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尝一口,这香糯的诱惑。

中国人对吃颇为讲究,时令节气定有美食相伴方才圆满,宁波老话有道:清明麻糍立夏团,麻糍谐音“无事”。寓意平安无事,时序更替,草木长青,从春到夏小风一吹,小方糍就出道了。

这可爱的外表格外让人喜欢,有人形容它是“软萌的俄罗斯方块“,轻咬一口唇齿留香,绵绵糯糯的口感,混合着草叶的清甜,在味蕾间传递,是自然的味道。

正对应了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咀嚼的清香中细品味,清中有欢喜。

▎念念不忘,小方糍。

临水的宁波南塘老街,青砖黛瓦下石扳道蜿蜒,蒙蒙细雨天,在这样的老街上走走,或坐下来要一杯清茶、一碟宁波小方糍,听一段越剧甚是惬意。

雨,落在石板上,落在青砖黛瓦上,和着婉转的音,亘古悠长。

小方糍是地道的宁波小吃,在当地有个说法,说某人心地特别善良,是糍粑心肠,用糍粑来形容人的心肠好,就是柔软。

糍粑也承包了南方食物中,尤为软糯的部分,咬下去软软的,寓意暖暖的。

而传说糍粑正式的诞生是和战乱有关,那时人们为了保存食粮,提前将米蒸熟,做成块,堆成墙,便于战中取食,这种糍粑逐渐流传开来。

和普通的稻米相比,糯米食品更耐饥饿,因此糯食开始在各地生根发展起来。

糍粑作为传统民间小吃,一直是萦绕在不少人心头上的记忆乡味,浓浓的糯香,黏住的是亲情,和幸福味道。

▎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每一道工序都用心。

小小的糍粑看似简单,但每经一次的泡、蒸、打、揉等工序,都是很考究的技术活。

千顷烟波阔,层层漫绿芜,水墨色的江南,在晨光里苏醒,带着诗意的瓦楞边,乡间田野篱笆间,袅袅炊烟悠悠而上,糯叽叽的清香味,就从这里开始了

白净的糯米浸泡一天一夜,滤干后在蒸房里享受一番桑拿。蒸熟后,混入大麦青,再蒸一会儿就可以出锅。

热腾腾的糯米倒进石臼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还会加起润滑作用的玉米淀粉,扛起石锤一顿反复敲打捣鼓。

到打糍粑环节,讲究快、准、稳、狠!力度要大,速度要快,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

糯米被敲打的越多,吃起来口感就越软糯。

理想的是两个人,讲究“力度和默契”一个翻一个锤,千锤百炼使原料充分混合,小方糍也在这游刃有余的力道中悄然诞生。

打到糍团具备一定柔软度后,把它放到面床上,撒松花粉,它的作用是防止粘连,而且松花粉本身也很有营养。

这时重任便落到擀面杖身上了,压平擀薄的糍团,满满服帖听话的软妹子既视感。

然后老师傅又将化身剪刀手,把糍团剪成一个个绿方块,这样小方糍的制作过程就完美谢幕了。

裹了松花粉的小方糍,内青外黄,清甜软糯,就是在这一路摸爬滚打中变得好吃。

▎简单糯叽叽,清新吃不腻。

绿色的小方糍,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春留下的绿意浓浓,但好好品鉴,它的精髓却是埋藏在这绿意中,略带麦青的芳香。

一口一个刚刚好,嚼起来有股草香味,但其实是大麦青的味道,一点都不腻,也不会粘牙,老少皆宜。

很爱糯叽叽但是又害怕太甜的,吃这一麦青小方糍真的太对味了。

■麦青

麦青是小麦的嫩茎叶,中医称为麦苗。它所含的麦绿素富含叶绿素,所以它也被称为“绿色血液”。

大麦生长到20至30公分的幼苗取汁尤佳,幼苗所含各种营养素尤为丰富,特别是对皮肤的美白、治疗便秘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青麦苗可解毒,煮汁滤服,可以除烦闷,解时疾狂热。”现在很多女生常喝青麦汁,可以改善酸性体质,减肥效果也很好。

除了苍翠的麦青小方糍,抗老佳器乌叶制成小方糍也颇有意境,五十度灰的赶脚。

■乌叶

乌叶小方糍是加了南烛叶的汁制作而成的。呈现出乌色,摸起来Q弹Q弹的。

虽说不同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风味,但它和麦青一样都有一种清新感,能带给人愉悦的“青草香气”。

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或枝叶,也是一味中药,具有益肠胃,养肝肾之功效。

《本草经疏》记载:“南烛叶,入心、脾、肾三经,具有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的作用,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

在江南不少地方,有立夏吃乌叶饭的习俗,当地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吃了乌叶就不会被蚊虫叮咬。

而将乌叶做成糍粑简直太好了,可以当成下午茶,随时拿来嚼着细细品味。

听小伙伴说把小方糍放到冰箱冷藏,再拿出来就凉丝丝的,口感也很棒,软软糯糯弹弹。

还有一种吃法,放油锅里小火慢慢煎,两边翻来翻去软了即可,不会粘锅的。煎后表皮酥酥脆脆,有别种滋味。

清甜不腻的小方糍,连包装都是清清爽爽的,在这个季节买来送给家人、朋友,让人舒心。

这方方正正的小东西,是岁月沉淀的手艺,也像极了儿时俄罗斯方块游戏里,救场的那枚方块,坐实了、落胃了,烦恼和忧虑一并消除。

手工糯香小方糍

宁波艾草麻糍小方糍手工麻糍艾草乌叶传统糕点糯米黑糍即食零食艾草小方糍(克x2盒)京东查看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1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