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子龙丨透着乡愁的杜鹃鸟声
荒山孤鸣,一声声的啼叫,透着哀伤和单调,诉说着千百年来同一个季节的故事,印在脑海里那滴血杜鹃的故事,勾起了对乡村的记忆。在乡村,每到春耕季节,就有一种鸟在枝头,或在山颠,或田野,或在清晨,又或在黄昏,不停地啼叫“布谷,布谷!”,它那就是布谷鸟,又被叫做杜鹃鸟。 杜鹃鸟从春耕小麦扬吐花蕊开始,啼叫到小麦黄,收割小麦;从播种下玉米开始,啼叫到插下秧苗;它才慢慢地收起了它单调的嗓音,离开这个地方。它就像春耕季节的时令钟,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播种,这不得不令人想起蜀帝嘀血杜鹃的传说。小时候听起奶奶说起这故事,都觉得心里倍感心伤,一种莫明的,即使那时孩童的我们,还不能完全体会到什么是忧国忧民之思,或许只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伤感的。 每到清晨,草尖上的晨露,还晶莹剔透挂着,迎着朝阳闪闪发光,那声声“布谷,布谷”的叫声,已叫催促人们许久了。那时我听得那晨光中的叫声,的确带着催促之意,然而到了黄昏,夕阳渐渐褪色,昏暗之中,听到那杜鹃鸟的啼叫,似乎带着凄婉之意。 其实杜鹃鸟有两种叫声,时尔“布谷,布谷”,时尔又“插秧了,插秧了”。小时候问奶奶,奶奶说,开始呢,杜鹃鸟是在催促大家种苞谷,所以才“布谷,布谷”地叫,后来又催人们插秧,所以又“插秧了,插秧了”地叫。后来听那声音,还真是有那么一点意思,便更确信了那蜀帝忧民,化成杜鹃鸟催人们耕种的故事是真的。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在都市的生活,已经让我好久没有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我才觉得这杜鹃鸟的啼叫,还带着浓浓地乡愁之意。那个熟悉而遥远的孤山下,那几间茅草屋,那小桥流水旁,那稻田里清脆的蛙声,点点滴滴都透着思念的之意。 或许也真是如此,因为杜鹃鸟一年才往返一次,到了夏季到来之时,它就飞走了,到了明年春季时,它才回来,那是蕴藏着多少思念之情,都付诸于这“布谷,布谷”声中。 其实,好想自己也化着一只杜鹃鸟,飞回故乡,用清脆的歌喉催促一下乡亲们耕种,也看看那晨昏之景,倾听那小桥流水声,赏看那炊烟袅袅升起,卧眠在那蟋蟀声的夜里,仰望那满天的星斗,也目睹那寄思乡愁的明月。 作者简介:兰子龙,男,本名兰洲,字子龙。曾用笔名难再续,后改为兰子龙。年12月生人,原籍四川资中,现居重庆涪陵。作品见于《重庆晚报》、《世纪诗典》、《诗眼》、《中国爱情诗刊》、《北方诗林》、《南潮诗刊》等,散文代表作《少年乞丐》《乡思》《爱从过马路那一刻开始》,诗歌代表作《秋叶》《雨一直下》《雕像》等。著有散文集《闪亮梦想的烟花》、现代诗歌集《雨一直下》《浪漫,在雨中》等。 写的很好,多多鼓励。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uanhuaa.com/csdjh/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寻找最适合的自己
- 下一篇文章: 公务员考试的个常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