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连续好几天阴云密布,今天终于晴了天。公园里的杜鹃花快要谢幕了,红艳艳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分外妖娆。“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初识杜鹃花,就是在这首耳熟能详流传甚广的《映山红》中。由于不知道映山红是什么样子的花,就去查了一下,哦,原来是杜鹃花啊。 其实,我是先认识了杜鹃鸟,才认识了同名的杜鹃花。远古蜀帝杜宇,很爱他的子民,禅位后隐居修道,死后化作子规,也就是杜鹃鸟。暮春时节,杜鹃鸟就日夜啼鸣“布谷布谷”,提醒人们及时播种,不要误了农时。嘴巴啼出了鲜血,染红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杜鹃花品种很多,花色繁复艳丽,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我最喜欢红色的杜鹃花,杜鹃花又叫山丹丹,感觉红色才是它的姓名。 杜鹃花不仅仅是观赏价值高的花卉植物,而且药用价值也高,全株可入药,可以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踟蹰”列为有毒植物,“羊踟蹰”,又名闹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杜鹃花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大诗人白居易就对杜鹃花青眼有加,不仅仅为它写下赞美的诗句,还积极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他摇着头遗憾地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公元年,终于移植成活,欣喜若狂作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树”。宋朝的《咸淳临安志》记载:“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从中可以看出宋朝对于杜鹃花的栽培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了明朝,《大理府志》、《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刻本中对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皆有记载。《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甚红;出四明者,花可二、三层,色淡。”四明者,就是现在的浙江四明山。清代,有了杜鹃花的盆景造型。道光年间,《桐桥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鹃,山茶,山鹃”的记载,说明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引入了国外杜鹃栽培了。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价值,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多国就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云南,采走了大量杜鹃花的标本和种苗。夸耀于世的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几百种杜鹃花,大多来自云南。 描写杜鹃花的诗词很多,如:“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应是蜀帝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还有我喜欢的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渐渐昏花的老眼中突然映入了一片妍红,仔细看看,原来是杜鹃花开花了。这本来是开在故土的杜鹃花触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功业难成,身渐老迈,漂泊一生的李白,面对着红艳艳的杜鹃花,一种断肠之痛袭上心头。白居易在给好基友元稹的诗中写到:“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诗中的此物就是杜鹃花,他说杜鹃花是花中的西施,芙蓉芍药和她比起来,只能是丑女子。可见诗人对杜鹃花是真爱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djhhq/11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镇老街映山湖,锡惠公园赏杜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