,为了后辈儿子儿孙,我们也心甘情愿,也感到高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它管护好交给下一代。”正在修剪杉树枝叶的刘继全告诉记者。如今山上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好了,诸如松鼠、野鸡等野生动物也日渐多起来。他们的植树造林经历,为当地农户如何靠山吃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多年以来,他们开荒、种树,造林、护林,将这一片荒山野岭变成了漫山遍野的杉树,乡邻们对此敬佩不已。“以前这些山坡长满杂草,人都走不进去,开荒后种上杉树,老百姓今后还能分红,也造福了子孙,这种造林方式我们愿意。”百纳乡百纳社区居民江登贵高兴地说。杉树又称为杉木,是一种建材木料,它生长迅速,移栽下地后通过精心管护,可成商品材,而且砍伐后还可再生。杉树成材了,就可以按照疏密相间的原则将树出售,再依据长势再行补种。据了解,当地村民以山地入股造林,树木的价值按投资者与村集体七比三的方式进行分配。“总共投资了六十多万,以后产生经济效益了,老百姓占30%,我们占70%,但是我们的70%,我们不可能自己用了,有了林子的依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用在种植、养殖上,带动老百姓来发展。”每一个想法都在杨军脑海中周密部署着。接下来,百里杜鹃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遵循生态规律,持续造林绿化,壮大生态经济,既拥有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继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监制:李华审核:丁学军编辑:王雪记者:王雪 汪沙实习记者:李雅兰通讯员:李柏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1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