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水亭的名字就是杜牧取自李白诗“饮弄水中月”。李白一生云游四方,游历秋浦两次,若不是秋浦山水宜人,李白也不会两次踏足,他要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是我第二次去安徽杏花村,之前的一次不过几天前。

那天还是杏花灼灼,今天红叶李就毫不留情地取代了它,春天跑得太快了,一个时辰就是一个模样。好在我不是专程看花的,是以看花的名义拜访“杜县长”。

所谓拜访,是指在方圆八公里的杏花村,了解千年之前的杜牧,尤其是诗人与杏花村的瓜葛。

当年,杜牧是池州的刺史,池州市不叫池州市,叫秋浦县,所以,亦可称之为杜县长。时值清明,县长处理完公务,脱去官服,挑着酒葫芦,去西郊寻酒肆,细雨霏霏的天气,路人扫墓时的恹恹神情,再联想自己宦海沉浮,辗转流离,亲家公(杜牧前任刺史)新近亡故,情绪一度低沉,遂坐在草亭子下休憩。有牧童横笛牛背,姗姗而来。那牧童头扎冲天辫,光着脚丫子,样子煞是喜人,县长便问,酒肆何处?牧童回,杏花村,他随牧童手指方向,果然那一带濛濛洇红。县长快马加鞭,来到杏花村,挑帘索笔,一挥而就,《清明》就此现世。杜牧

一首诗影响了一座城,且那么深远,杜牧生前不知,杏花村留下是他的身后名。阳春三月,仿佛所有的花为诗人尽兴,所有的风都来自晚唐,凡踏青看花者必绕不开牧之楼。

杜牧一生的诗文成就、书法作品、仕途生涯,池州执政两年的光阴以及个人私情,都以不同形式记载在牧之楼。

牧之楼是专为纪念杜牧所建,就像杜牧上任在衙署修建了萧丞相楼,在齐山建翠微亭,在城南建弄水亭,也是为池州百姓做的实事。弄水亭的名字就是杜牧取自李白诗“饮弄水中月”。李白一生云游四方,游历秋浦两次,若不是秋浦山水宜人,李白也不会两次踏足,他要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李白

当然,杏花村绝不止牧之楼。村内十二景,我去过白浦荷风、窥园、梅洲晓雪,而唐茶村落令我动容。

临着秋浦河,河边三五棵柳,两株桃花,一陇油菜;河里泊着一条破旧的船,横亘着年代久远的风雨长亭。唐朝时,这里是皖南茶叶出江通海的重要集散地,也是依依惜别之处。试想一下:一名女子,在此挥别夫君爱侣,茶已上船,帆已升桅,山高水阔,此后经年,不知何时相见。

牧之楼图片来源: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渡口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客栈、酒肆、茶楼、戏楼……南来北往的羁旅商人,聊以慰藉的是诗和酒,也是茶与戏,且听戏楼上唱着:

花红茶绿的季节

大唐盛世的年代

任凭你万商云集

来了杜牧

走了李白

卖茶的杜二叫板

摆渡的阮四高调

我只管——

水袖曼舞

百娇千媚

听也听不厌的青阳腔哟

看也看不厌的傩舞目连戏

然而,这只是我的想象,这段文字,是茶戏楼旁边白纸上的黑字,诸如此类的还有几首,比如水灯塔下的,茶渡口岸的,每首都很煽情,每首像有故事。我向来和诗少缘,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却在那一刹,让我荒漠许久的情感,一触即发,是忧伤?是感动?真说不清。

唐茶村落十分的古拙,黄褐色土墙,高低不平的泥巴地,黑瓦覆顶,门头披茶褐色棕榈一样的植物。其中有一寺院,院内有杏树,年岁不小,杏花还新鲜着,而村外的杏花随晚唐的风,已不知去向。有一僧人侧屋念经,枯涩、单调和神秘,我站在门外,目光落在他的背影上。他念完经之后,又跪拜一番,回头斜我一眼,淡淡问:“你来做什么?”我不懂拜佛之事,口中唯唯诺诺,不知所云,心中默念:师傅请原谅我的无礼无知,原谅我来自俗世的好奇。

糖茶村十里桥畔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寺院左侧偏屋坐着一名老妪,正缝补僧衣,听说她是附近的村民,是僧人的带发徒弟,隔三差五过来帮师傅做饭、料理杂物。院内很静,两只麻雀争食,门外忽嘈杂起来,原来是几个游人和着手机音乐,即兴跳起广场舞。

我才从恍惚中醒来。

在唐茶村落,我是风雨长亭思念的女子;在牧之楼,我仅仅只是游客。一个人的游走,情绪来得莫名,并反复无常。

杏花村、秋浦河,历来是热闹之处,也是失魂落魄之处。南来北往的商旅,五湖四海的墨客,一声叹息,一首诗歌,一场微醺,一种境界。

如李白,如杜牧。

(本和上观新闻APP朝花时文栏目专稿)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程乃珊的笑和她打开的另一扇门l毛时安

滕俊杰:“情感的注视必须超越匆匆步履”l张志萍

父亲徐开垒与我l徐问

她的天空,是一抹蓝l王建柱

乔羽:“一条大河”是人生l孟兰英

曹可凡“锦园故事”引出又一段“红故事”,就发生在昔日复兴中路“东昇里”

梁晓声:孩子、驴子和水

这场雪是为我下的l翁敏华

这是“朝花时文”第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

jfdaily.







































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最顶尖的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zy/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