谖草专栏泊秦淮里别样的杜牧
《泊秦淮》里别样的杜牧 《泊秦淮》教学设计 文/俞春霞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读诗古诗的方法,读懂一首诗; 2、通过读懂这首诗,读懂一位诗人。 一、导入: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他与咱们扬州有着十年的缘分。他给扬州留下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千古佳句。但是扬州十年却留给他“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形象。 他就是杜牧。杜牧真的是一个风流浪人,薄幸之徒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泊秦淮》一探究竟。 [学生读诗] 这首诗写了什么? 假如你是杜牧,请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补充: 一个夜晚,我乘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我看到了-- 我听见了—— 我心中想—— 我感受到我的心—— [学生回答,老师不做明确,带领学生继续往前走] 介绍阅读古诗的方法: [屏显] 1、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2、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3、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4、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读: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第三声,是后来音。依据: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笼罩的“笼”读lǒng:暮色笼住大地/烟笼雾罩。 所以我们现在统一读三声。 至于如何断句,请同学先来断断看。 [屏显]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屏显] 七绝断句一般:二二三 (齐读该诗) 二读: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1.学生针对诗文大胆质疑。 2.集体解惑(学生问,学生答,老师补充明确) [注释有的看注释] “江”?指秦淮河。“隔河犹唱”意境显得不够开阔。在诗歌中如此夸张完全可以。 “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什么修辞?比较:秦时明月汉时关。此句为互文。定下全文基调:凄怆,冷。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大的背景,读来有一种气势的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能不能调换顺序?我们正常的思维是先到一个地方,再来看景。而这里先给出景,再交代地点,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呢? [明确]上两句安排由地点到景观显得平常,后两句的安排突出景观再点明地点,凸显出景观特征,更有诗意。而且“夜泊”句放在二句还能承上启下。 能不能把“近”改成“进”? [明确]“近”是靠近,但没有进去。所以才能听见隔江的商女唱的歌。有距离感,有美感。“进”就是走进了,秦淮酒家何其热闹,进去了外面的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无法引出下面的所闻所感。 (几位同学竟读该诗。) 三读: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屏显]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共同点: 都是七绝 都是由事或景生发议论。 都借女子来表达情感。 都在第三句转折。 视角都比较独特。前者反世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后者借“商女”来批评统治者。 不同点: 前者咏史,后者即景抒情。 总结: 杜牧七绝两种题材:一咏史(如另学过的:《江南春》等),二即景抒情(如另学过的《山行》等) 无论写史还是抒情,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即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交融。 意境幽美,意味深长。 四读: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1.关于作者 [屏显]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杜佑的孙子,而且他们家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附近的人。而他弱冠年纪——不过20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了,而且进士及第以后不久通过了制科的考试。就是说考中了进士不久又中了制科的考试,可以说是少年得意的。 2.杜牧真是一个风流薄幸之人吗? [屏显] 中国古代的士人常常以为自己应该有一份政治理想,应该建立一份事功。如果他们在政治理想上不如意,就会耽溺在醇酒妇人之中,取得另外一方面的享乐和安慰,所以说杜牧也可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 ——叶嘉莹 3.《泊秦淮》的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国势日危而时风淫靡。封建势力摇摇欲坠,统治集团腐朽昏庸,藩镇拥兵自固,边患频繁。作为一个有远见、有抱负有正义感而头脑清醒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于是忧心忡忡,感慨系之,写下了这首抚今感时、忧国忧民的“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4.再看《泊秦淮》这首诗写了什么? 假如你是杜牧,请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补充: 一个夜晚,我乘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我看到了-- 我听见了—— 我心中想—— 我感受到我的心—— [屏显] 一个夜晚,我乘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我看到了--月色弥漫之下,烟雾笼罩着泛着寒气的秦淮河水和泛着白光的沙地。 我听见了——歌女在秦淮河对岸唱着充满亡国之气的《后庭花》的曲子。 我心中想——哎,歌女哪知道亡国的恨啊,竟然还唱着这如丧国之钟的靡靡之音啊! 我感受到我的心——哇凉哇凉的,实在不是滋味啊。 [屏显] 一个夜晚,我乘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我看到了——热闹的秦淮河烟罩雾笼,统治阶级纸醉金迷。 我听见了——靡靡之音的《后庭花》飘荡在秦淮河的上空,也飘荡在我惆怅的心底。 我心中想——天亡我大唐,与商女何干! 我感受到我的心——比秦淮河的寒水更寒。 三、一首诗一个人 这堂课我们通过一首诗去认识了一个人,让我们用一首诗来总结一下: 家学渊源, 少年得志。 本应春风十里,歌吹一生 却—— 四处漂泊 心生寒意 且把满心的抱负盛在放浪形骸之中 把酒买醉在烟花柳巷 在夜色迷蒙中寻找栖息的彼岸 最终船儿靠岸,心却靠不了岸 眼前明明是繁华地 心里却时时子规啼 国之将亡如大厦崩 靡靡之音如丧国钟 现实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凤凰,生逢乱世 也比不上那盛世的汤鸡 所幸在文字中疏狂 书尽这乱世的凄怆 浪荡子薄幸儿还是真豪士 留与后世费评章 四、课后阅读 《阿房宫赋》,感受杜牧的散文风格,感受杜牧对政治的清醒,对国家的忧患。 作者简介:俞春霞,扬州市甘泉中学语文教师。立根乡土教育,享受平凡拒绝平庸。感恩君姐,感恩湿地,匍匐语文湿地,决心做一只狂奔的蜗牛。 制作:潘佳梅 俞春霞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ingchong.com/djhxj/1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妈妈变成杜鹃鸟让孩子理解妈妈,爱妈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